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過於強勢,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要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2021-08-30     兩口育兒

原標題:父母過於強勢,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要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當你的孩子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的時候,作為父母,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孩子說話,對孩子發出的每一個音節都驚喜萬分。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可以磕磕絆絆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父母反而就自顧自地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了,根本不給孩子把話說完的機會。

這樣做的危害有多大?

會讓孩子產生思維混亂

如果父母經常性打斷孩子講話,甚至父母說話不和孩子在一個頻道上,總是與孩子說著毫不相干的事,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會導致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知的能力不足。嚴格來說,打斷的其實是孩子的思維,這種做法有可能會讓孩子思緒上產生混亂,父母們一定要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對於孩子思維連貫性的形成受影響

其實小孩子也具備思維連貫性,只不過因為年齡的原因,孩子的思維連貫性比較弱,所以通常在表達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比較慢。如果父母或者是家裡人因為嫌孩子說話不清楚,直接幫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說出來,或者去說別的話題和事情,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有限,就打斷他,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模式和已經組織好的語言都會被打斷,思維連斷性會受到阻礙。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過程,一開始會很慢,說話不流暢,但這就是成長,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我們要做得就是耐心的適應孩子,而不是去打斷或者替代他們思考或者表達。

父母如果經常替孩子解釋他想表達的東西,就會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和重視,那又怎麼能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有時候我們缺少的恰恰就是孩子樸質而簡單的想法。

各位家長們,請把發言權還給孩子吧,就像嬰兒時期,你在期待孩子開口講話一樣。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期待,比如:他的獨立思考、獨立表達。這樣孩子有自己獨立發言的能力,並從獨立自由的思維中感到快樂,將來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才不會盲從於他人的意見。

作為家長,在孩子講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保持安靜

考場裡是要保持絕對安靜的,不發出任何聲音打擾到孩子凝神細思的聲音,其實不打斷孩子說話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孩子在表述一件事情的時候雖然不是演算,但是也是在不斷地用思考來組織語言的。在孩子說話時,父母應該做得就是盡力保持安靜,而且還要給予孩子一定的回應。這個回應無論是語言動作還是神情,因為這是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的動力,也是鼓勵孩子獨立思考的一種方法。

父母需要耐心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打斷他,要有耐心的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一開始,孩子說的未必是對的,但我們也要認真地聽完。如果孩子說的是對的,我們要做出回應,可以誇獎,並用實際行動來鼓勵他。

詢問孩子的意見

孩子也是家庭中能夠的一員,所以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孩子也需要參與其中。父母要詢問孩子的感覺,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家長可以按照孩子說的去做。當然這些要在孩子說的是對的情況下,這樣孩子獨立發言的能力才會越來越好。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爸爸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他們,更不要代替孩子說出他們想表達的內容。這樣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只有保持耐心,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慢慢等待你才會收穫一個優秀的寶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86677195_8291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