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德陽 | 川菜之鄉羅江,「世代相傳」的口味堅守

2023-06-07     漫成都

原標題:美食德陽 | 川菜之鄉羅江,「世代相傳」的口味堅守

金牛古道,蜀道的最後一道天塹。從秦嶺南下,經過一路的危峰聳天,山川疊嶂,經過這裡之後,再往成都去就是一馬平川的坦途。

金牛古道之上的白馬關,蜀道五關之一,秦入蜀的最後一道屏障。出 ,可望天下;入,可霸一方。

羅江就位於金牛古道之上。它宛如兩川之間的一道門戶,不僅是兩千年來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重要的交流融合之地,也是四川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

羅江城市全貌

這樣一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城市,物產豐饒,一年四季花果飄香。

瓜果誘人,水美鴨肥

在這樣一座歷史底蘊豐滿、故事不斷的小城,還誕生出「川菜之父」李調元以及與他有著深厚關係的川菜第一本菜譜《醒園錄》。不僅如此,在這裡家家戶戶都會有那麼一兩個拿得出手的「古法制」傳承川菜。

美食,對於羅江而言不僅是它的城市符號之一,也是這座小城的文化根基和人們情感的重要寄託。

羅江歷來就是人文繁盛的「風水寶地」,當地的民風民俗,有著與外來文化大融合的特徵,因為蜀道的拓通,不僅打通了高山險谷對文明的阻隔,還將不同人群的語言、飲食、婚嫁、技藝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帶了進來。

古驛道

人們用生活智慧在這裡拓荒而居,川西文化在這裡開始顯現出它多元、包容、悠閒的特質。在清朝經歷了湖廣填四川大移民,四川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羅江更是因為蜀道門戶的關係,成為這種多元糅雜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羅江南塔

羅江城市不大,在綠水流淌中,在青山環繞下,有著精緻而靈動的城市之美。

潺亭水城

羅江城中的潺亭水城,別致動人的晚清風格建築群依紋江而建,有碼頭、古戲台、牌坊、文風雙塔、太平廊橋等。白天和夜晚的景色都不盡相同,但同樣令人陶醉和沉浸其中,它就像一幅天然的城市水墨畫,為整個羅江城區增添著無盡的魅力。

太平廊橋

羅江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激盪人心的三國時代,也曾目睹世態炎涼和朝代更替。秦、兩漢、南北朝、直至清代,羅江均是出入四川的主要通道。

古蜀國開明王朝所築金牛古道,今尚存4.7公里,為四川金牛古道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備選目錄。

現在金牛古道上還有雞公車成年累月碾壓的車轍印。

白馬關是金牛古道南段的重要節點,漢代稱綿竹關,劍門蜀道上五關之最後一關,地處交通要塞,是三國蜀漢政權五十年興亡之佐證地。這條古道見證了2000多年蜀道交融聯通川陝的歷史,被譽為「中國交通史活化石」。

白馬關

白馬關景區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有全國唯一、四川最早且保護最完整的三國蜀漢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祠墓;有三國古戰場八卦谷、倒灣;有夢裡趕山築石點將的張飛點將台……

龐統祠

白馬關景區還建有戶外露營場所、國家級全地形車(ATV)專業賽場、山地自行車專業賽道、高爾夫小球練習場、真人CS基地、滑草等運動場所,體育運動休閒遊的不斷豐富和完善也成為白馬關景區旅遊的新亮點。

白馬關景區戶外露營基地

羅江不僅是一座有著「中國幸福家園」之稱的古韻城市,這裡一年四季都有鮮花映襯和點綴,每年都會舉辦賞花節,有油菜花節、梨花節、柚花節。

大井村被譽為「中國金花梨之鄉」

羅江的旅遊資源豐富。萬佛寺,又稱羅真觀,建於唐元和七年(812年),有川西名寺之譽。現在這裡還打造了萬佛民俗村,不論環境還是景色都相當不錯,也已成為網紅打卡地。

萬佛民俗村

羅江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值得推薦。貴妃園景區以調元棗為產業支撐,是一個具有人文旅遊風情和體驗休閒的特色園區。

貴妃園

要說到羅江的文化名人,當推李調元,而與李調元相關的文化景點也十分值得前往。位於調元鎮的醒園;以及李調元少時讀書的地方鶺鴒寺;還有就是位於羅江城東的李調元紀念館。

醒園

說到李調元便不得不提他最重要的一個標籤「川菜之父」,正因為李調元的緣故,羅江素有「川菜之鄉」的美譽。在羅江,很容易就能找到傳承了幾代人的「古法制川菜」,而這個「古法制」大都還是來源自李調元整理成冊的《醒園錄》。

糯米鵝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200多年歷史,是羅江人熟悉的兒時記憶。此蛋的所有製作步驟都是純手工完成,而製作手法就取自於《醒園錄》第六十一法:腌鹽蛋法。經過幾代人的傳承,現在製作這枚小小的鵝蛋,依然需要二十餘道工序,幾個月精心製作。將蛋蒸透後,切成兩半,糯米香搭配鹹蛋黃綿密的口感,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味覺上的滿足。

糯米鵝蛋

金面子蒸豬頭,取自醒園錄食譜中古法製作,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鄉愁的記憶和文化的傳承。這道菜品形美,味綿軟,營養豐富,老少皆宜,風味獨特。

金面子蒸豬頭

以招牌菜命名的金面子酒家,也是到羅江必打卡的餐館之一。

所謂倒罐,就是倒過來的腌菜罈。在羅江,倒罐菜歷史悠久,在《醒園錄》里就記載有這種醬菜腌菜製作法。「倒罐菜」以鹽腌制鮮菜,除去多餘水分,後拌入多種香料,入壇後倒覆於水盤,在密閉的「倒罐」中,通過數月發酵。好的「倒罐菜」,開壇後便可聞到濃郁醇厚之味,入口脆甜濃香,其型乾爽飽滿,其色醬而發亮。

倒罐菜還上了央視的專題

羅江境內最長的河流稱紋江,江中有一種奇特的鱖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據傳,這種鱖魚是由李調元從廣東引入,並用其製作菜品。如今,羅江鱖魚已成為地方美食,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用鱖魚為主料製作的美食成為到羅江必點的菜品。

雙椒鱖魚

富鱖前程

位於紋江邊的李調元私房菜,可以品嘗到鱖魚系列的主菜。

羅江大肉鰱魚,極具特色的地方傳統菜,在羅江家喻戶曉,是外地遊客到羅江必吃的一道美味。此菜選用上等的豬五花肉,先用香料腌制24小時,然後炸至表面金黃,再來熬制紋江上游的野生鰱魚,味道層次豐富中不乏麻辣嫩香。

羅江大肉鰱魚

羅江人喜歡養鵝,用鵝製作的菜肴應運而生,幾乎每家餐館都有一兩道拿得出手的鵝肉佳肴。其中楊記滷鵝較為出名,到現在已經是第五代傳承,很有歷史底蘊。鵝是羅江本地的農家生態鵝,用老鹵滷製,火候老道,滷好的鵝肉,色澤光亮紅潤,肉質彈性十足,香味撲鼻,酥軟而不失嚼勁,滿口香郁,回味無窮。

楊記滷鵝

各式滷味在羅江也遍地開花,除楊記滷鵝,還有一個羅江區的非遺美食「劉豬腳」也值得推薦品嘗。

劉豬腳

其實,羅江的特色美食還很多,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比如,可以作旅遊伴手禮的羅江豆雞、羅江花生、羅江青椒;水果就更豐富了:貴妃棗、翠冠梨、胭脂脆桃、西蜀蜜柚、中華聖桃……

羅江豆雞

翠冠梨

胭脂脆桃

羅江花生

羅江人對於美食,是有十足自信的。這不僅僅是因為有著世代相傳的「絕技」傍身,還因為對這一道道美食的口味堅守,也是下一輩對上一輩情感的守護。一座對美食寄予濃烈情感的城市,「幸福」二字,就是這裡的人們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成都東站動車前往,29分鐘直達,羅江,中國幸福家園,等你來打卡!

——漫成都.城市——

文字|Anyu

設計 | 正正

編輯 | Penny

圖片|德陽文旅、羅江網信辦、羅江發布、Anyu

主編/出品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4ebba13e97a425a2835fd8ed973b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