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歷盒袁老師
目前上大班的小朋友,9月就是入小學的時候,開學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幼兒突然榮升為小學生了,完全不同的教學環境,截然不同的學習內容。「我家寶貝能適應嗎?」「上小學要具備什麼能力呢?要做哪些準備呢?」……媽媽們各種擔心與不安~~~下面就是一位,前段時間發給我私信——
袁老師:
我兒子現在讀大班,時間過得很快,再過幾個月就該上小學了。我想為他上小學做些準備,但不知從何下手。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謝謝! ——有點焦慮的媽媽
這位媽媽: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想給孩子最棒的教育的心情。相信你對孩子的愛已令你們建立起了良好的親子關係,那麼,今後你只要慢慢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對他加以引導、鼓勵就可以了,所以,請不必過於焦慮。在這裡,我想先向你提供六個方面的建議。
一、保持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創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它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弱,而幼兒時期正是思維最沒有局限的寶貴時期,所以,請牢牢抓住機會,創造各方面的條件,保護並引導孩子的創造能力。
二、激發他的求知慾
求知慾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與成長的興趣點,當一個人沒有了求知慾,那他就會停止「成長」。幼兒時期是求知慾最強的時候,他們總愛問「為什麼」,對身邊的一切也總是充滿好奇。這份好奇是非常可貴的,因此,家長不但不能打擊孩子的好奇心,還要非常有耐心地引導孩子去探索世間的萬事萬物。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幼兒期間的早期閱讀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讀一些繪本讀物,再慢慢地轉向其他讀物。對於識字量少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先從聽故事開始。假如孩子有識字的興趣,那麼家長也可以先讓孩子學識字,為閱讀做準備。我想說,「早閱讀,早開慧」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良好的閱讀興趣與能力的培養,自然也是越早越好。
四、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上小學前,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培養簡單的自理能力、過有規律的生活等。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主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坐姿端正、做事不拖拉等,這些都很重要。幼兒時期是建立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如果壞習慣養成了再等上小學後來糾正,會事倍功半的。
五、培養一些基本的社交能力
孩子上中班後,社交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強烈,並且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已初步形成。這個時候,應多教孩子正確與人相處,體會社交的快樂與滿足。孩子可能會退縮,家長要不斷鼓勵。當孩子碰到一些社交障礙時,家長要及時引導,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去處理。慢慢地,孩子就會懂得怎樣與人相處,懂得待人處事的基本禮節。等他上了小學,也就不會有抗拒上學、與人矛盾衝突不能正確對待、害羞退縮等問題的存在了。
六、簡單的是非辨別能力
家長不要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不懂道理是自然的。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錯誤的,有些事情是正確的。要知道,孩子做錯了不要緊,關鍵是家長要及時糾正且不能急躁,慢慢地加以引導,比如通過講故事,讓他懂得孝敬老人是傳統美德等。讀小學前就具備最基本的是非辨別能力,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除了以上六點之外,小孩子還有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培養,這個因人而異。但我覺得近段時間內,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希望能對你培養孩子有所幫助。
我是動歷盒袁老師,動歷盒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正念教育、原創育兒工具和學習單推行者,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擁有家庭教育類版權245項,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於將家庭教育方法圖表化、工具化。歡迎關注,一起交流!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進入我原創育兒產品小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