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范跑跑到范美忠:雖頂著「北大畢業」頭銜,卻也只能做做零工

2023-05-25     史密記

原標題:從范跑跑到范美忠:雖頂著「北大畢業」頭銜,卻也只能做做零工

「先做自己,再為他人」

2008年的汶川,地震如凶獸般將四川的這個縣城摧毀得千瘡百孔,悲痛的深淵中傳來絕望的呼喊,風雨飄搖中近7萬同胞失去生命。

災難時期有人舍己而得流芳,亦有人獨活而受唾棄,范美忠便是後者,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再看,他做錯了嗎?或者說錯在了哪裡?

轟動一時的范跑跑事件

08年汶川地震中受到千夫所指的「范跑跑」原名范美忠,四川內江人氏,1992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後因為課堂言辭不得不輾轉多地,在任職於四川都江堰市的一所中學時期。

地震發生時,范美忠首先發現原本平穩的地面開始晃動,起先他還以為只認為是一些輕微的搖晃,直到後來,牆上開始不斷地有塵屑落下,桌面搖晃也突然劇烈,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

於是,他在對學生大喊了「地震來了,快跑!」之後率先跑出了教室,來到操場後,范美忠才發現,原來自己是第一位撤離出來的人,就連自己的學生也是在一分鐘以後才被疏散到操場。

當范美忠這一行徑在被公之於眾後,就立刻遭到了群眾的口誅筆伐,「范跑跑」成為了公眾眼中范美忠的另一個名字。

可能連他都未曾想過,這一跑,竟是萬人唾棄,他的人生也跑到了另一條軌道上。

是誰的兒子,又是誰的父親

雖然范美忠因為拋棄學生獨自逃生在當時受到了全國上下近乎統一的「討伐」,可以說因為這件事,范美忠差點沒被人民群眾的口水給淹死。

同時,范美忠不得不離開原先的學校,在之後謀求工作的過程中,也因為這件事讓用人單位不願錄用或者說不敢錄用,就算他頂著「北大畢業」的頭銜也只能打打零工維持生計。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當時,攻擊「范跑跑」就如同一種風尚,就連從未聽聞這一事件之人也要過來罵兩句,甚至南方都市晚報里,竟然有過這樣的言論——「從生命的長度看,學生的生命剩餘時間比范美忠長,所以死的應該是老師」

那麼十年後,當我們再次回顧「范跑跑」事件時,范美忠是不是理應承受全社會的敵意,以及這樣的待遇呢?

范美忠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是什麼?是他拋棄學生獨自逃生的行徑,在旁人看來有違師德,但十年後,當這件事的風波逐漸平息,人們對待這一事件也逐漸趨於理性。

當我們站在范美忠的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時會發現,他也是別人的兒子,也是誰的父親,他也有家庭,如果他因為救人而離開,是贏得了生前身後名,可誰來照顧他的家人,誰來陪孩子成長。

退一步而言,就算范美忠當時沒考慮這麼多,想的僅僅是自己的生命安全,那也無可厚非,因為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生命也只有一次,在生命安全這方面,沒有人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大加指責,更不可以勒令他人以生命安危作代價去做任何事情。

范美忠所為確實有違師德,但那也是在面對生死問題時的做出的選擇,范美忠本人也說過,自己是本就是一個普通人,在此基礎上成為的老師。

因此,作為一名普通人,從保障自己生命安全的角度而言,范美忠的做法的確並無不妥。

大眾視野內的辯解

然而,范美忠真就沒錯了嗎?很顯然,並非如此。5月22日,也就是地震發生的十天過後,范美忠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則名為《那一刻地動山搖——「5·12」汶川地震親歷記》的貼文,詳細描述了他在地震來臨之際所經歷的一切。

也正是因為這篇貼文,范美忠親自將自己送上了斷頭台。范美忠在文中對自己的對自己的行為如此辯解——「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女兒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甚至表示當時就算連母親在場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因為他抱不動一個成年人跑步。

此外,范美忠還多次公開辯論,並且表示,如果去救人,那就是「拋棄家人」的不當行為。

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都在馳援四川,其中,不乏為搶險救援而手指磨破的解放軍官兵,更不乏遍體鱗傷,以命換命的無名英雄,地震使得人民空前團結,愛國情緒高漲。

范美忠的言論就相當於給那些先人後己的英雄們扣上了「不負責」的帽子,相當於在民心之樹上生出了歪枝,被砍去是必然的宿命。

中華民族需要英雄,也不缺英雄。百年以前正是一群對家人「不負責」的英雄,將舊中國從近代屈辱的泥潭中拖了出來,百年之後也正是他們於天災之時為民請命,范美忠如「先己後人」和關於「不負責任」的公開言論無異於挑戰國民感情,挑戰國民的同理心。

范美忠錯就錯在這裡,如果他當初沒發表那些言論,沒有選擇「公堂對薄」,就很可能僅僅被輿論以「有違師德」抨擊一段時間,斷然不會落得個千夫所指的下場,因為誰的命都只有一次,他作為普通人跑可以,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英雄,但絕對不能給英雄扣帽子。

而且范美忠事後選擇高調發言,一副理所當然的姿態,還用「先人後己是對家人的不負責」這種論調為自己洗白,是必然不會被接受的,也難怪同為北大教授王海明曾指出范美忠「誠實而不知恥」。

從范跑跑到范美忠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多年,時間已經讓曾經的「范跑跑」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作為北大畢業生,他做到了「為往聖繼絕學」,卻沒有一顆「為生民立命」的心,因為師德有瑕。

現在的范美忠早已不能從事教師工作,但寫些書,做些講座,不再討論方面棄學生而逃之事,也不再為自己辯解,低調生活。

作為群眾也應該注意,當輿論的矛頭將人民的憤怒導向某個人,某件事情之時,我們必須明白為什麼這個點會成為眾矢之的,為了憤怒而憤怒委實不妥,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亦是匹夫之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bdf2057f92a3974aec8abe4e84e92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