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自媒體該放棄嗎?有時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沒找准「甜蜜點」

2019-09-05     Akihi天然呆

01

有人在自媒體這條路上栽跟頭,有人把自媒體玩轉得風生水起。常常聽到身邊做自媒體的朋友說:「太難了,想要放棄了,可是放棄了又能做什麼呢?」

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要堅持,有時候為了一個原創標、為了一個開通收益需要等上一兩年。等到萬念俱灰的時候,驚喜突然就來了。

這,這分明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耐性。

02

從5月25號到現在,寫了也有三個月了。之前一直逼自己日更,但後來發現,日更的質量太差了。就好像是急於完成一件事,匆匆寫完就算搞定了。

對於寫作,我是一直喜歡的。大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非常痴迷上作文課。上了初中後,便想著要寫小說。

那會兒的想像力挺豐富的,就是get不到寫小說的技巧。寫不長,寫到後面總想著草草收尾。斷斷續續地投過幾次稿,沒什麼特別優秀的成就。

怪我,不夠努力,太懶散。

會走上自媒體這條路也是出於無奈,這個社會對一無是處的人真的非常非常不友好。我可能是病了,一邊努力著,一邊又控制不住地消極。

有時候骨子裡挺偏執的,偏偏就不去模仿那些優質的文章結構,非要自以為是地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就是典型的「自嗨」,眾人皆醉我獨醒,又或者是眾人都清醒著,只有我糊塗著。

三個月以來,申請原創被拒絕過一次。從此以後我變得小心翼翼,原創申請這個東西,不是想點就可以的。

我回去翻看之前寫的文章,心底生起一股嫌惡。被拒絕是有理由的,看似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是可讀性不強。

誰沒有點黑歷史呢?文章是慢慢變好的,我終於了解到為什麼有人等了一年兩年還在堅守,因為他在消耗時間的同時,也在慢慢變好。

心煩意亂的時候,隨手翻開《新100個基本自我更新指南》。這本簡單的書就像人生的指南針一樣,總能給我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

03 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判明這件事是不是自己擅長的。

也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明明不擅長還要去做,那就是硬撐。這樣你能撐多久?也許意志會在失敗的打壓下變得消極起來。

最怕的就是覺得自身一無是處的人。他們並不是什麼都不會,而是出於自卑。讓自己振作起來的方法,只有去克服它。

越是自卑就越不能跟別人進行比較,一旦看到他人曬出優秀的成績單,剛剛重新點燃的鬥志又被一盆水給澆熄了。差距被不斷拉開,信心也一點一點地被磨滅。

不要再說「是我能力不足」,努力了幾個月,不會沒有進步。你只是太急著想要跟那些優秀的人齊頭並進了,你只是太急著想要得到回報了。

別人的優秀是我們未來想要成為的模樣,我們該比的,永遠是昨天的那個自己。今天有沒有比昨天更努力,今天有沒有比昨天更好好看書,有沒有偷懶,有沒有認真找素材……

04 我做的事是否有意義

真的很難界定「意義」這個詞,意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理解。同為做自媒體,我們想的應該是——辛辛苦苦碼了幾千字的文章,有沒有對讀者起到一點幫助。哪怕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起碼能夠獲得心靈上的慰藉也好。

拋開那種「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想法,人類的喜怒哀樂都是互通的,並不會有多少人在意你的情緒。

人生已經那麼艱難,你需要的只是旁人給你添把柴,好讓你的堅持變得有意義。當你迷茫和不確定的時候,往往需要有人拉一拉你。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燃燒或腐朽,取決於你到底想怎麼做。

網上不是很流行這樣一句話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多做一些對社會或他人有益的事,這樣一來,我們自身也能被治癒。

05 我做的事是對方所期待的嗎?

按照對方期望的事去做,這樣未免顯得有點過於討好和迎合。可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不都想為了證明自己麼?

談不上是迎合,只是剛好對方也需要。就像看了多年某位作家的書,在沉澱了一些時日後,忍不住會發出心底迫切的渴求——請一定要再寫出能契合我心靈的文章啊。

有期望的發出,就會有不想辜負的回應。絕大多數人活在世上,就是因為世上存在著希望。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出自索福克勒斯《殘篇集》。

寫文章的目的就是給別人看到,讀者期望從你的字裡行間看透點什麼,而你期望從讀者的目光中露出一絲讚賞和支持。

寫作者和讀者之間永遠存在著相互期望的關係,有期望,有回應,自然而然也就有了信任。別再問「我的粉絲怎麼那麼少」,那是因為你與外界產生的共鳴不夠。

你沒有提供給他人幫助、沒有寫出別人期望的事,他們又怎麼放心把手交到你的手上。每個靈魂都是孤寂的,都在尋求著相同頻率的磁場。

我們不知道對方期待的是什麼,但是知道人與人之間是有通病的。不同的事物也有共同具備的普遍性質,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小說,會被裡面的某段情節感動得落淚。

你知道嗎?你寫的東西戳中我的某個點了。

是嗎?那可真是太好了。

06 找到你的「甜蜜點」

甜蜜點:源自高爾夫球專業用語,原意是高爾夫球桿的桿頭上擊球最有威力的點。每一支球桿的桿頭,都有一個最適合用來擊中球的最佳落點,能與球碰撞出最為「甜蜜」的美好感受,因而被稱為「甜蜜點」。

為什麼有的人全力以赴地做著一件事,卻遲遲得不到回報?並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甜蜜點」。這本書告訴我們,工作中不存在所謂的百發百中,千萬不要投出所有的球。

與其埋頭苦幹,倒不如停下來好好總結反省一下。你一定會發現,以前寫了很多狗屁不通、毫無營養的文章,甚至自我感覺還很不錯。在經過學習和不停地打磨後,就會認識到自身存在很多的不足。

有足夠的輸入才能保證源源不斷的輸出,你在慢慢變好的同時,驚喜也在離你越來越近。還是堅持吧,放棄了多可惜。你還有多少次的放棄權可以使用?

喜歡這樣一個對比:考59分和0分,哪個更慘?是考59分的最慘,因為差一點,差一點你就成功了

與每一位自媒體創作者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YalCm0BJleJMoPMyT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