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重的趙麗蓉,離開這個世界已經20多年。
我們平時想起的,最主要是她的小品,這次來說說她的評劇表現。小品方面,趙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更多是歡聲笑語,而在其他領域,她帶給我們的感受就更加豐富,值得細細去品味。
01
趙麗蓉演過很多年的評劇。我小時候聽評劇聽得還算比較多,最主要是通過磁帶。家裡買過兩盤評劇磁帶,一盤是《劉巧兒》,一盤是《花為媒》,都是新鳳霞主演的,配角里都有趙麗蓉。
我還能想起聽這些評劇時候的畫面,什麼時候一家人一起聽呢?大多是在農忙的時候,比如在家裡院子裡剝玉米皮,或者擇花生,玉米花生就堆在院子裡,我爸會把錄音機用一根兒長電線接出來,放在外面的窗台上,把《劉巧兒》或者《花為媒》磁帶放進去,把聲音調得特別大。我們一家子老老少少,就坐在小板凳上一邊幹活兒一邊聽。
一邊幹活兒一邊聽評劇這個畫面,在我腦子裡一直都有,那些著名的唱段,比如《花為媒》里的「報花名」,《劉巧兒》里的「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這些年也偶爾能聽到,只要旋律一響,我就能想起當年那個畫面,甚至還能聞到莊稼的味道。
02
趙麗蓉演過《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小二黑結婚》,我們再來說說她的表演。
《劉巧兒》《花為媒》因為拍過電影,當年的影響非常大,也都成為評劇里的經典作品。這兩部電影,都是新鳳霞主演,趙麗蓉扮演女配角。
先不說嗓音條件,單從外貌條件看,客觀來說,趙麗蓉比起光彩照人的新鳳霞來,確實還是有差距的。很多人都看過那時候新鳳霞和趙麗蓉的合影,看過她們倆一起演的戲,一般都是新鳳霞演年輕姑娘,趙麗蓉演大她一輩的人。那就可以來猜一猜,她們倆相差多少歲?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趙麗蓉和新鳳霞只差一歲,而且是新鳳霞比趙麗蓉大一歲。這一方面說明演員的天生外形條件由不得選擇,另一方面也說明,趙麗蓉非凡的表演功力,和塑造人物的能力。
從《劉巧兒》來看,趙麗蓉扮演的是鄉里的婦女主任李大嬸,熱心幫劉巧兒和趙柱兒也就是趙振華張羅婚事,一言一行都很像農村的中年婦女,可那時候趙麗蓉多大?才剛剛28歲。
28歲,年紀輕輕就開始演大嬸兒,對現在的年輕演員來說應該接受不了,但那個時代演戲是單位甚至是國家給的任務和工作,就得保質保量完成。不過在《劉巧兒》里,趙麗蓉的戲份比較少,更多是表現李大嬸的大方和負責,沒有太多喜劇色彩。
03
到了《花為媒》,我們就能看出趙麗蓉身上的喜劇能力了。首先這部評劇的水平,整體上都高過《劉巧兒》。它的唱詞是新鳳霞的愛人,戲劇家吳祖光改寫的,可以說是俗中有雅,雅中帶俗,跟評劇優美的旋律結合起來,非常耐聽耐琢磨。
這個評劇整體上都像是一個陰差陽錯的喜劇,而其中的喜感,很多都是由趙麗蓉扮演的媒婆阮媽表現出來的,不管是台詞還是唱詞都是這樣兒。有些比較小的細節上,能看出多年之後她在春晚表演小品時的影子,比如「我給你逮他去」什麼的。阮媽是一個老婆婆的形象,可這時候的趙麗蓉也不過34歲,還沒有人到中年。
04
而後在評劇電影《小二黑結婚》裡面,趙麗蓉扮演三仙姑,也表現出很多喜劇色彩。這個電影我沒看過,但我知道背後的一些事情。
毛主席很喜歡《小二黑結婚》,提出來要接見新鳳霞等演員。新鳳霞就想拉著趙麗蓉一起去,但趙麗蓉不敢去,她說我文化淺,去了也說不出什麼道道兒來,你去就代表我們大傢伙去吧,代我向主席他老人家問好。
主席肯定是想見見趙麗蓉的,因為他一看到新鳳霞就問,你身邊的那個三仙姑怎麼沒來?新鳳霞把趙麗蓉的話說了一遍,主席點點頭說,沒想到這個三仙姑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啊,很好,謙虛使人進步嘛。
05
再說說八十年代的評劇《楊三姐告狀》,這個也被拍成了電影,趙麗蓉演老母親,演楊三娥就是楊三姐的不是新鳳霞,那時候她已經生病了,代替她的是徒弟谷文月。這時候趙麗蓉已經50多歲,離她扮演的老母親,年齡上就比較接近了,所以演起來也非常傳神。
《楊三姐告狀》里有一個細節,趙麗蓉演的老母親在上炕之前,先是跪到炕沿兒上,兩隻腳並起來磕磕鞋底兒上的土,然後再坐到炕上,把倆腿兒盤起來。
這是多年前農村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細節,上炕不脫鞋,而且還要盤腿兒,怎麼才能儘量不把褲子和炕席弄髒呢?就是像趙麗蓉那樣,先象徵性地磕磕鞋底兒上的土。
《楊三姐告狀》我沒有完整看過,但我看過這個片段。趙麗蓉做出這個動作的時候,台下觀眾反響強烈,能自發地鼓起掌來。這也說明,能把一個人物準確地演出來,哪怕她不是主角,也能贏得觀眾的肯定。
06
正是有了在評劇中帶有喜感的表現,趙麗蓉後來才有機會演小品,我們才有機會在春晚上看到這個,給我們帶來無數歡樂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