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儲能領域迎來了一次行業震動。10月18日,華為宣布簽約沙特紅海新城儲能項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是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規模高達1300MWh。繼燃爆幾家新能源汽車股之後,華為再次強勢介入儲能領域,行業競爭力堪稱恐怖。
19日,受華為消息的影響,儲能板塊漲停。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家供應商股票普漲,比如寧德時代,股價首次突破600元,總市值達1.43萬億元,而在5個月前,寧德時代才剛剛破萬億;欣旺達漲超8%,億緯鋰能、國軒高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宣稱不造車的華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汽車行業聲名鵲起。華為的進入,對行業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同時在這個市場,國內外車企和供應商都有布局,未來華為面對的,又是一個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01
華為的「副業」:光伏與儲能
雖然沙特這個項目的總承包商是山東電建三公司,但只要華為參與,光環總是全部落在它身上,資本市場的反應似乎也是因華為而動,可見華為這個金字招牌無論出現在哪裡都會備受關注和期待。
華為在光伏與儲能領域的布局,始於2009年。當時華為還是國內頭部通信設備商,華為品牌還不像現在這樣人盡皆知,華為頗有遠見地進軍儲能行業,為現在被限制的華為提供了另一條生路。
2010年,華為公布了一項「太陽能光發電系統、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的光伏相關專利。2012年,華為數位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華為開始研發逆變器產品。逆變器被稱為光伏電站的「CPU」,能夠將太陽能板產生的可變電壓轉換為市電交流電,華為通過逆變器打入光伏市場,到2015年就憑藉市場份額23%的華為光伏逆變器躍居全球第一齣貨量的位置。
逆變器成就了華為在光伏市場的地位,在儲能領域,變流器技術則是華為在此領域施展拳腳的又一利器。變流器,顧名思義,就是控制蓄電池充電和放電過程的設備,可以進行直流電和交流電的變換,並且在沒有電網覆蓋的情況下直接為交流負荷供電。數據顯示,華為在儲能技術領域擁有110多件專利,其中與變流器相關的專利達80件左右。
縱觀光伏與儲能專利技術可以發現,其實華為的技術並不具有行業顛覆性,但它卻能夠通過敏銳的洞察力和強悍的執行力,將「副業」做得風生水起,在智慧型手機行業是這樣,到了汽車行業也是如此。
02
寧德時代,不只是一家電池供應商
在許多人眼中,市值一路飆升的「寧王」——寧德時代,還停留在動力電池的固有印象中,事實上,寧德時代的業務並沒有這麼單一,只生產電池。要知道,在儲能的諸多環節中,像華為的變流器只是其中的一個硬體,而儲能的主體部分,依然是電池。
寧德時代研發出了一套長壽命、高安全、高轉換效率的鋰電儲能體系,並將之應用於福建晉江百兆瓦時級儲能電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座儲能電站的總放電量達68.52GWh,按一個三口之家每年用3000度電計算,晉江儲能電站可以為15萬戶家庭供電,電池循環壽命可達12000次,服役壽命預計超20年。
2020年,寧德時代確定了儲能「三步走」戰略:一、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儲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二、以動力電池替代移動式化石能源;三、以電動化+智能化的集成應用創新,加快各領域新能源替代進程。
儲能產業市場廣闊,未來也是一個萬億級市場。據光大證券預計,到2030年,我國儲能需求為3.9TWh,市場空間達1.3萬億元,到2060年,儲能產業的市場規模可達5萬億元。而國信證券認為,寧德時代在儲能領域將占據15%-20%的市場份額。憑藉對儲能的超前布局和技術優勢,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將上升到動力電池的高度。
03
特斯拉儲能業務全球擴張
國外做儲能的車企,有一家我們最熟悉不過——特斯拉。2016年,特斯拉以26億美元收購SolarCity 22%股權,開始拓展自家的儲能版圖,不過前期特斯拉儲能業務並沒有什麼進展,因為每家每戶都不缺電用。直到2019年7月,加州的一場大火將人們從夢中叫醒了,同時也把特斯拉儲能業務推到了無數家庭用戶面前。
美國的供電系統是私營的,與國內的電網完全不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電力供應都已經市場化,而我們還在一直控制民用電價在長期內保持穩定。在這次山火侵襲加州之後,當地的供電商,包括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PG&E)在內,紛紛在救災高峰期宣布切斷電源,導致火災範圍擴大,家庭用電戛然而止。
這件事之後,人們開始把目光轉移到民營供電企業,特斯拉的儲能業務迎來一次絕好機會。馬斯克趁機打起了價格戰,將其家庭儲能產品Powerwall降價1000美元,一時間需求暴增,訂單瘋漲。
今年年中,特斯拉能源部門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太陽能屋頂系統和Powerwall家用電池組等儲能產品將面向內地家庭進行銷售。簡單來說,Powerwall這款產品,在用電谷時可以存儲電能,而在尖峰時段則能夠向電網輸出電力,或為家庭提供電力,避免出現停電等意外情況影響生活。
GoLight點評
前一陣沸沸揚揚的限電政策,充分展現了儲能的必要性。目前我國的發電方式還是以火電為主,風力、太陽能、水力等發電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而儲能也包括抽水蓄能、電化學(電池)儲能、熔融鹽儲能等方式。
目前,全球主要的儲能方式還是抽水蓄能。數據顯示,抽水蓄能在全球的占比超9成,電化學蓄能不足8%。而當下新能源汽車處於爆發階段,想要實現「碳達峰」太陽能和風能是最好的選擇,華為、特斯拉、寧德時代在這個領域的布局,有利於使其成為儲能領域的佼佼者。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
編輯:蘇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6206911_12111796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