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輿論持續發酵(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27篇原創
愛爾眼科又鬧出醫患糾紛,但這次沒有爭議,直接道歉了。
12月21日23:56,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深夜緊急發布聲明,針對近期被曝出的「廣西貴港愛爾眼科醫院院長馮某某在手術中捶壓八旬老人頭部」一事件進行回應。
讓人意外的是,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12月,時隔4年,監控視頻被曝光才得以被輿論關注。
愛爾眼科2009年上市後,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財富神話:市值12年增長約62倍,成為資本市場上赫赫有名的「眼科茅」。
但近年來,其因狂飆擴張、醫患糾紛等問題頻頻站在輿論風暴中。其市值也從2021年巔峰時期超3800億元,到如今縮水至1463億元左右。
01
時隔4年被曝光,賠償500元,誤會真的消除了?
實際上,12月20日,貴港愛爾眼科醫院對此事曾做出過聲明。
聲明開頭提及,此事是因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某發微博稱「愛爾眼科醫生在手術台上拳擊患者頭部」,及發布了相關手術室監控視頻,引發輿論關注。
除了解釋事情緣由外,還稱此事患者曾有誤解,術後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已消除誤會,達成諒解」。
但這一說法難以服眾。
隨著媒體跟進,患者兒子稱,曾向貴港愛爾眼科醫藥討要說法,獲賠500元,希望有關部門能依法依規處理此事。
12月21日,涉事醫生馮某某在媒體採訪中道歉,並稱「將盡力彌補」。
然而輿論持續發酵。
12月21日深夜,愛爾眼科集團發布聲明:
第一,講述了事情經過。
2019年12月12日,在貴港愛爾眼科,一名82歲的患者,因手術過程中局部麻醉不耐受,而老人只會壯族語言,醫生與其溝通困難。
而老人「手術進行中,頻繁轉動頭部和眼球,極可能發生手術意外」,醫生多次提醒無效,情急之下捶壓老人頭部......
後續「劇情」與貴港愛爾眼科聲明大致相同,強調「得到了患者家屬諒解」以及馮某通過媒體再次道歉。
艾芬醫生及其他網友從曝光的監控視頻發現,手術室還存在其他違規操作,並稱已向相關部門投訴。
如今,事情不是兩份聲明和所謂獲得諒解就能解決的。
如此既缺乏醫德又存在違規操作的醫院和醫生,也引發了當地衛健委的關注。
據媒體報道,貴港市衛健委回應,已責令貴港愛爾眼科醫院暫停馮某某的業務院長職務,繼續接受調查,後續將向社會發布官方情況通報。
02
創始人打70分的愛爾眼科,如何擁抱社會監督,推動自我革新?
2021年初,武漢抗疫醫生艾芬,在微博上發起了「失明」維權事件,劍指武漢愛爾眼科。醫療事故的鑑定十分複雜,雙方各執一詞。
而艾芬被曾經的主治醫生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王勇起訴,理由是侵犯其名譽權。最終,艾芬敗訴,並公開給王勇道歉。
但艾芬及其微博,成為了不少患者和輿論監督愛爾眼科的一個出口。時至今日,艾爾的微博中仍有不少患者發布相關維權內容。
2022年,愛爾眼科的創始人陳邦發布了一份致員工的公開信,信中提及創立愛爾眼科的初心,以及回應對艾芬維權一事的看法,稱感到「困惑」,希望對方相信法律和醫學鑑定......
實際上,普通人從這起醫療糾紛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擔心:一名專業醫生維權尚且如此困難,自己又如何能有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呢?
陳邦除了困惑,更是委屈,稱「從一件醫療糾紛開始將正常的科普宣教污名化,將局部個案放大為系統性問題......」
這個說法很理性,也有一定道理,但任何一個「局部個案」都關係到一個人及一個家庭的命運,作為患者自然會擔心和質疑,到底是個案還是系統性的問題?
彼時信中,陳邦對19歲的愛爾眼科(成立於2002年)給出的評分是70分。
他也反思了「整個愛爾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是否遺留下了諸多問題?」並稱會全面擁抱社會監督,推動自我革新。
如今,一年多過去,艾芬醫生的一條微博,再次將愛爾眼科送上熱搜。
如果真的要擁抱社會監督,愛爾眼科倒是不妨多關注關注這些「局部個案」,以及類似艾芬醫生一樣關心愛爾眼科問題的人,而不是等到輿論發酵的時候,再來調查和彌補。
03
需求增長、資本加持,仍在狂奔。
華經產業研究據中國衛生健康年鑑數據測算,我國眼科醫療市場的行業規模從2015年的507.1億元增至2021年的1571.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0.8%。
而隨著大眾工作、學習及娛樂用眼強度的大幅增加,青少年近視及老齡化加劇導致的眼疾病增多,我國眼科醫療市場的需求持續增長。
成立至今21年的愛爾眼科,通過上市和「獨創的分級連鎖模式」實現了業績和市值的快速增長。
東方財富網統計的歷年財報數據顯示:
2014—2022年,愛爾眼科的營收從24.02億元增至161.1億元,同比增速在7%—34%之間,持續正增長;
同期,歸屬凈利潤從3.09億元增至25.24億元,同比增速在8.65%—38.44%,同樣是連續正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160.47億元,同比增長22.95%;歸屬凈利潤31.81億元,同比增長34.97%。
儘管2022年以來,愛爾眼科的市值大縮水,截至2023年12月22日收盤,今年內其股價跌幅超34%,但總市值仍在醫療服務行業排名第二位,毛利率近52%。
而擴張仍在繼續。
平安證券研報顯示,愛爾眼科今年穩步實施「1+8+N」戰略布局:
今年9月,愛爾眼科發公告,擬以8.6億元,收購海南愛爾、棗莊愛爾、邢台愛爾、杭州愛爾、重慶雲陽愛爾、重慶南川愛爾等19家醫療機構的部分股權。
這些醫療機構多位於地級市及縣級市,有望進一步提升其層市場占有率。
實際上,不只是愛爾眼科,近年來,普瑞眼科、華廈眼科、昊海生科等均在持續擴張。
眼科+資本的發展,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除了有更多選擇外,也意味著可能更多被當成「消費者」而不只是患者,擔心和質疑都是難免的。
畢竟,我們不能指望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醫療機構能夠好好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社會的關注和輿論的監督,對於愛爾眼科們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上市公司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