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最新部署!加快建設一批人工智慧行業大模型

2024-11-01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昱汝 徐芸茜 北京報道

隨著科技的迅猛躍進和全球經濟的持續波動,工業化征程正不斷開闢新路徑。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新型工業化》發文稱,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彰顯國資央企使命擔當。張玉卓在文章中圍繞著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和著力打造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五方面,闡述了更大力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工作思路。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大學產教融合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傳統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具有新動力、新路徑、新工具、新目標等突出特徵。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是新型工業化的主要路徑,數字化、人工智慧是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工具,更高水平上的現代化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目標。

分類施策推動戰興產業發展

在當今全球經濟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戰興產業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引領著全球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3年戰新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2.1%,營收占比提高3.2個百分點,工業母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實現部分關鍵技術、關鍵標準和關鍵產品突破。

張玉卓提出,將更加突出分類施策推動戰新產業發展,對未來產業則要緊盯能夠催生全新產品、商業模式、產業業態,有望引發產業變革拐點的技術,依託載人航天、深海深地等重大工程,打造一批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支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孵化器」。他也強調,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品疊代升級,增加高端產品供給。

張玉卓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更加突出分類施策,對於新一代移動通信、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工裝備等優勢領域,加強集群式發展,更好促進產業聚集,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對於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具有發展基礎但未形成競爭優勢的產業,加大布局力度,抓緊迎頭趕上;對於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努力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在當今全球新型工業化的浪潮中,央企作為國家經濟的支柱力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央企業對中國工業化做出過重要貢獻,在新時期,中央企業要持續深化改革,健全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大力布局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

「在新型工業化時代,創新對央企來說更加重要。」在劉興國看來,一方面,央企應堅定履行戰略使命,瞄準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方向,聚焦技術突破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與關鍵點,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將研發強度提升到更具競爭力的較高水平;另一方面,央企要持續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持續推動創新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最大程度激發創新活力與潛力,產出更多符合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創新成果,加快建成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創新高地。

此外,10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消息,《黨建研究》日前刊發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署名文章稱,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文章提出,深入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圍繞強化技術攻關、優化產業組織、集聚產業要素、培育產業生態、激發人才活力等關鍵著力點,強化與產業鏈上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合作,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軟體、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變、生物製造、6G等未來產業,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領軍企業。

利好哪些產業

數位技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和基礎性技術。

對於促進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張玉卓提出,探索建立一批任務導向、跨所有制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以通用大模型為基礎,結合通信、電力、製造、石化等國民經濟主體行業數據,加快建設一批行業大模型。

張玉卓強調,下一步將加快提升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供給能力,牽引技術、資源、場景等多方主體有效合作,探索建立一批任務導向、跨所有制的產業發展共同體,以通用大模型為基礎,結合通信、電力、製造、石化等國民經濟主體行業數據,加快建設一批行業大模型,構建一批產業多模態優質數據集,打造一批深度應用場景,全面賦能行業發展。根據安排,將適度超前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強化人工智慧算力供給。

一直以來,國資委對我國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並主動採取措施,鼓勵並推動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到智算中心的建設進程之中。

今年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慧專題推進會,提出中央企業要主動擁抱人工智慧帶來的深刻變革,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中央企業建設5G基站總數已超過360萬個,智能算力規模加速增長,已超過27EFLOPS。到6月底,中央企業智能算力規模同比實現翻倍增長,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萬卡集群,算力平台初步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有效支撐千億級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訓練疊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為大規模應用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數位技術加快了創新突破步伐,人工智慧加強了產業發展動能,新型工業化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的目標有可能會提前實現。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將會提前率先實現新型工業化,並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實現新型工業化。從產業領域看,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製造業、計算機及電子製造業等現代先進產業將領先實現現代化,並進而推動傳統產業走向現代化。」劉興國對本報記者補充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39330c4fb1c73942249b0707f4ebff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