相對於白毫銀針、壽眉,白牡丹是白茶當中最不容易儲存的茶嗎?

2023-08-04     小陳茶事

原標題:相對於白毫銀針、壽眉,白牡丹是白茶當中最不容易儲存的茶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友來聊白茶的儲存。

說網上買了一小袋白牡丹,放了一年,今天拆開喝。

先聞再喝的。聞的時候,聞到一股說不上來的味,很奇怪的味道,也不像霉味,估計是沒存好。泡了幾泡之後茶湯口感香氣才回歸清透。

然後他感慨,白牡丹的儲存是最難的。

一副醍醐灌頂的樣子。

我不由失笑。

其實,只要不用別的茶類的儲存標準來儲存白茶,那麼,白茶是很好儲存的。

我們的倉庫里,存了這麼多年的白茶,大家都美麗大方而香氣優雅,沒有壞。

所以,不必人云亦云地去「跟著洋人造反」,聽人家說某某白茶難於儲存,於是當自己粗心大意把茶存壞了的時候,便一股腦兒地歸結為「白茶不好儲存」。

就像某男,劈腿被抓了個現行,女朋友鬧分手,他就忙不迭地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遂被瘋狂diss。

凡事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偏不行?

每日三省吾身,才是智者。

《2》

單就白茶的儲存而言,若要說白牡丹最不好儲存,那白毫銀針豈不是要哭暈在倉庫?

真論起來,白茶里最難於儲存,且最難於做出高品質的,是白毫銀針——白茶皇冠上的那顆明珠。

白毫銀針難存,原因就在於它的難做。

有因必有果,因為難做,才會難存。

白茶的這三大金剛,銀針牡丹壽眉,它們的身體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

白毫銀針是一芽(一旗一槍);白牡丹是一芽一、二葉;壽眉是一芽三四葉。

基本結構都是有芽有葉的。

但它們的芽頭的大小、直徑、長度、白毫密度....以及葉片的大小、厚度、硬度、顏色......都是不一樣的。

白茶的芽頭是圓形的,像一顆顆嫩嫩的竹筍,是由一層又一層的筍殼狀結構包裹起來的。

這種筍殼狀結構,有優點有缺點。

優點是一層一層包起來,從裡到外都是硬挺的,是緊密的,是不容易斷折不容易受損的。

缺點則是,加工的時候很難做干。

要想通過日曬時溫和的光線,讓白毫銀針那5-7層的筍殼狀結構每一層都干透,對技術的要求非常之高。

新手基本上是做不幹的——頂多做到外面兩三層幹掉,但更深的那幾層,估計就是半乾的狀態。

老師傅里如果不是很認真想把白毫銀針做出高品質的,也未必就能把白毫銀針做到干度達標——國標規定白茶干度是8.5%以下。

如果購買的時候沒經驗,選到的正好是干度不達標的白毫銀針,那儲存的時候就非常辛苦了。

這種銀針,含水量超標,基本上是會存壞的。

它身體內含有的那些多餘水分,會讓這款銀針在未來的陳化中與空氣中的水分子大量接觸,消耗掉營養成分,失去香氣也失去豐富的滋味感,變得單薄而寡淡。

白毫銀針由於有這種難做乾的缺點,同時就擁有了難儲存的標籤,是以,買白毫銀針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唯價錢是舉,在問價格之前,先了解一下含水量是多少,免得花了銀針的錢,買到的是水。

《3》

相比之下,為何白牡丹更易於儲存一些?

同樣也是由於身體構造。

白牡丹有葉子,白毫銀針沒葉子是芽頭。

白牡丹的芽頭沒有白毫銀針那樣硬,那樣粗,那樣厚實,那樣密實的白毫....

相較之下,白牡丹的芽頭層數更少,而更長更扁。

有了這種外形上的特徵,白牡丹在加工製作的時候就更容易做干——層數沒那麼多,且兩片葉片都薄薄窄窄,易幹著呢。

當然也是有技術難度的,葉片薄而芽頭略厚,很多時候葉片乾了芽頭還沒幹透——乾得不均勻。

只不過相較於銀針,白牡丹的技術難度更低一些,大多數人,都可以把它的芽頭做干。

是以,拋開價格因素,在白茶收藏界,選擇儲存白牡丹的人要多於選擇儲存白毫銀針的人——干度係數更高的白牡丹,在收藏時肯定沒有白毫銀針那樣要求高,就算是新手小白,也可以順利駕駛。

而壽眉就更易於做乾了。

因壽眉的芽頭更瘦於白牡丹,且市場上還有許多無芽的壽眉——有些人偏喜歡宣傳大葉片就是壽眉,獨獨遺忘了壽眉是要有芽頭的,特意為低品質的白茶開脫,尋找貼牌為壽眉的機會。

所以在收藏時,如果技術不太好,優先選擇存壽眉,次之選擇存白牡丹,是最優解。

至於白毫銀針,在南方,沒有抽濕的設備,沒有開空調抽濕的條件,請謹慎購買並謹慎存之。

如果不懂得存,還是儘快喝掉吧。

白茶也並不是一定要存成老白茶才好喝、才有營養價值。

新白茶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風味特徵和滋養功能。

18歲有自己的青春靚麗,40歲有自己的成熟之美,無所謂高下。

選擇自己喜歡的口感,選擇自己能接受的價位,才是重點。

《4》

當然最好存的是茶餅。

散茶占地方,餅茶省空間;散茶存壞了一喝就能喝出來,餅茶存壞了只要不是壞得太離譜,一般人是發現不了的。

說不定還以為那就是傳說是稀罕的棗香,興喜若狂地想多存幾片。

尤其,餅茶還是一塊很好的遮羞布,哪箱散茶含水量高存壞了,生出發酵味道來了,就把它拿去壓成餅。

壓餅時要經歷一次熏蒸,可以把散茶當中的不良異味給蒸發掉一部分——只要不是受潮發酵太過濃郁,都可以消除掉大半。

之後再壓餅,那些存壞而生出來的怪味異味煙味酵味漚青味.....就統統被壓餅時的蒸餾環節、烘乾環節給揮發了、給蒸發了。

留下的只是沒有生成太大異味的茶味,雖然沒有好白茶那種繽紛的花香藥香陳香毫香輪翻上映,但輕微發酵生成的永泰李乾的氣味,會在很大程度上產生迷惑性,讓人以為這就是棗香、以為這就是真正的老白茶、這就是品質優秀的老白茶,不但把它們買回家,還天天泡了喝,甚至,送朋友喝。

想想就替他胃痛。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3ea4f9b2a618c67ebe17a696d751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