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有人說,茶圈處處是陷阱。
好不容易從一個陷阱跳出來,又掉入了另一個陷阱里。
比如,有的茶友喝了很多年岩茶。
最近幾年開始,發現岩茶越來越貴,坑也越來越多,實在「喝不起」了。
於是,轉頭投入了白茶的懷抱。
本以為,白茶圈裡應該是相對純粹、質樸的,都是認真賣茶的好人。
沒想到,稍不注意,還是掉進坑裡。
要說白茶界,最大的坑,便是「老白茶」了。
但這也和盲目跟風的現象有關,有些新茶友一接觸白茶,就想著喝老白茶,喝上年份的白茶。
四處追尋老白茶,自然而然,就掉到各種假老白茶的坑裡去了。
關鍵是,即使上當受騙過一次,甚至好幾次,依然執迷不悟。
爬起來,繼續追,擦乾眼淚還是一條好漢。
可村姑陳作為旁觀者,看著這些追老白茶追到痴迷、失去自我的茶友,實在是心疼。
老白茶固然好,但假的滿天飛,總要有分辨的能力吧!
趁此機會,就來給各位看官揭開買老白茶的4大陷阱。
買茶之前,記得拿出文章來看一看,對照著選,肯定大有幫助!
《1》
第一,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白茶越老越好,新茶哪有什麼營養價值?
剛開始喝白茶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這句話。
儘管茶掌柜不說,身邊的朋友,也會對此有討論。
不得不說,不少茶友已經將「老白茶是寶,新白茶是草」,貫徹到底了。
理論上,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個說法的確是福鼎民間的說法。
同時,也是讓外界認識白茶的渠道之一。
本意是說,白茶根據年份的不同,茶葉的性質也會逐漸發生改變。
一年是茶性,三年後擁有藥性,七年以上的白茶就能成為傳家寶了。
但卻不代表,白茶是以年份來決定品質。
更不代表,新白茶就沒有價值。
白茶的品質,始終是以產區、工藝、儲存三點共同決定的,至於年份,頂多是加分項。
換言之,產區環境不好,工藝粗製濫造,儲存隨便的白茶,即使年份很老,五年、七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沒有價值。
反過來,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新白茶,更值得我們品飲。
並且,也只有這樣的新白茶,才有長期儲存的價值,越陳越香的潛力。
《2》
第二,白茶越老越黑,這是所有茶葉的終點站,你看老熟普不也是黑色的嗎?
在市場上,你會看到各種顏色的「老白茶」。
有一些老白茶,顏色偏綠,看起來一點都不老,色澤自然。
有一些老白茶,是五彩色,像兵哥哥的迷彩服,層林盡染。
但還有一些,看起來色澤古怪,是通體一色的黑褐色、紅褐色、咖啡色。
作為新茶友,面對以上三種,大機率會選擇最後一種。
因為他們下意識認為,顏色越黑,年份就越老。
再加上,銷售這類茶的茶掌柜,往往會發揮自己舌燦蓮花的技能,搬出熟普來類比白茶,因為老熟普是黑色,所以老白茶也應該是黑色。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對。
熟普是黑茶,是重度發酵茶,而白茶是微發酵茶,本質上就完全不同。
人家熟普的顏色,是從加工完成後就註定的,並非陳化以後才變成那般黑黢黢的模樣。
咖啡色的白茶,則是渥堆的做舊茶。
正常的老白茶,經過自然陳化以後,色系不會發生改變,只有色調變暗、變舊。
舉例來說,綠白二色的春白茶,存老後,葉片會變成灰綠色,白毫也會變成銀灰色,就像老奶奶花白的頭髮。
再說五彩色的秋白茶,存老後,依然還是五彩色,只不過色調黯淡了兩三個度。
好比一件穿了很多年的衣服,它會褪色,會變舊,看起來有歲月感、年代感。
除非是被染上其它顏色,否則,不會輕易變黑!
《3》
第三,老白茶促銷價,原價999,今天只要99一餅,還送茶具一套,包郵送到家!
俗話說,便宜沒好貨,一分錢一分貨。
可總有人不理解老白茶的價值,以為用低價就能「撿漏」。
曾幾何時,在各大茶葉直播間裡,你能見到50塊錢一餅的8年陳老白茶,99塊錢一餅的10年陳老白茶。
甚至還有主播,號稱「虧本送福利」,9.9一餅包郵。
不僅茶葉便宜,贈品還一大堆。
說實話,作為消費者,且是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不心動,那是假的。
愛貪便宜,是人性的弱點,這無法否認。
但與此同時,也要衡量一下,天上掉餡餅的幾率到底有多高?
個人覺得,幾乎為0。
老白茶的價格之所以高,一是因為物以稀為貴,減除平時喝茶的損耗,能陳放多年的白茶,少之又少。
二是因為,白茶的倉儲成本很高,專業的倉庫,包括場地租金、設備購置費用、電費、人工費、管理費、維修費,等等等等。
當這些成本,一年又一年的產生,又一年又一年的疊加到老白茶身上。
所以,正經老白茶的價格,便宜不到哪裡去。
除非是那些做舊的白茶,成本極低,才有可能低價出售。
某些茶掌柜號稱虧本,實際上,靠著黑心錢賺得盆滿缽滿。
《4》
第四,老白茶放了太多年,內含物質都變到深層次裡面了,要煮一煮才有味道,沖泡沒味道。
江湖上有傳言,老白茶泡著不如煮著好喝。
但是,喝過年份真實的老白茶的朋友都知道,泡茶和煮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飲茶形式。
泡茶的工具主要是用蓋碗,一衝一衝地注水、出湯、品飲。
這樣喝茶,有利於品味每一衝茶湯細膩的香氣和滋味變化,更有樂趣。
而煮茶,則是通過持續的高溫,快速且大量地釋放內含物質。
這樣喝茶,雖然很有意境,也能解放雙手,可不如泡茶那般細膩。
故而,懂得珍惜老白茶的人,一般會選擇先泡後煮。
完全不存在泡不出味道,要煮一煮才有味道的情況。
除非是,這款老白茶是做舊的,內含物質在渥堆的過程中,嚴重損耗,導致沖泡出來的茶湯寡淡無味。
如此一來,就只能通過煮茶,高溫壓榨出體內所剩無幾的物質。
掩耳盜鈴,坑騙的終究是不明真相的茶友們。
陷阱雖多,但躲避的辦法也很簡單。
那就是,不要貪便宜,不要盲目追求高年份,不要相信茶掌柜口中天花亂墜的噱頭。
如此一來,至少能減少50%買到做舊茶的機率。
尊重事實,才有好茶喝。
接下來,就是要提升的專業技能了。
不過,這個過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要看天賦,還要看努力程度。
如果還是入門階段的小白,那建議你,從剛到3年門檻的老白茶開始喝吧。
因為按照做舊茶的邏輯,能做「老」,就不做「新」。
還是擔心的話,就更好辦了,自己存!
買一批品質優秀的新白茶回來,親手保存起來。
經過三五年以後,這箱經過歲月沉澱的茶,便是獨一無二的優質老白茶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