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雛雞想要養殖的一定要了解雛雞的生理特點,了解雛雞的生理特點才能把雛雞養好,減少養殖損失、降低雛雞死亡率。特別是今年養雞的行情比較好,很多新的養殖朋友看著別人養雞掙錢也進入養雞行業,但是由於對於雛雞不是很了解,同時也缺乏養殖經驗從而使雛雞在養殖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尤其是今年的雞苗特別貴,突破雞苗價格歷史記錄,像白羽肉雞今年雞苗最貴時死一隻都相當於以往十幾隻死亡的價值!這就更加體現出來全苗了解雛雞特點的必要性!
1、體溫調節能力差:
雛雞的體溫調節能力遠差於成雞,雛雞的體溫也要低於成雞,但是雛雞對於溫度的要求卻很嚴格,並且對於溫度變化很敏感,稍有波動雛雞就會明顯的表現出來。雛雞的絨毛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溫功能差,雛雞的體溫調節能力想要健全基本上要到半個月以後才能慢慢完善。所以在育雛期間一定要保持育雛舍內溫度的恆定,上下溫度波動不要超過1度。
2、生長發育快速:
雛雞的生長發育以及代謝能力很旺盛,比如蛋雞的雛雞在一周時的體重基本上是剛出殼的2倍左右,到一個月時候基本上是出殼體重的15倍。肉雞更加明顯白羽大肉雞到40天時的體重基本上是剛出殼體重的50-55倍。因此在育雛期間的營養一定要充分,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要均衡滿足雛雞生長發育的需求。
3、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
雛雞的消化器官還處於一個發育的階段,剛出殼的雛雞消化器官比較小,同時消化酶的分泌能力也不健全消化能力比較弱,每次吃料的量也比較少。因此在選擇雛雞飼料時一定要選擇質量好、容易消化、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
4、抵抗能力差:
剛出殼的雛雞對外界環境變化抵抗力比較差,同時對於各種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如果管理上稍微有所漏洞雛雞就會表現出來,嚴重的可能會出現發病症狀。同時雛雞的免疫系統也不健全,一般需要到30日齡之後才能健全,即便是經過免疫但是自身產生抗體的水平還是難以抵擋外界環境中病毒的侵入。因此在育雛期間一定要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降低各種應激的發生。
5、敏感性強:
雛雞對於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營養物質、藥物、黴菌非常敏感,因此在育雛期間對於舍內的環境控制一定要嚴格,保持溫度恆定、提供足夠的新鮮空氣、在用藥上也要考慮雛雞特點謹慎選擇。
6、膽子小、群居性強:
雛雞的群居性比較強,但是雛雞的膽子小,很容易受到驚嚇,有時候外界環境稍有刺激雞群就會出現「炸群」的現象,從而影響雞群的正常發育。因此在育雛期間一定要保持雞舍內的環境安靜,防止各種應激出現,防止外界環境中的貓、狗、老鼠、飛鳥等進入舍內,同時把舍內的密度控制好,防止密度過大發生啄肛啄羽的出現。
7、雛雞容易發生脫水:
剛出殼的雛雞體內的含水率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如果雞舍內濕度過低,在高溫的環境中舍內會比較乾燥,雛雞一直在乾燥的環境中時間過長,則很容易在呼吸過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脫水死亡,同時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病的發生。尤其是雛雞剛進舍時經過長時間的運輸,也容易發生嚴重的脫水,因此剛進來的雞苗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飲水中可以加葡萄糖、電解質多維來補充能量、水分、調節體內平衡。
關於雛雞的生理特點基本上就是以上幾點,在雛雞養殖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了解雛雞的特點,給雞群提供適宜合理的生活環境,提高雛雞的成活率增加養殖效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_xgq28BUQOea5Ow4c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