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d astra首款作品Skyline,我想表達的

2022-07-07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關於ad astra首款作品Skyline,我想表達的

我一直在糾結如何下筆去寫ad astra的作品,一來我和主理人是多年好友,寫這種東西我如果說我一點兒不夾帶私貨大家也不信,完全避嫌嘛又沒必要,畢竟好產品還是值得去分享的;二來大家目前對於高端貴价耳塞本身已經產生了一種「割韭菜排斥」,在行業積累十幾年的達音科推出首款萬元塞時都遭受了這麼多口水,兩個年輕發燒友弄出的第一款型號賣到接近兩萬,那更是會引來不小爭議;三來因為疫情原因,Skyline沒能夠得到線下展會的大面積曝光、僅靠那幾個經銷商和小型試聽會所帶來的輻射能力真的太有限了,倉促出評測很容易打不出任何的水花兒來,畢竟我一直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和用戶有共鳴,而不是我一個人自言自語。

翻看了一眼詳情頁,對於技術方面的東西沒有什麼過多的解讀,這種做法是對的,畢竟這年頭做耳塞總是繞不開那幾個核心供應商,不論是膜片還是方案,都有太多現成、且成熟的技術可以用,外行人做品牌不去賣弄技術是穩妥的做法。而依靠小代與Luk的審美,他們所需要的是和供應商的技術人員溝通、磨合,從宏觀磨合到細節,把他們對音樂審美的理解從「玄學」、以及蒼白的「口述」給落實到硬體的調整上去。

不得不說Skyline的官方圖拍的真是平平無奇,面板的設計也很難在網頁或者手機螢幕上凸顯出質感來,但能很肯定地跟大家說一句,Skyline的實物是很漂亮的,光是這個樹脂材料的光澤度和觸感就和大部分國產品牌有所區別,但面板的話真的是要拿在手裡才能體現到質感,我已經盡力用照片來還原了。只能說Luk作為一個很牛逼的人文攝影師,拍靜物好像沒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來。

這根原線不論是外形、觸感、柔軟度、聲音、還是接插件方面做的都很講究,而且Luk無意中說漏嘴了是來自哪家供應商,正好這個供應商也是老朋友、而且還是經過ad astra訂製的6N古河單晶銅鍍銠材。聲音方面,我就這麼說,非中高端的升級線可能並不能給Skyline帶來明顯「升級」,原線就相當能打。但該批評的也還是得批評,我收到的時候插針上居然會有點殘膠,如果用戶買到手發現後可能還是會比較膈應。

其它配件方面給的同樣是蠻下料的,比如標配的水月雨清泉套、Softears U.C液態矽膠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佩戴和口味需求去更換。瘋馬皮的收納盒在觸感和紋路上也算是業界比較少見的材料,工業痕跡少,表面有一層很自然的紋理。

佩戴方面,就是常規的類公模的那種佩戴感,舒適度和隔音能力還不錯,而且作為一個9mm動圈+4動鐵+4靜電的塞子來說,Skyline的體積控制已經非常完美,而且它還做了獨立的泄壓通道,能夠減少長時間佩戴的耳道內負壓感。

此外,Skyline是一個好搭配、很難出惡聲,但很吃潛力的塞子,它在充分驅動的前提下具備頂尖的低頻澎湃感和大動態表現、而且信息量和密度表現可以說已經到頂,其信息量水平完全是可以去叫板私模Khaos、以及朱鸝、Viking這種頂級塞的、密度甚至直接叫板大魔王這種以高密度著稱的型號——但Skyline的動態和低頻潛力,基本上只有大功率的、或者在供電方面十分強悍的國磚才能驅動得開,比如N8/N82/LP6TI/金菊花/DTR1+等,又或者X菠蘿、ZF9、C9等大功率解碼耳放/純耳放。我試了P6pro、金磚2、以及AK家的許多機器,動態都是溫吞水的那種感覺,說軟也不軟、但氣勢上十分中庸。

Skyline的搭配特性在試聽環節十分吃虧,常規的小尾巴和大部分播放器的驅動下,它其實只是一個平穩、細膩、高密度和信息量的泛流行塞,除非它本身的音色很吃你,不然你很難被Skyline一耳朵驚艷到。但這裡可以提醒你的是,Skyline的調音,小代占主導,他的主力前端/參考前端都是樂圖的金菊花,同時他作為一個AK粉,Skyline在適配絕大部分AK的機器時,聽感上都是比較靠譜的。

而站在評測者的角度,即便我get到了Skyline有多高的素質潛力,但考慮到實際用戶手中的前端保有情況來說,我還是不打算把Skyline渲染成一個素質怪物,並且我認為它正如官方所提到的那樣,做到了「高級感&平衡性」。Skylline對於流行韻味的把控還是很戳我審美的,總體是一個溫暖稍厚的底子,在絕大部分的搭配下能夠呈現出【寬鬆綿密】的質感,蓬鬆的但又高密度的人聲形體結合細密的顆粒感,仿佛能夠聽到歌手吐出的氣息就在耳邊流動、結合完美的透明度和適中的高頻亮度,使得Skyline的人聲雜食度很廣、而且絕不是湊湊數的那種廣。它不僅可以勝任抒情類的港台流行、聽聽二刺猿死宅歌也能夠把那種甜膩和味精感給呈現出來,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需要再男女聲之間做取捨的流行向耳塞里,Skyline的【平衡】反而是一種【辨識度】

而若是建立在推開的基礎之上,Skyline的低頻和空間感表現可以去媲美、甚至超越一些更貴 一截的【超旗艦】耳塞,它在演繹古典或者電影原聲曲目時,對於極低頻的呈現和空間混響的表達會更放得開。如果拿我手裡的Khaos私模對比的話,這兩個型號在極高頻方面的控制力都非常好,但Khaos聽古典的時候會顯得更加嚴肅和板正、更有「權威感」,而Skyline的聲音則顯得更加彭松、敢於去釋放更多的Delay混響、以及把結像做的更加豐滿,尤其是低頻的聲浪可以說是目前耳塞最能夠接近【直擊胸口】的型號之一。空間感的表達往往和結像的呈現風格是相輔相成的,Skyline的結像比較豐滿、所以在聽覺上它不容易顯得「開闊」,尤其是在聽口水歌的時候,但實際如果換上一個Live類曲目,它對聲場邊際的處理頗像一個大尺寸的純動圈,有著混響向四周擴開的感覺,能夠表達出極為充沛的臨場感。

想起某年的成都展,小代神秘地掏出一個塞子給我聽,說是他自己做的,問我能不能提出點建議,我聽完後,出於真正的朋友之間的考量,沒有給出細節的建議,而是在素質層面把整個塞子都給否了,建議他回爐重造。他的回應顯得很淡然,好像已經提前知道了我的答覆一般,中途不知道悶聲弄了多久,東西終於是問世了。巧的是,今年行業內的第一個大展,也同樣是成都國際耳機展,也許是ad astra和Skyline第一次大範圍的曝光,感興趣的燒友不妨關注展會期間媒體、發燒友們的評價,若能親臨現場當然是更好。

這個型號未來的銷路和風評我並不能預測,但以上內容是我斟酌了許久以後,悶完咖啡、一口氣表達出來的真實想法。出於宏觀的角度來說,Skyline即便是有這T0級別的密度表現,但如果能夠在低推力下釋放更多的動態、低頻方面的潛力,可能在試聽環節會更吃香一些,但也許Skyline現在的狀態才更能獲取理性的知音吧。17888元的售價+國產新品牌的大前提,可能絕大部分用戶會對Skyline注入遠高於同價位產品的期望值,這無疑是一個地獄級別難度的挑戰,ad astra這個品牌Skyline能否在這個內卷常態化的行業里走的更遠,我也很期待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20b51ae174af6a544930c79eee18d3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