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馬季去世整整15年,當年他的追悼會曾驚動長安街

2021-12-20     鄭捕頭

原標題:相聲大師馬季去世整整15年,當年他的追悼會曾驚動長安街

12月20日,今天是相聲大師馬季去世15周年。馬季從1959年代開始表演相聲,一直到2006年他去世之前,可以說他讓每個時代都有了笑聲。

那麼,馬季的創作和表演,比起其他相聲演員,有什麼特別之處?他為什麼能取得那麼大的藝術成就呢?

01

先從創作來說,馬季寫相聲既寫得多,又寫得好。有些相聲演員就是相聲演員,不太算得上是創作者,他們中有些人儘管也演得很好,但並不是創作相聲的高手。馬季就曾經說過,相聲演員得會自己做飯,那就是說自己得會創作,這樣你才能走得長遠。

馬季在創作方面,首先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受到侯寶林、劉寶瑞那麼多老師的精心指導,最早從傳統相聲里吸取營養,但在那個時代傳統相聲不能演太多,作品必須反映新時代,這對不擅長歌頌的相聲來說本來是不利條件,馬季卻能推陳出新,借用傳統技法寫出一段段新相聲來,不僅給人鼓勁兒還讓人笑出來,很不一般。

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新時代,他又能抓住機會對層出不窮的不良社會現象進行大膽諷刺,而且趕上了從廣播到電視的媒介轉換,帶領徒弟們開創了相聲新階段的中興。

在表演方面,就說相聲演員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其實都有比馬季更為出色的同時代演員,但馬季在他的表演中,總是能把這四種功課運用得非常自如。他不去單純比拼嘴皮子,這方面他不如李伯祥,他也不去拼仿學戲曲和歌曲,這方面他肯定比不過師父侯寶林,甚至他徒弟笑林唱歌也比他唱得標準,但他演出那些相聲來就是招人喜歡,尤其到了七八十年代,在台上舉手投足都能讓人樂。而且到了電視時代,他加強相聲表演的部分,讓相聲散發出更大的魅力。

02

再來說說馬季為什麼能成功,除了上面說到的創作和表演功力,還依靠什麼?那就是時代。

從七八十年代直到2006年去世,馬季都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即使在更早的時候算不上領軍,也是相聲界的佼佼者。尤其1973年他和唐傑忠合說了相聲《友誼頌》,這段相聲現在來聽太強調意識形態,也沒有什麼硬包袱兒,但如果沒有這段作品,相聲什麼時候才能復甦,復甦到什麼程度,都是未知數。

所以說馬季的成功,當然更主要是他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其次是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師們的栽培,另外就是時代帶來的機會他抓住了,不管是石破天驚的《友誼頌》也好,還是那之前的歌頌型相聲也好。馬季的大部分相聲最為可貴的一點,就是與時代同步,一直是和現實相貼合,不是閉門造車純玩兒相聲技巧。可以說,是時代選擇了馬季,馬季也對得起他經歷過的各個時代。

03

說完馬季的成就得來,再來說說他的弟子們。馬季徒弟眾多,號稱馬家軍,包括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王謙祥、李增瑞、笑林等。

這些徒弟裡面,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姜昆。而且姜昆是和馬季很像的,像在哪兒?就是他能寫會演。早期的《如此照相》,後來和李文華的《詩歌與愛情》《想入非非》什麼的,這都是姜昆寫的,而且也是抓住社會上的痛點和熱點去寫。即使是後來和梁左的合作,姜昆也是在梁左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很多改寫才成的。他在台上的表演,尤其是和李文華合作的階段,姜昆在台上那種機靈勁兒,和馬季的年輕時代是有點兒像的。只不過後來姜昆開始從事領導工作,原來那個相聲演員姜昆慢慢就變成另外一個姜昆了。

再喜歡的就是劉偉馮鞏。現在一說就是馮鞏和牛群在春晚的十幾年合作,其實在和牛群搭檔之前,更為年輕的馮鞏和劉偉,一起演過很多朝氣蓬勃的相聲,包括《春姑娘》《拍手歌》什麼的,更有那段兒《巧對影聯》。雖然他們倆當時不像後來馮鞏和牛群合作的時候那麼火,但也很有吸引力,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可惜的是,後來倆人分開了,馬季又像保護大熊貓一樣,和徒弟劉偉進行多年的合作。

馬季這些徒弟當中,要說聲音好聽,那得屬趙炎。哪怕你現在聽他二三十歲的聲音,按理說非常年輕,但聲音也顯得動聽而又持重,像學過播音似的,又不帶廣播腔,和馬季的聲音搭起來也是很協調的。因為趙炎年輕,馬季在那個時候有意創作出不少逗哏捧哏台詞量相當的相聲,比如《百吹圖》《特種病》,讓趙炎的本事也能顯露出來。

王謙祥、李增瑞這對搭檔,都是馬季的徒弟,他們不像前面說到的那幾位那麼火,但也有一些比較不錯的作品,比如《老放牛》《戲與歌》《換包裝》。笑林的相聲我也很喜歡,一方面當然是他的唱,很多時候跟專業歌手一樣,另一方面他也不只是唱,一些以說為主的相聲也有好幾段,他獨創的笑林廣播電台更是那個時代的標誌之一。馬季的其他徒弟,還包括韓蘭成、常佩業、黃宏等等。

我們看很多相聲演員,經常發現師父和徒弟知名度不太匹配的現象,但在馬季這裡,不管是他上一輩的侯寶林,還是後一輩的姜昆、馮鞏,當然也包括馬季自己,師徒三輩都是相聲界拔尖兒的人物,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是真正的名師高徒。

04

再來說說2006年馬季去世這件事,對於當年人們的觸動。

15年前的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點多,馬季因病去世,享年72歲。那天的事兒我記得很清楚。

馬季去世的時間是上午10點多,應該就是在上午,網上就開始發布消息了,就在新浪搜狐這些門戶網站的首頁的醒目位置。那天中午我們單位同一個部門的人,說好出去吃火鍋,到吃飯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像平時聚餐那樣高高興興的,但我的心情就很低落。

尤其我還記得那天北京的天氣,陰沉沉的,應該是有霧霾,只不過那時候沒這個詞兒,反正我的情緒不高,很像那天糟糕的天氣。下午幾乎就沒好好乾活兒,一直在網上看有關馬季老師的各種消息。

我查了一下,那天是周三,那幾天之後的周日晚上,白岩松主持節目《中國周刊》,總結過去一周發生的事情,用了很大篇幅說馬季。而且我現在還記得他說的一個細節。

他說就是馬季去世的當天,他和家人晚上去飯店吃飯,白岩松拿著當天的北京晚報還是什麼,上面很醒目地登著馬季去世有關的消息。那天白岩松的母親在場,白岩松什麼話都沒說,就把報紙那一版拿給他媽媽,她媽媽在那之前還不知道發生這個事兒,一見到就緊盯著報紙開始看,半天都沒說話,也沒怎麼吃東西。白岩松因此就在節目裡感嘆,馬季這位相聲演員的離去,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

由這個,我又想起相聲演員宋德全說過的事兒。馬季追悼會舉行的時候,他和很多相聲演員都在現場,告別馬季的那個陣勢他從來沒見過,連八寶山的工作人員也說非常罕見。

宋德全老師就聽那裡的工作人員說,建國之後幾十年,八寶山就兩個人的追悼會驚動過整個長安街,一位是周總理,另一位就是馬季。他說那天還不僅是八寶山裡面人潮擁擠,八寶山地鐵站都出現了乘客擁堵,一直驚動到當時的北京市領導。宋德全老師說,那天他在場,那真是人山人海,沒人組織這些老百姓,都是自發來的。他就說,相聲演員受到這種待遇,超過馬季老師的沒有。

05

好了,差不多就寫到這兒吧。

馬季先生的相聲,對你曾經產生過什麼影響?你最喜歡他哪段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510072790_12100664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