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咸豐皇帝死前曾想殺掉慈禧。那麼,這種說法對嗎?
我查了不少清朝的文獻資料,沒有找到咸豐要殺慈禧的證據。
當然了,這個話也不是空穴來風。1860年,英法聯軍一路「暢通無阻」地往北京攻來。當時咸豐帝嚇慌了,趕緊往熱河避暑山莊逃跑。慈禧不同意咸豐皇帝出逃,對他進行了極力勸阻。但是咸豐帝並不答應,而且很不高興。最後,慈禧不得不隨咸豐帝出逃。到達熱河之後,肅順勸說咸豐帝像漢武帝殺鉤弋夫人那樣,也賜死慈禧。咸豐帝心中不忍,沒有答應。後來不久,咸豐帝就死在避暑山莊。
那麼,咸豐皇帝真的是因為不忍心才沒有殺掉慈禧嗎?他想不想殺掉慈禧呢?
我認為,咸豐皇帝雖然對慈禧專權有擔憂,但是他不可能殺掉慈禧。為什麼這麼說呢?
咱們先來看看,漢武帝為什麼要殺掉鉤弋夫人?
漢武帝之所以要殺掉鉤弋夫人,他對外的解釋是:「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也就是說,漢武帝認為,由於「主少母壯」,那麼,鉤弋夫人很可能做出「淫亂自恣」的事情,也就是禍亂朝廷的事情。她如果做了這種事情,根本就沒人能夠阻止她,就像當年呂后禍亂朝廷一樣。
慈禧的情況和鉤弋夫人是一樣的,一旦咸豐帝去世,也是處在「主少母壯」的局面。她會不會也「淫亂自恣」,真的很難說。所以照理說,咸豐帝是應該殺掉慈禧的。
但是,咸豐作為皇帝,他對漢武帝應該也是很了解的。他們都有帝王心思,明白對外說的話,與內心想的話,是不一樣的。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真實目的,其實是有另外的原因。
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
主要是因為鉤弋夫人一直在欺騙漢武帝,漢武帝雖然沒有證據,但是他對這種欺騙,也是有懷疑的。比如「鉤弋」事件。據說鉤弋夫人生下來,手就一直不能伸直,直到見到漢武帝後,漢武帝碰她一下,她的手立刻就伸直了,手裡還有一塊玉鉤。比如「堯母門」事件,鉤弋夫人說她懷劉弗陵長達14個月的時間。這兩個事件,我們現代人都明白,都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自然是偽造的。
漢武帝會不會懷疑這是偽造呢?很有可能。因為這兩件事,直接與利益有關。「鉤弋」意味著只給皇帝「薦枕席」,只給皇帝「薦枕席」,那麼這個人自然就是皇帝的老婆;「堯母門」事件的意思是,鉤弋夫人生的孩子將是堯這樣的帝王,也就意味著,劉弗陵將繼承漢武帝當皇帝。
正因為鉤弋夫人所做的事情,目的性太強了,因此漢武帝才可能會懷疑。咸豐帝肯定是懂得漢武帝的,他自然也會審視一下,慈禧有沒有這種欺騙他的行為。實際上慈禧並沒有。既然慈禧沒有,那麼,咸豐皇帝就沒有殺她的理由。
從肅順勸告咸豐這件事可以看出,肅順和慈禧是有很深的矛盾的。這一點,和漢武帝所面臨的局面也是不一樣的。漢武帝時期,霍光和鉤弋夫人並沒有這種矛盾,而且霍光也沒有像肅順那樣,請漢武帝殺掉鉤弋夫人。殺鉤弋夫人,是漢武帝的主動選擇。而當肅順請咸豐帝殺慈禧的時候,咸豐帝已經看得很清楚,肅順和慈禧的矛盾很深。
到那時候,咸豐帝就要權衡了,怎麼處理這種矛盾?如果真的聽了肅順的話,殺掉慈禧,那麼,政治的天平必然向肅順這樣的朝中大臣傾斜。固然,殺掉慈禧可以解除後宮干政的威脅。但是,這不就意味著,朝中大臣可以因此干政嗎?對於咸豐皇帝來說,他究竟應該相信肅順等朝中大臣,還是應該相信慈禧這樣的後宮呢?
毫無疑問,咸豐會選擇相信慈禧這樣的後宮。因為就算慈禧干政,她也不可能把大清的江山奪去。歷史上後宮干政的情況不在少數,後宮真正奪去兒子江山的,只有武則天成功過,但是沒多久,長大後的李顯,又把江山從武則天的手裡奪了回來。
反過來,如果殺掉慈禧,讓肅順等大臣掌權,情況就不一樣了。作為權臣的肅順,很可能會奪去他兒子的江山。肅順可不像霍光那樣穩重,就沖他那急不可待的樣子,就可以看出,他的權力慾望是非常強的,想要奪江山的野心是很大的。
所以,假如讓咸豐帝選擇的話,他一定會選擇慈禧,絕不會選擇肅順。
最終的結果是,咸豐帝沒有做選擇題,他既沒有殺慈禧,也沒有殺肅順,而是設計了一套非常怪異的執政體制。他讓慈禧、慈安兩宮太后掌印,讓朝中八大顧命大臣決策。八大顧命大臣有決策權,但是沒有發布權。兩宮太后有發布權,但是沒有決策權。咸豐認為,他這一套制度是完美的,這樣可以確保他的兒子皇位的穩固。
咱們來分析一下咸豐的這套制度,究竟對不對。
這套制度很像當時西方的一些制度,各項權力分開。但是,西方的那套制度,是建立在西方工業體系,以及西方文明的基礎上的,那樣搞沒有問題。而當時中國還處在封建社會時期,是一種集權政治。這樣搞,顯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另外,咸豐皇帝的這個做法,還有點像明朝的制度。外臣也是只有決策權,外臣們的決策,最終要交到後宮,讓秉筆太監謄寫,再讓掌印太監蓋章,然後才生效。不過,明朝的這套制度生效的前提,是有一個成年皇帝存在,他才是最終的拍板者。而咸豐設計的制度,沒有皇帝(因為皇帝還小),也就沒有最終的拍板者,因此,咸豐想要的效果,是達不到的。
總之,咸豐生前雖然想過慈禧對朝政會帶來危害,但是他不會殺掉慈禧,同時他對自己設計的政體很滿意。沒想到的是,咸豐還是低估了慈禧的能量,慈禧最後殺出重圍,成為大清的掌權者。慈禧能成功突圍,也是由封建社會的集權性質決定的。只要是封建社會,就必須要一個集權者。最終慈禧成為這樣一個集權者,而慈禧也因此斷送了大清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