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人,因科研來中國,學中國菜、講中國話,一家三口很幸福

2022-07-23     題材獵手

原標題:我國外人,因科研來中國,學中國菜、講中國話,一家三口很幸福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612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索菲婭Sofia,27歲,俄羅斯人,4年前我辭掉工作跟老公來到了中國,生了一個寶寶。現在我們一家三口在這裡生活得很幸福,真心想留在中國。

我從小成績優異,高中畢業時,我獲得了銀質獎章,並申請到了俄羅斯重點大學的免費名額。研究生畢業後,我又獲得了紅色證書。期間,我認識了大我8歲的老公,他是大學老師,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數學家。相識一年後,我們就結婚了。

婚後,我為了支持老公來中國搞科研,辭掉了在研究所的工作。自此,才真正開始了我與中國的故事。

我喜歡這裡的生活,喜歡這裡的朋友,喜歡這充滿人情味的國家。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很多愛,生活得越久,就越不想離開。我的人生已與中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我真的很愛中國。

(我和瓦西里到北京旅行)

1995年,我出生在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家裡還有個比我小11歲的弟弟。爸爸是律師,媽媽是生物老師,他們工作都很忙。幸好我們和外祖母、曾外祖母生活在一起,她們給了我很多照顧和關愛。

外祖母是名護士,我小時候經常去她辦公室玩,她會教我看心電圖。曾外祖母曾經是一名出色的教師,教俄語和文學,她特別喜歡看書,受她影響,我比同齡孩子更早知道誰是莎士比亞,喜歡在書中探索未知的世界。

雖然爸媽工作忙,但並沒有缺席我的成長,給了我很多的愛和支持。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帶我去世界各地旅行。中國有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的家人就是給了我這樣的教育。

(我們一家四口)

在俄羅斯,實行的是全民化教育,可以免費上到十一年級。因為學習壓力不大,很多家長就很佛系,只要孩子能取得平均成績就很滿足,但爸媽卻鼓勵我要努力學習。

我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高中畢業時,還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銀質獎章。在俄羅斯,高中畢業生如果成績優秀,會得到金質和銀質獎章,之後可以免費申請讀大學,這是對優秀學生的獎勵。

只是這份榮譽,我卻沒有辦法和兩位外祖母分享。她們在我15歲時相繼去世,我為此傷心了很久。

(我小時候和外祖母在一起)

媽媽理解我的心情,因為她也同樣失去了至親的人。但她還是鼓勵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告訴我:「雖然她們不在了,但依然愛你,希望看到你快樂幸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人能變得更加勇敢和有力量。」

就像我的媽媽,她是一名生物老師,特別喜歡英短,也從事短毛貓的繁殖工作。她還是貓主人俱樂部的負責人,每年都會組織展覽。在歐洲的很多短毛貓,都是媽媽那繁殖出來的。她在這份事業中,收穫了很大的成就感。

受她影響,我也找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喜歡孩子,16歲開始,我就在夏令營擔任輔導員。我前後帶過50多個班,有1000多名孩子。

雖然這份工作的報酬不高,但我感到很開心,也慢慢走出了兩位祖母離去的陰霾。

(爸爸媽媽很愛我)

高中畢業後,我如願申請到了新西伯利亞州立大學的免費名額,讀社會學專業。這所大學,是全俄羅斯最好的大學之一,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在這裡,我不僅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學業,而且還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的紅色證書。

在俄羅斯,大學畢業證書分為藍色證書和紅色證書兩種。藍色證書代表的是普通畢業生,紅色代表優秀。

要取得紅色證書,要求非常嚴格,不僅75%的學科成績是優秀,其它成績也必須是良好以上,而且畢業論文也要達到優秀才行。

(我大學畢業獲得了紅色證書)

優秀的成績,離不開平日的刻苦努力,但我還是利用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一所語言學校兼職教外國人學俄語。跟學生們在一起,我感覺很有意思,覺得很幸福。

同時,我也贏得了很好的工作機會。在讀研究生時,我就成功申請到我們市最好的一家研究中心工作。在那裡,我主要負責分析在新西伯利亞和全國各地進行的社會學研究。

我很喜歡這裡的生活和工作。新西伯利亞在俄羅斯是第三大城市,起初是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而發展起來的,曾是遠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我和瓦西里到大連旅行)

如今有很多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選擇這裡,被稱為俄羅斯的「矽谷」,還有很多知名大學、博物館和劇院。經濟發展快,人們的生活也很豐富。

這裡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我想自己可能會一直在這裡。但人生有時又會有很多的不期而遇,來改變著習慣的軌跡,讓人體驗著生活的驚喜和美好。我人生軌跡的改變,就從遇到他,我的愛人瓦西里開始的。

我當時讀大四,有次想去看電影,約不到朋友,我就在大學的社交網絡上留言,而瓦西里也正好想去看那個電影,他就聯繫了我。

(我和瓦西里的相處日常)

我們看完電影感覺很好,但也沒有過多的聯繫,因為第二天他就要到美國出差,而我也要和爸爸媽媽到印度去旅遊。

但我還是覺得很神奇,因為我們都是在當地出生長大的,而且他是我們大學的一名老師。我們曾在同一個走廊里走了4年,但卻彼此不認識。

難怪中國有句話叫:「無緣對面不相識」,可能之前真的是緣分沒到。

但緣分來時又妙不可言。我和爸爸媽媽到印度後,我們去到一個海灘度假,在那裡認識了另一對俄羅斯夫婦。

他們一直在談論自己的兒子,說他很優秀,是一名大學老師。等我們再了解,才知道他們的兒子,就是我才見過的那位老師—瓦西里。

(2017年,瓦西里向我求婚)

從他們口中,我得知瓦西里比我大8歲,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而且很會拉大提琴,我對他越發好奇。等回到學校,我們的聯繫越來越多,也在交往中被對方深深地吸引。

2017年,我們一起到瑞典旅行。當時在波羅的海的一座燈塔下,他單膝跪地,從懷中拿出戒指,向我求婚。一切那麼自然,我們彼此相擁。一年後,我們決定結婚。

在俄羅斯,我們通常不會提前去拍婚紗照,而是在同一天完成與結婚相關的所有事情。一般上午去登記,然後參加聚會,下午四五點到晚上十點左右是婚禮。婚禮不會太盛大,像我們,只邀請了40位客人參加。

(我們的婚禮簡單而溫馨)

婚禮雖然簡單,但卻很溫馨,尤其是知道幾個月之後,我們要離開新西伯利亞搬到中國,所有家人朋友都格外珍惜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

而到中國的起因,是在我們結婚前。我陪瓦西里去法國參加一個會議,他在會上有發言,正好遇到了一個同行朋友。那位朋友在中國哈爾濱的一所大學開了間實驗室,邀請瓦西里去參與。瓦西里了解完相關實驗項目,非常感興趣。

但我卻很猶豫,因為我當時已經在研究所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如果我堅持工作,我們就要分居兩地。可得知他要去的是中國時,我又很期待。

因為我與中國之間,曾有個甜蜜的「故事」,那還要追溯到10年前的一次旅行。

(2008年,我第一次到中國旅行)

2008年,爸爸媽媽帶我到中國旅行,我們去的是烏魯木齊,坐飛機只要1個半小時。但到了之後,我卻有點不舒服,一直不太有心情遊玩。

臨走之前,媽媽去商店給我買了一包玉米形狀的糖,我覺得那個糖特別香甜好吃,一下就對中國有了不一樣的印象。

沒想到10年後,我竟然有機會去中國生活,還是和愛人一起。經過認真考慮,我們最終決定一起去。

雖然放棄工作、遠離家人,讓我不舍,而且也很忐忑,但想到可以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我還是很期待。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們決定提前學習漢語。

當時在我們大學,有一位中國老師教外國人學漢語,我們報了他的課程。他教給我們拼音和漢語的基礎知識,雖然不簡單,但也很有意思,並讓我對到中國更加期待。後來,我們和這位老師成為了朋友,一直保持聯繫。

(哈爾濱的索菲婭大教堂)

終於,2018年末,我們來到了中國的哈爾濱。這座城市有許多的俄式建築,比如中央大街旁就是索菲婭大教堂,還能看到很多俄羅斯人,這讓身在異國他鄉的我們,有一種親切的感覺。

當然,我又吃到了念念不忘的玉米糖,還是那樣的香甜。

只是這裡的飯菜和俄羅斯非常不同,我起初吃不慣,也完全沒有想到,到中國首先要面對的挑戰居然是飲食差異。以前在俄羅斯,我從沒有自己做過飯,但來到中國,我不得不自己動手。

幸好我有充裕的時間研究,哈爾濱也能買到很多俄羅斯食材,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終於會自己做了。

瓦西里誇我做的飯菜與俄羅斯大廚相比,都毫不遜色。我知道他在奉承我,但依然很開心。

(哈爾濱冰雕很漂亮)

我們在中國的生活簡單而充實。瓦西里平常到實驗室忙,我就在哈爾濱各處溜達,並找到了很多有特色的咖啡館。趕上他的假期,我們就到中國各地去旅行,現在已經去過10個省份12個城市。

大連、重慶、成都、西安、北京……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我們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被各地的歷史和文化所吸引,這就是中國魅力所在。

更為驚喜的是,我越來越愛中國各地的美食,西安的biangbiang面、重慶的火鍋,還有奶茶,我不再只有俄羅斯胃了。

(我們一家三口在哈爾濱北方森林公園)

都說愛一個人就要抓住她的胃,我就是這樣心甘情願地被中國的美食所俘獲。我還嘗試自己做中國食物,有許多軟體會教人怎麼做飯,我慢慢學會了做很多菜,尤其冬瓜湯最拿手。

此外,讓我震驚的是中國的交通基礎設施。在中國,你可以坐公共汽車去任何地方。公共汽車的班次間隔非常短,你不必站在車站等太久。

而且地鐵建設的速度也很快。哈爾濱最近開放了38個地鐵站,這太不可思議了!我欽佩中國的工程師和建築工人,他們真是勤奮能幹。

(我帶著米龍坐哈爾濱的地鐵)

但最終讓我愛上中國的卻不止這些,而是當地人的友好和熱情。疫情之後,我們就沒有回過俄羅斯,平常還好,但趕上節假日就對家人特別想念。

還好有中國朋友陪我們一起過節,還教我們怎麼包餃子。我們才知道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會吃餃子。

其實俄羅斯也有餃子,但很不一樣,俄羅斯的餃子有奶酪、土豆餡的,會配著酸奶吃。餃子雖然不同,但有人陪伴的感動卻是相同的。

(中國朋友教我包餃子,一起過節讓我很溫暖)

而與中國人更多的交往,是從我懷孕開始的。那是2021年初,我們非常開心,因為期待已久。由於不能回俄羅斯,我們就選擇了哈爾濱的一家醫院。

醫生非常認真負責,注意到了我血液中RH呈陰性,這在中國其實並不常見,所以也被稱作「熊貓血」。醫生為我安排了注射計劃,避免了懷孕時的潛在危險。

但懷孕早期,我還是經歷了很難熬的時刻。

醫生髮現,在嬰兒周圍有一個血腫,擔心會影響孩子的發育,但也勸我不要太擔心,順其自然,多注意休息。我在床上躺了兩個星期,幾乎沒有下床。

我甚至準備好了東西去醫院,以防流產。幸運的是,血腫逐漸消失,孩子並沒有受到影響。

(米龍出生後很健康)

我的狀態也越來越好,又可以到處溜達散步。有時,我甚至忘記自己是孕婦。記得孕晚期,我有次坐公交車,司機注意到我,便對著車上乘客大聲說:「麻煩大家給孕婦讓個座!」這讓我非常感動。

2021年10月,我們的孩子米龍健康地出生。我很感激醫生對我們的照顧。但由於疫情,家人不能到中國,我們只能獨自照顧孩子。

我們做得還不錯,瓦西里很積極地承擔起爸爸的角色。他會給米龍喂奶、換尿片,還會帶他去游泳,用中國話說,就是標準的「奶爸」。

我們經常帶米龍出去玩,甚至剛出生5天,我們就帶他到了戶外。我們相信新鮮的空氣對孩子的健康有利,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每次出門,他都會成為人們的焦點。

(瓦西里和米龍在一起)

哈爾濱人很開放,他們會大聲誇讚米龍可愛,每個人都對他微笑。我很高興他能出生在中國這樣友好的氛圍中,他也很開朗和健康。

但有孩子後,沒車外出就很不方便,於是我們又去考了中國的駕照。買車雖說簡單,但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說,要簽許多的文件、辦理保險和登記,也並不容易。

還好有一個中國朋友,他陪我們跑了一天,幫我們搞定了所有的手續,真是很感謝他。在這裡的每一天我們都能感受到當地人的善意。

不止我們有中國朋友,米龍也有。我們樓下鄰居有個小女孩,她比米龍小2個月,我們經常相約一起玩。

他倆每次都咿咿呀呀地交流,好像能聽懂對方的意思,我很高興米龍從小就有自己的中國小夥伴。雖然我不能確定,未來我們是不是還在中國,但我們非常珍視這份友誼。

(米龍每次出門,都能收到善意的稱讚)

瓦西里的合同還有兩年到期,而我在中國真的還沒有待夠,還想去探索更多的地方。我很期待能有機會,到中國的海濱城市生活,因為大海總是讓我充滿期待和活力。

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到時候我就可以帶俄羅斯家人到中國各處去旅行。我弟弟2019年夏曾到過哈爾濱,一直很懷念在這裡度過的時光。當我視頻給他展示新開的地鐵站時,他感嘆於中國發展的速度。

中國,對於我和我的家人有種特別的吸引力。我也在這裡,有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成為米龍的媽媽。陪伴他的同時,也豐盈著自己,並通過在網上分享日常生活,收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和喜愛。

(我們一家三口)

生命,如同一場旅行,每段路都是風景,每段經歷都是財富。我很感恩自己能有機會在中國生活,因為我發現,生活得越久,我就越愛中國!

【口述:索菲亞】

【編輯:溪曉】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58c1f7fb480365d9f1a04f81feae3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