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註銷式回購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舉措

2023-09-07     皮海洲

原標題:實行註銷式回購是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舉措

進入8月,A股市場回購潮起。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施回購項目超過2000起。而進入8月份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明顯增加,8月份共有435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股份回購。

A股市場回購潮起,顯然與高層會議提出的「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密切相關。尤其是8月18日,證監會為貫徹高層會議精神,提出了政策「組合拳」,明確表示要「修訂股份回購制度規則,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在隨後10餘天的時間裡,A股市場中發布回購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就超過140家,發布回購相關公告的超過500份。

不過,從A股市場的走勢來看,儘管8月份上市公司回購潮起,但A股市場的走勢並不盡人意。8月份的上證指數從3291.04點下跌到了3119.88點,下跌了171.16點,跌幅達到了5.20%。而公布回購公告或回購預案的公司,其股價也呈現為下跌的走勢。很顯然,回購潮並沒有起到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效果。

出現這種情況難免令投資者失望,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影響股市行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並不只是上市公司回購一個因素。而且就上市公司回購來說,目前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也存在不少的問題,不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

畢竟從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用途來看,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都是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而不是用於股份註銷。然而,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中,能夠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回購是註銷式的股份回購,其回購的股份用於註銷。這種註銷式回購可以提升股票的投資價值。

然而,用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回購,並不能起到提升股票投資價值的效果,因此對於提振投資者信心作用有限。不僅如此,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都淪落成為一種利益輸送,以半價或「0元」的價格給予股權激勵的對象,或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這其實是對公眾投資者利益的一種傷害。因此,這種用於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回購,是無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的。

更何況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購,其回購周期較長,且回購的金額又較少。比如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回購周期,少則半年,多則12個月。如此一來,即便回購有少許的利好,也都被時間消磨了。又比如,很多上市公司的回購金額都在1億元以下,回購金額在5億元以上甚至10億元以上的較為少見。因此,不少上市公司的回購只是一種「應景之作」,只是做做形式而已,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

而只有註銷式回購才是真正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畢竟將回購的股份予以註銷,這不僅有利於減少股票的流通份額,改善A股市場的股票供求關係,而且還可以增加有關上市公司每股的收益與投資者權益,從而提高投資者所持有股票的投資價值。這就是註銷式回購可以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原因所在。

所以,要提振投資者信心,重要的還是要鼓勵上市公司更多地實行註銷式回購。證監會表示要「修訂股份回購制度規則,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其落腳點也應該落實在註銷式回購這一點上。

比如規定,將「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而採取的回購,其回購股份必須用於註銷。而不能以「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之名進行回購,卻將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或以其他的方式重新流回市場。

又比如,放寬註銷式回購條件,將「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百分之三十」調整為「連續二十個交易日內公司股票收盤價格跌幅累計達到百分之二十」。同時,上市公司響應管理層「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號召,或配合管理層統一救市而採取的回購,都可以視為是「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情形。

此外,作為「為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所必需」情形所採取的註銷式回購,其回購的周期不宜拖延得太長,而必須控制在1個月之內完成回購目標。因為這種情形的回購,真正是「救急如救火」,如果拖延半年甚至12個月,那就完全失去了「維護公司價值及股東權益」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22ee04af5e6e9b383858c53718cc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