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期間,一部紀錄片驚艷了一眾網友。幾位嗶哩嗶哩知名UP主重回家鄉,透過美食和親人來了一次久違的「親密接觸」,看似平凡溫情的簡單記錄卻惹得網友們紛紛落淚,一大波「太好哭了」承包彈幕。它就是紀錄片《去你家吃飯好嗎》,時隔一年,《去你家吃飯好嗎2》又再度回歸。
《去你家吃飯好嗎2》是一檔聚焦故鄉人文劇情紀實節目,講述了六個「家宴、家人、家鄉故事 」。主要形式為一方嘉賓邀請最好的朋友,開啟一場以「回家吃飯」為主題的「家常美食之旅」,記錄青春少年的友情,回味難忘的成長經歷,講述不同形態的家庭故事。第二季的嘉賓除嗶哩嗶哩UP主外,還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如演員苑瓊丹、黎耀祥、黃一山、陳思斯、斕曦,青年導演小片片說大片、劉循子墨,警察阿特、譚喬以及雲南森林消防等,社會視野更加寬廣。不變的是紀錄片依舊用最豐富的視角、最多元的手法去呈現——「我和我的家人,我和我的老友,我和我的家宴,我和我的故鄉」。
優美的家鄉畫卷、緩慢的敘事風格,讓《去你家吃飯好嗎2》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一經開播就在豆瓣斬獲9.6分的高分,僅第一集的播放量就高達1000萬。有網友戲稱「以為這是一部『下飯』的紀錄片,沒想到被日常又戳心的家庭互動瞬間擊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場治癒身心的友誼之旅
你有多久沒回家吃飯了?
離開家以後,回家吃飯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奢望。我們知道哪家外賣好吃,卻難以吃出家的味道。對於中國人來說,「吃」不僅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它代表了一種家庭儀式。逢年過節,迎賓送客,都得好好擺上一桌。小小的餐桌上,承載了無數動人的故事,也讓我們得以窺見不同的家庭文化與氛圍。在該紀錄片中,透過餐桌,我們看到的是背後深藏的親情——每個人的腸胃都有一扇門,而鑰匙是童年時期父母長輩給的食物編碼。
第一集《返歸》的嘉賓是三位TVB老戲骨——家喻戶曉的「石榴姐」苑瓊丹、三奪TVB視帝的傳奇男演員黎耀祥,還有星爺的御用配角黃一山。三位TVB老演員相識多年,因不同的緣由定居廣州。他們相聚在一起吃飯、談心,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第一次邀請苑瓊丹來廣州做客的黃一山,親自去買菜招待好友,三人合力下廚,做了一桌美味的家常菜。一口口美食送入舌尖,溜進腸胃,不經意間叩開心門,引出了他們藏於心底的故事。
黃一山講出了心中對家庭的愧疚。年輕時因為工作忙碌,他很少有機會與家人一起吃飯,錯過了寶貴的陪伴時光,想起在大兒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就忍不住落淚。現在的他,在慢慢回歸家庭,回歸自己的人生。苑瓊丹的遺憾,是沒有多花點時間回家陪媽媽吃飯,沒有好好學習媽媽的廚藝。在黎耀祥眼中,三人的關係不只是朋友,更像是家人。他們曾在酒吧開懷歌唱,一起參加新潮的脫口秀表演,卻很少像家人一樣吃一頓家常飯。此時他們相互傾聽傾訴,杯盞間拉近距離,讓友誼不斷升溫。
苑瓊丹、黎耀祥、黃一山三人是聚光燈下的明星,也是有家人、朋友的平凡人,有曾經的過往,也有對未來的期許。「可以回家,多見見家人,多陪陪他們」「簡簡單單,看著朋友健健康康,那就最快樂了」……褪去他們身上演員經典角色本身的標籤,浮沉半生終於回歸自我。帶好友回家吃飯,不僅是吃一餐便飯。從友人踏進家門的那一刻起,點點滴滴的成長細節都讓他們走進彼此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一次關於愛的勇敢表達
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終究是含蓄的。特別是跟親近的家人,「愛」「謝謝」「對不起」……這些字眼很少被提及。家人之間因為太過熟悉,總怕說一些矯情的話,這就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愛,抑或父母對孩子的愛,平時似乎感覺不到。可細細品味起來,卻發現是那麼深摯厚重。
第二集《微瀾》講述了演員斕曦(《甄嬛傳》中沈眉莊飾演者)邀請好友思斯(《甄嬛傳》中曹貴人飾演者)到安慶老家做客的故事。二人曾是大學同班同學,因為參演同一部宮斗劇而在娛樂圈嶄露頭角,又同樣在事業巔峰期選擇結婚生子,眼下更是同時面臨平衡事業開拓和家庭生活的挑戰。這一對密友有很多共同點,卻在為人母后才逐漸熟悉交心。兩人在斕曦的安慶老家,找尋故鄉記憶,一起獲取治癒身心的溫馨時刻。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斕曦從小和母親更親近。她和父親的性格很像,兩個沉默內斂的人都是「愛在心口難開」,斕曦心裏面百轉千回,卻幾乎不曾開口向父親表達愛。這次回家,爸媽帶她們回到了兒時的老宅子,布滿灰塵的照片、錄音帶,父親親手整理的筆記本,勾起斕曦無數的回憶。臨睡前,斕曦和母親聊起家常,母親告訴她,父親會在人前誇讚女兒,會偷偷準備女兒愛吃的家常菜,不善言辭的他在默默用行動表達父愛。一口喚起兒時回憶的家常美味,無需過多言語就能直觀地傳遞溫暖與關切,觸動斕曦的內心,讓她鼓起勇氣向父親表達愛。
兒時斕曦認為父親的形象過於嚴肅,長大後更是忙於事業缺乏彼此溝通,這讓斕曦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一種自我封閉。「旁觀者清」,作為局外人的思斯看得更為通透,在與斕曦一家人相處過程中她扮演著活絡氣氛的角色,竭力幫好友消除與家人的隔閡。一起吃幾頓家常菜,一家人合作一首戲曲,坐上父親的電動車摟住他的腰,臨別前的擁抱……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像小石子在斕曦心間盪起微瀾,叩開她的心門,讓她更有勇氣面對人生的困境和挑戰。
該紀錄片自始至終沒有雞湯名言,有的只不過是生活。正如導演沈初時所說,「《去你家吃飯好嗎2》是一首「新寫的舊歌」。獻給家人,獻給朋友,獻給家鄉,獻給家常菜。把那些來不及的表白,沒有用力的告別,遺憾與不甘,美好與回憶,我們和你們一起,樸實的,誠懇的,熱烈的再去感受一遍。」
一次關於家的真誠解讀
小時候,覺得親情是一窪池塘,曾經拼盡全力想要掙脫;長大後,親情是一座山,不管你走的多遠,它都映在你後面,沒有轟轟烈烈,就是平凡的一切,就是我們的生活。
與父母之間的誤解,與朋友之間的打鬧嬉笑,件件童年趣事,種種世物變遷……點點滴滴,都飽含溫度。隨著年齡漸長,家人越來越成為我們不可替代的存在,無論我們漂泊到哪裡,或許家的那扇門早已殘破不堪,但「門上的密碼鎖」仍然緊閉著,等待童年味覺想像的喚醒。
和其他美食類紀錄片不同,《去你家吃飯好嗎2》立足於漂泊在外的年輕人與家鄉之間的情感羈絆,把美食、親情、友情、鄉愁、旅行等元素結合起來,用溫情安靜的筆調抒寫內心的柔軟。它以家常便飯為引,重點著墨在情感的表達,在日常瑣碎中將平淡生活娓娓道來。江邊漫步、圍桌徹談、月下開懷……這些極具風格,又不失質樸的畫面,更是讓浮躁疲憊的都市人收穫內心的平靜,觀眾會在這些畫面中尋找到一種實在的、接地氣的生活動力與治癒。
與現在頗為流行的快節奏的網生紀錄片不同,《去你家吃飯好嗎2》採用的是反潮流的慢敘事,讓觀眾在家常便飯中體驗生活、感悟人生,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返鄉故事,我們才能從中感受到細節的魅力,品味到親情關係的個中甘苦。
「去你家吃飯好嗎」,與其說是提問,不如說是邀請,邀請每個觀眾走進內心,洗盡鉛華,跟父母和最愛的人,在香味縈繞的飯桌前好好聊聊。「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真誠是最能打動人的,而該紀錄片的特色莫過於此。它的催淚效果,並不是靠刻意煽情營造出來的,有的只是關於生活的真實感慨,引導我們重新認識家的含義。
願所有的告別都不留遺憾,願所有的歸鄉之心都回歸安寧,願故鄉的老根長青、橋樑長新,願我們留下的不止童年,願家裡的老人平安喜樂,願大家可以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