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寶卷》載張頷寶卷存目中,但李豫調查山西介休寶卷時,沒有發現實物,判斷應是一個較為稀見的寶卷。
《張頷寶卷存目物證三種》
我藏的這個《雙喜寶卷》抄本,亦得自山西介休網上舊書店,綿紙大方冊本,為介休寶卷常見的基本形制。
卷首失一頁,但由「雙喜寶卷,法界來臨,諸佛顯度眾生,幸會世間人;折磨眾生,千生萬死出沉淪,南無祥雲蓋,菩薩摩訶薩三聲」一段套語推測,寶卷缺頁所存內容無多,或僅有傳統寶卷焚香念咒程式,不涉內容。卷尾稍有殘破,缺字不多,基本不影響閱讀。
卷尾錄抄寫時間「嘉慶二十年九月初九日抄寫吉立」。這個時間在已知介休寶卷中較為靠前,有助於了解當地寶卷流傳情況。
結卷有「十報恩」程式:「一報天地蓋載恩,二報日月照臨恩,三報皇王水土恩,四報父母養育恩,五報祖師親傳法,六報空門轉法輪,七報檀那多供養,八報八方施主恩,九報九祖升天界,十報孤魂早起升」。
作者所藏《雙喜寶卷》
「十報恩」為早期介休寶卷結卷固定程式,但內容時有變化,前「四報」內容多數相同,但「五報」以後的內容,更世俗化,如加進「孝順、恩怨、升官、發財、團圓」一類,也可說「十報恩」後「五報」程式越具宗教色彩,一般來說,寶卷產生時間愈靠前。
《雙喜寶卷》全卷以十字句為主,間以五字韻文,故事過渡情節,以白文敘述。
故事基本脫離神靈怪誕模式,雖故事主旨以因果報應為基本邏輯,但全卷僅王表後花園自盡前有一小段神靈託夢金蓮,再就是觀音老母為救王表,在城中現地穴,王表前去陰間對話,預知了後來的故事情節發展,應當說早期宗教宣傳已基本轉化為民間故事了,雖未完全脫離直接說教,但教義多寓故事中,說明寶卷創作者具明確順應接受者習慣的意識,暗含故事優於說教的判斷,這個前提是後來寶卷髮展的一般邏輯,因為直接說教難以廣收信眾,而寓教義於故事中,則信眾易於接受,民間文學發展的這一規律,今天也還極富啟發意義。
《北方民間寶卷研究》
因為是早期寶卷,這部寶卷的文字通俗,但較少文采,故事背景也時有錯亂,故事地點也不準確,但這在寶卷中是常見現象,不足為奇。
這部寶卷的一個優點是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雖多是寶卷習見結構故事方法,但鋪陳的較為自然,在早期故事寶卷中,還算是有特點的。
寶卷故事主題是傳統寶卷常見的嫌貧愛富。故事發生在唐朝,山東濟南府有一位王昔春,妻張氏,在朝為官。生有一子王表,字自府。早年王尚書與本朝豆丞相家指腹為婚,豆丞相生女金蓮。可惜王家不幸,王尚書病故,又遭天火,所有家產一無所有。王家無奈,母親張氏命王自付前往山西尋找豆丞相家投親,王母讓家丁張春隨王表一同前行。
作者所藏《雙喜寶卷》
張春途中起了歹心,在酒里下了蒙汗藥,將王表隨時攜帶的財物全部劫去。張春後又心生一計,冒王表之名,前往豆家認親,豆丞相不辨真偽,留下張春,命其到南莊讀書,三年後再娶。
王表醒來發現張春設計害己,無奈之下,也來豆家認親,但豆家不認,趕出家門。王表在豆家花園意欲自盡,但前一夜,神靈託夢豆家小姐金蓮。金蓮和丫鬟秋香來到花園,救下王表並贈金二百兩,令他前去求取功名。後被豆丞相發現,以偷竊罪名下在獄中。豆丞相怕事多生變,要張春馬上來娶親,金蓮知道後,女扮男裝,設計逃走。
張春來到豆家,知金蓮逃走,以為是豆丞相騙他,要告官府。金蓮逃向山西汾州府,在張家莊投宿遇到張員外,員外有一女,年方十六歲,要招金蓮為婿,金蓮無奈答應,但晚間以為父盡孝未滿,不脫衣服,沒有暴露女兒身。
作者所藏《雙喜寶卷》
王表母親在家三年,不見兒子歸來,前往山西尋找,王母在牢中見到兒子,問明原因,後沿街乞討,打唱蓮花落,感動觀音老母,在城中獻一地穴,命犯人下去探訪,王表以為在何處都是一死,領命下到穴中,見到觀音老母,賞了他幾件寶物,命他上京求取功名。金蓮也上京趕考,恰好與王表相遇,二人一同登第,王表得狀元,金蓮得探花。二人各自講述自己的遭遇,認了夫妻,後金蓮和張員外之女結為姊妹,王表一妻一妾,是為雙喜。
《山西介休寶卷說唱文學調查報告》
張春告狀,恰好投在新科狀元王表名下,王表知情,斬了仇人,責罵嫌貧愛富的豆丞相。皇帝下詔,封兩位小姐一為賢德夫人,一為賢良夫人,皇恩浩蕩,全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