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五代機推力對比:美F-35推力18噸,中國殲20到底是什麼

2024-10-25     科學知識點秀

航空發動機的國產化,為中國空軍的自主強大,帶來新的變化,中國空軍實現「中國芯」換裝,西方再也無法在技術和設備方面,找到卡脖子的機會,更加自主的發展,是中國空軍的底氣。中美五代戰機的發動機推力,對比之後,出現斷崖式的差距!

美國五代戰機F35推力為18噸

美國世界是毫無懸念的航空發動機強國,有著多種先進的裝備,支持美國軍工航空製造出更多先進的機型,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在F35戰機上,航發設備是使用在F22戰機的同款F119發動機為主要原型機研發的F135發動機,推力強勁,極限推力能夠達到峰值18噸。

在這款戰機上,安裝了一台發動機設備,實現了降低成本和降低戰機載重的目的,其中F35B型航發設備,能夠實現垂直起降,優良的性能,來自F119的核心技術,打造出F135發動機的綜合優勢。

F135航發的核心數字控制系統,能夠給整個戰機的航行,帶來更加智能的操控,高壓渦輪和高效風扇,都能夠實現更為強大的可靠性,具有更為安全的保障。

美國在研發F135航發之後,也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升級,現在這套航發設備,零件總數比F119發動機的數量,要少了40%左右,簡化配置後,形成的三個發動機型號,分別能應用到F35的三款不同抓那幾。支持海軍,空軍和海空陸戰的飛行器,實現垂直起降和快速起降的需求。

如果追溯F135發動機的技術淵源,還要說到有一部分是蘇聯時期的R79型發動機的技術,洛馬公司也借鑑了一些以前的資料,吸收使用並且完善了一些設計。比如在渦輪進氣溫度的方面,如何實現快速降溫和保持穩定,以及改變涵道比的參數等,這些都能夠形成更為合格的第四代航發裝備的基礎。

中國的五代戰機殲20航發推力為18.5噸

殲20最新換裝了國產的渦扇15型發動機,這是一款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實現雙台發動機安裝,能更大限度保障戰機的動力和安全。這款國產的航發裝備,為我國五代戰機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也能為我國空軍實現未來主動增產部署,帶來更為全面的主動掌控。

渦扇15型韓工發動機,是我國的606、624、614等多個科研院所聯合研發,為我國打造更為先進的戰機,提供了核心的動力支持。

能夠實現更高的推進效果,達到推力18.5噸,安裝雙發的動力系統,實現了推力明顯差距對比,而殲20的空中飛行速度,最快能達到2.4馬赫,相當於每小時飛行超過2800公里,這樣的飛行能力,也讓外界對我國的國產航發設備,越發震驚和意外,因為中國的航發起步很晚,能夠實現第四代技術打造的航發裝備,換裝到五代戰機使用,足以見得中國軍工的篤定自信,以及高科技航發技術的強大底氣。

渦扇15型航發的設計壽命為8000小時,相比以往的發動機,已經有明顯提升,和美國支持F22五代戰機的F119發動機相比,竟然有更為明顯的推力優勢,這意味著中國的航發技術,已經取得了更為顯著的突破和進展。

渦扇15型發動機,是我國專門為五代隱身戰機研發的高性能核心裝備,提供強勁的推力和飛行支持,讓殲20能夠在空中實現快速調整機位,甚至在極限情況下,實現空中360度的翻滾動作,然後還能迅速地調整回原來的水平飛行的狀態。

目前渦扇15發動機已經正式開始量產,預計未來對於使用和安裝先進的戰機,渦扇15將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在研發航空發動機領域,有著幾十年的技術摸索和努力,起步相比西方要晚,技術經驗空白,缺乏專業的資料和技術,更缺乏相關的人才儲備,而隨著我國科研團隊的不斷學習和提高,國產航發設備不斷快速提升,也擺脫了我國以往要依靠進口航發的情況,不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制衡,能夠全面掌控自己的飛行器研發和部署的計劃。

殲20五代戰機換裝了最新的彈航發裝置之後,將會以更大的推重比,更為可靠的質量,為新型的隱身戰機,提供強大的後盾支持,更為未來的戰機實現進一步的防禦,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中美之間的五代戰機,在發動機方面的對比,不僅是現在的差距開始逐漸拉開,未來還會以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繼續躍升,帶來更為明顯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f4a9e970f345e8a8f05c39ffdb07d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