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也要求全款發貨?中國企業改變規則,印度套路越來越難走

2023-07-24     王新喜

原標題:大疆也要求全款發貨?中國企業改變規則,印度套路越來越難走

文/王新喜

近期大疆與印度的全款訂單又一次引發了業內的熱議,根據網絡流傳的印度斯坦時報的報道以及業內人士的透露,繼比亞迪之後,印度給大疆下了15億盧比大單,但大疆也堅持要求先款後貨!

對此,印度商務部提出質疑,要求25%拿到全部貨物,大疆總部表示了拒絕,提出印度市場風險較高,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都不太穩定,印度商業法律相對滯後,商業欺詐問題比較普遍。

從目前來看,該消息是否屬實還具有不確定性,大疆暫時沒有表態,如果事情屬實,那麼這意味著,從比亞迪到大疆,中國企業正在改變與印度做生意的規則,印度要坑外企越來越難。

印度的無人機戰略,實現的難度有多大?

無人機不同於手機,買手機人們還可以選擇三星或蘋果,大疆的無人機幾乎沒有替代品。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市占率超過80%,其中美國市場占比更是在75%以上。除了民用消費市場,美國軍隊、消防等都在使用大疆無人機。也就是說,即便在美國市場,也是高度依賴大疆無人機。

而印度其實也想成為無人機製造大國,印度民航部長希望到2030年使印度成為全球無人機中心,到2026年銷售額達15億印度盧比。

但現實情況是,印度的消費類進口無人機的90%是從中國進口,引起了印度政府的擔憂,這些年大疆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和很多國家安全部門加強溝通,中國的無人機標準也在很多國家實施,但是依然沒能進去印度。

因為,「印度製造」是莫迪的雄心,也是莫迪的心病。印度一直想成為下一個中國,下一個世界工廠。從手機、汽車、無人機,都是現如今製造業領域的不可或缺的產業布局環節,印度也想成為無人機製造大國。

從無人機市場來看,大疆暫時無可替代,美國找不到更低價格、同配置無人機產品,市面上和大疆無人機同配置的產品,售價普遍都是大疆無人機的3-4倍,甚至性能還打不過。

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發布了以美歐無人機廠商為主的「藍色無人機」名單,但很多政府無人機用戶都抱怨其價格高昂,並且功能更少,裡面也包含中國製造的零部件。

印度想成為無人機領域的大國目標,一方面是要引入最先進的無人機製造技術,這需要學習中國無人機企業。一方面要培育本土的市場,並削弱中國大疆無人機在海外市場的業務。

早在去年2月,印度商工部下設的對外貿易總署聲明,禁止了進口無人機整機、半成品(SKD)。不過,政府認定的用於研發、國防和安全目的的無人機進口不在此禁令範圍,但仍需要經過審批。同時,無人機組件的進口不受影響。

簡單來說,在這個法規之下,大疆進入印度市場有難度,大疆無人機的銷售渠道,目前主要是亞馬遜,印度的這個法規就切斷了大疆在印度的銷售渠道。但是印度也想要大疆的無人機產品與技術,畢竟,印度一直以來都擅長仿製,因此,印度的法規規定可以進口其無人機零部件與組件,也可以進口用於研發、國防和安全目的的無人機,自己可以拆了研發、學習大疆的組裝。並確保印度製造商擁有相關智慧財產權,從而完全了解和掌控產品。

而基於印度的法規,大疆無人機在印度的無人機銷售上,其一是轉向無人機零部件出口,二是出口研發目的的無人機,三是和印度的交易方式改成先款後貨。

在最後一點上,印度商務部提出質疑,要求改成預付定金的25%就可以拿到貨物,被大疆拒絕了。這不得不讓人想到之前比亞迪與印度的電動大巴訂單。

比亞迪與大疆正在打破印度的規則

前段時間,印度政府向比亞迪下了一張價值20億元的大單,要求比亞迪提供1000輛電動巴士。

但是比亞迪要求必須要全款發貨,印度的高級官員指責比亞迪「打破了規則」,損害了印度的商業聲譽,從而導致印度在全球範圍內遭受了無形的損失。

儘管印度強烈不滿,比亞迪並沒有改變要求。後來印度妥協了,此前有消息指出,印度方面的預付款由10%提至80%,這意味著印度不得已改變規則適應比亞迪的規則。

如今比亞迪與大疆都在看清印度的套路,印度的規則不是國際公認的規則,而是他們自己的規定。看來大家都知道了,他們的商業習慣似乎不太講規則。

因此全款發貨模式,這其實就打破了印度過去長期以來以10%~20%的預付款直接拿貨的規則。

印度長期以來奉行的這種預付款模式,這種模式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優質的產品,同時卻避開所有可能的麻煩,包括延期支付、質量問題甚至退貨等。一旦遇到問題,他們也可能讓對方承擔損失。

而在這種規則之下,很多企業都吃盡了苦頭。比如法國陣風在印度賣了36架飛機,但只收到5架飛機的錢。雖然只到了13.8%的貨款,但成本都沒有收回。

有日本網友指出,日本企業有一個共識就是,私人企業與印度企業或政府簽訂訂單時必須要收到全額貨款後才能運往印度,否則有可能收不到餘款,並且你的商品無法退貨。

此外還有海外網友表示,印度企業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在合同完成後拖延付款,他們會提出一些荒謬的理由來拖延付款或要求金錢折扣,很多人在與印度做生意時可能會遭遇損失。

並表示「全額付款是唯一的方法,中國人正在快速學習。」也有美國網友表示,印度的國際貿易信譽堪憂,我被印度人搞砸過兩次,但再也沒有了。

當然也有企業為了擔心尾款收不到,一些國際公司在與印度進行貿易時,通常會通過提高售價50%或200%的方式與印度簽訂採購協議。這樣即便收不到尾款,但至少不會虧太多。

此外是,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先付 25%貨款後,發一架樣機過去,然後要求付全款,之前付的變更為訂單保證金,不付全款的話,保證金沒收。

全款發貨或成與印度做生意的通行規則,印度陷入商譽危機

從目前很多廠商跟印度做生意的謹慎、保守態度以及修改規則、改變與印度做生意的模式來看,印度正在深陷信任危機。

首先我們知道,印度收割外資的套路名聲在外,在中國廠商之外,包括福特、沃達豐、沃爾瑪、諾基亞、凱恩能源、美花旗銀行、三星、IBM、亞馬遜、微軟等大量跨國巨頭都遭遇過印度的巨額罰款。

印度過去坑外資的套路正在反噬印度自身,未來的一個隱憂是,印度招商引資,或很難找到真心實意願在印度真金白銀投入的廠商了。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報道,從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國公司陸續「逃離」印度,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印度僅僅迎來了一家新的外資企業。

不過,目前拜登在扶持印度製造,蘋果已經在大規模向印度轉移供應鏈。特斯拉、亞馬遜、谷歌等廠商在拜登的制衡中國製造的戰略下,之前都表態要在印度繼續投資。

基於人口紅利,很多廠商還是會繼續投資印度,但可能不再是以前的傻白甜了。

從印度近期拒絕比亞迪建廠背後原因來看,根據印度時報報道,這個10億美元的項目計劃,Megha將提供資金,而核心技術則來自比亞迪。簡單來說,錢主要是合資公司Megha出,比亞迪只出技術,這是一種輕資產建廠模式,可以避免重資產落地在後期進退兩難的問題。

但印度更希望比亞迪既出錢建廠,又要出技術,很顯然,這種模式,比亞迪可能也會掂量一下,因為印度投資風險太大。

在日前,比亞迪、富士康、大疆都對印度保持警惕,擔心被割,這背後其實就是印度的商業信譽問題形勢很嚴峻了。

過去去印度的跨國企業,能夠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但現在從大疆、比亞迪再到富士康,對印度的小心謹慎,或將引發國際更多企業的警惕與效仿,對於印度任何企業的訂單,全款發貨或成與印度做生意的通行規則與共識。

簡單來說,印度想按照原來的套路坑外資越來越難,願以完全信任的姿態與印度做生意的企業會越來越少,願重資產布局印度的企業會更少,這對印度製造將會是很大的打擊,印度要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只會越來越懸。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26d5fa55127898dd2aa973d0e5f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