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榜上有一個問題:
離婚不要孩子的女人心狠嗎?
提問者是位男士,他說自己性格不好,經常罵人,偶爾會動手。
這期間,妻子給過他幾次機會,他雖心有懊悔,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長此以往,妻子實在受不了便起訴離婚,可他為了孩子,再加上兩個人有六七年的感情難以割捨。
於是,為了挽回妻子,他趁著妻子過生日買了蛋糕讓孩子送過去,但妻子一口沒吃,還發了說說:往後餘生為自己而活,你我再無瓜葛;
到了七夕,他又讓孩子帶過去一束玫瑰花,結果妻子發了一條視頻,用刀把玫瑰花插爛,讓他別噁心她。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妻子是鐵了心要離,而且妻子還說不想要孩子。
「我覺得她太自私了,孩子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她怎麼捨得?」
離婚不要孩子的女人,真的自私嗎?
01
看過一句話:
「壁虎逃命的時候尾巴是可以斷掉不要的,但這不代表它斷尾的時候不會疼。」
一個離婚不要孩子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呢?
網上有個女孩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說,她的爸爸年輕時是個很不負責的人,風流成性,經常不沾家。
後來,她的母親選擇了離婚,而且自願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
剛離婚的時候,她爸還時不時拿這件事說嘴,說她媽狠心之類的話,但她卻並不這麼認為。
「他倆沒離時我和我媽相依為命,大雨天我媽蹬個自行車接送我上學放學,我爸開著車也不來探我一下。
每天夜裡我就等著我媽下夜班回來陪我,她辛苦了一天還要給我做飯,我爸只知道喝醉了回來揍她。
家長會全是我媽去的,他倆離了後我已經上高中了,我爸去參加家長會居然還以為我在念初中。
所以我為啥還要跟著我媽?
她為我付出了這麼多,在他倆還沒離的時候,我的生活里只有我媽,他倆離婚了我還得跟著她讓她一刻不得安寧嗎?我想要我媽活得輕鬆點,過不受丈夫孩子約束的生活。再說了,我就想磨磨我爸,讓他知道,養孩子不是輕鬆事,錢、力、心,都得出。」
事實證明,她的想法是對的。
她的母親在離婚後,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還有了一個疼她愛她的男人,而她的父親也終於學會了承擔責任,雖然遲到,還有些笨手笨腳,但總算比過去成長了很多。
02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議論:
「離婚不要孩子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我就算窮的要飯,也不會不要自己的孩子。」
「這樣的女人就是自私,畢竟女人帶著孩子再嫁人不方便。」
「只想著自己,連孩子都不要的女人,不配當媽。」
可是,為什麼會有人標榜自己寧願吃苦受累,也要帶著孩子是愛孩子呢?
美國註冊婚姻和家庭治療學家卡瑞爾·麥克布萊德在《母愛的羈絆》一書中寫道:
「一個願意為孩子為家庭付出了所有的母親,她的付出就成為她標榜自己的工具。」
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一個姐姐,大家都叫她周姐。
周姐為人和善,性格幽默,是個熱心腸,尤其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
後來我們才知道,周姐是因為在我們身上看到了她女兒的影子。
而周姐的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因為一場意外去世了。
「我女兒要是活著,估計也有你們那麼大了。
我年輕的時候性子倔,得理不饒人,後來前夫跟我過不下去離婚了,本來他們家是想要孩子的,說我一個女人家帶著孩子不好過,但我偏不,非要帶著孩子走。
其實我心裡明白,孩子跟著他們會更好,他家條件好,爺爺奶奶都是老師,而且都退休了。
可那時候我不懂,就為了爭口氣。我母親去得早,父親年紀也大了,所以只有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還要去打零工賺錢,有時候累得吃著飯都能睡著。
結果那一次,因為我睡過頭,孩子心疼我,沒叫我送她上學,她就在上學路上出了意外。
後來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當時沒睡著,或者再早一點,讓孩子跟著爸爸奶奶,或許就不會出事了。
是我沒能力,還偏要自以為是,才害了她。」
生活中有不少離婚媽媽像周姐一樣,原以為自己吃苦,也要帶著孩子是為了孩子好,結果卻事與願違。
其實,離婚後孩子跟誰,不是取決於誰口號喊得響,標榜自己更愛孩子,而是要看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更有利。
因為愛這個東西沒法衡量,僅憑一腔愛意,對孩子的成長遠遠不夠。
如果你既沒有經濟獨立,也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又談何是愛孩子呢?
03
前兩天,作家#紫金陳打祛炎針後腰疼得直不起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
紫金陳被譽為「中國版東野圭吾」,他的《無證之罪》《壞小孩》《長夜難明》等小說,被改編成《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影視作品。
這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隱秘的角落》。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朱朝陽的孩子,他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跟著母親周春紅長大。
母親很愛他,會為了他拖著不願再婚,但可惜的是,她從來不懂他。
優秀的父母,會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與需要,及時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而朱朝陽的母親,不但無法及時給予孩子關注與關懷,反而需要兒子過早地學會察言觀色、權衡利弊。
每次朱朝陽去見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細細揣度,挑一個合適的時機跟母親請示。
回到家後,還要虛與委蛇地跟媽媽打機鋒。
不管跟父親在一起時有多開心,也要裝作毫不在意。
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因為覺得牛奶太燙,朱朝陽想慢一點喝,卻惹得母親雷霆大怒。而在下次她再送來牛奶後,朱朝陽沒有反抗的乖乖喝下去,母親就像打了勝仗一樣,志得意滿地關上電風扇,徑直離開了房間。
常聽到一句話,對於母親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全世界。
但事實上是,孩子更想讓母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朋友小艾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但她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甚至在她青春期的時候非常敵對,直到她已經工作了,母女倆的關係才稍稍緩和。
「從我記事起,我媽就一直很不快樂,過得很辛苦,她最喜歡在飯桌上教育我,她有多不容易,讓我覺得我多吃一口飯都是在吸她的血,所以我不能提要求,也不敢提要求。
而且我媽對我的控制幾乎無孔不入,我要時刻關心,小心翼翼地觀察她的心情。
我爸雖然也沒上過學,但腦子活,掙了不少錢,離婚後反而越過越好,可我媽因為恨他,不願意要他的錢,在我家裡,我甚至都不能提我爸。我知道她是愛我的,我也很感激我媽,但是如果可以有選擇,我更希望她為自己而活。」
的確,很多人在離婚後,會把對伴侶的不滿恨意轉嫁到孩子身上,不僅給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也讓孩子不堪重負。
可孩子真正想看到的,是一個快樂的母親,而不是愁眉苦臉的怨婦。
最後,願那些離婚帶著孩子的女人,都能平安喜樂;
願那些離婚沒帶孩子的女人,不要再承受那麼多詰難;
更願每一個女人,在成為母親之前,都可以先成為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71015596_11803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