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億訂單飛了!華自科技惹「做局」質疑
9月15日,華自科技(300490.SZ)突然宣布子公司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約4.81億元訂單已經取消,引起資本市場一片譁然。
公告顯示,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簽訂《訂單變更協議》,稱因項目實施地變更、技術條件變化及精實機電產能檔期原因,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兩項2.31億元、2.51億元訂單終止。
本次取消訂單總金額達到4.81億,而華自科技2020年總營收不過11.62億,以此計算,取消訂單的金額占到去年營收四成還多。
8月26日披露的半年報中,華自科技還稱上述訂單不存在無法履約的重大風險。半個多月的時間,到手的訂單突然「飛走」,是否存在「貓膩」引發外界熱議。
搭上寧德時代的「順風車」,華自科技可謂是今年的大牛股。自去年12月華自科技首次披露中標寧德時代合同以來,股價從10.7元最高漲至取消交易前的37.3元,漲幅達到249%。如果從年內低點7.41元計算,漲幅更是超過4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價上漲期間,華自科技控股股東和部分大股東還完成了減持。
9月16日凌晨,深交所火速向華自科技下發關注函,發出了三點「靈魂拷問」:信息披露是否及時?是否炒作公司股價並配合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信息泄露及內幕交易?
9月16日華自科技一字跌停,最新市值67億元。
搭上「寧王」東風
華自科技實控人為現年54歲的黃文寶和53歲的汪曉兵。截至8月初,華自科技控股股東為華自集團及一致行動人黃文寶和汪曉兵。其中,華自集團直接持有華自科技35.29%持股,黃文寶和汪曉兵直接持股1.27%和0.89%,二者分別持有華自集團30%和21%股份。
1989年,黃文寶從浙江大學畢業後通過「雙向選擇」進入了廣東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但由於分配關係沒有轉過來,黃文寶在廣東落不了戶,在這家企業工作兩年多後只好回到老家湖南,進入長沙河西電器設備廠。
在這家企業中,黃文寶結識了之後二十幾年一直並肩作戰的汪曉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下海潮中,黃文寶和汪曉兵二人與幾個好友共同創辦了長沙華能電器製造公司,瞄準當時電力系統頗為先進的科技新產品集中電路和微處理器。憑藉當時的水電站建設熱潮,二人賺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黃文寶和汪曉兵又共同成立了華能自動化控制,也就是後來的華自集團。
2009年,華自集團出資設立華科科技的前身華自科技有限公司,並在201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此後,華自科技一直深耕水利水電自動化領域,2015年底,華自科技登陸創業板。
華自科技2017年才開始涉足鋰電業務。2017年11月,華自科技通過發行股份和現金的方式,以總對價3.8億收購了精實機電100%股權。華自科技收購精實機電時,後者帳面凈資產為5663萬元,通過採用收益法評估,最終的評估增值率高達573%,達到3.81億。
精實機電被收購時曾作出對賭承諾,2017-2019年扣非歸母凈利累計不低於9600萬,但三年時間精實機電僅實現9563萬扣非歸母凈利,2020年實現盈利2979萬。
精實機電的主要客戶就是寧德時代。數據顯示,2017年11月、12月,精實機電來自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公司的銷售收入為1087萬,2018年、2019年分別為6639萬和1.23億。
早有取消預兆
此前華自科技上漲的最主要動力來自寧德時代的兩份合同。
4月28日,華自科技發布公告表示,精實機電收到主要客戶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的中標通知,合計中標鋰電池生產設備約2.3億,占上年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19.83%。
5月18日,華自科技再次發布公告稱,精實機電收到寧德時代的中標通知,合計中標鋰電池生產設備約2.51億,占上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21.58%。
當時的公告同時表示,自2020年12月7日至今年5月18日,精實機電累計收到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其他中標通知書金額15.28億。
由於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賽道受到市場追捧,作為行業龍頭寧德時代的股價水漲船高,成為寧德時代供應商的公司往往也容易受到市場追捧。
今年2月初,華自科技披露因一系列股權變動,導致控股股東華自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由53.9%下降至44.16%。由此引發股價大幅下跌,達到7.41元的五年內最低點,隨後華自科技多次披露與寧德時代的合同,股價也一路上揚,到9月15日達到37.3元的歷史最高,漲幅超過400%。
不過華自科技股價借著寧德時代的東風高歌猛進之餘,對於交易能否執行並未打下「包票」。
華自科技在中標公告中表示,接到的中標通知是寧德時代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定點的方式發送的,公司尚未收到寧德時代正式紙質訂單(即PO單),最終交易金額以PO單為準。雖然電子郵件為雙方共同約定的下單方式,但存在未來不能如期收到客戶正式PO單及未來因客戶需求變化訂單發生變更或取消的風險。
在8月26日披露的半年報中,似乎已經為這兩筆訂單取消埋下伏筆。半年報顯示,華自科技4月和5月披露的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的2.51億和2.3億合同,均未收到預付款,且累計銷售收入均為0。
值得注意的是,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的其他合同能否順利執行,也是個疑問。
2020年,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相關公司的合同總金額達到5.3億,到今年6月末,上述合同累計實現銷售金額達到3.17億,收到貨款1.6億;此外,精實機電與寧德時代的今年2月確認的一筆5億元訂單,雖然收到了1.5億元貨款,但到6月末累計銷售收入為0。
對於已經取消的兩筆訂單,華自科技給出的理由之一是精實機電的產能不足,那麼目前還剩下的超過7億的訂單,精實機電的產能能吃得下嗎?
大股東提前減持
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中,除了要求華自科技說明本次合同取消的問題,還要求其說明是否炒作公司股價並配合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信息泄露及內幕交易?
早在華自科技暴漲時期,大股東們就開始減持。
7月2日,華自科技公告控股股東華自集團計劃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315.2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23%。
三天之後,華自科技再度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廣州誠信創投、董事苗洪雷、副總經理唐凱將減持。其中,廣州誠信創投計劃減持股份不超過49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401%。董事苗洪雷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1.29萬股、副總經理唐凱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5萬股。
7月27日,苗洪雷和唐凱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截至9月7日,股東誠信創投減持股份的數量已達到計劃減持數量的一半。
而控股股東華自集團在減持0.92%持股後,出現「烏龍」操作,錯誤買入公司股份2.6萬股,構成短線交易,減持計劃提前結束。
9月8日,華自集團收到湖南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監管函顯示,除了上述短線交易的問題外,華自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華自投資作為華自科技持股5%以上股東,在合計減持股份比例累計達到5%時,未停止買賣華自科技股票。湖南證監局據此決定對華自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去年12月以來,華自科技多次披露簽訂生產經營合同的公告,特別是今年公布的三筆與寧德時代的合同更是直接推高了華自科技的股價。
因此,深交所要求華自科技核實說明公開披露的合同是否達到強制性披露標準,「是否存在發布利好炒作股價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同時,深交所要求華自科技說明相關減持股東是否屬於終止訂單事項的內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情形,華自科技是否存在不及時披露進展信息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90338110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