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文文大保貝兒
一個能直接聯繫上公號主的保險自媒體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貝兒,你的腳後跟部保險博主。
又到了一年一度退稅的日子啦~
說起來年度個稅申報這個事,真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就以文文大保貝兒身邊的小夥伴來說,有人能退一萬多,驚呼簡直是意外之財;
也有人抱著退錢的決心打開申報軟體,結果卻發現要補繳7000多,哭死。
說好的退錢呢?
要補稅的,經過多方打探,發現退稅還有點小竅門,所以趕緊添加各種專項扣除。
可以退稅的項目其實挺多的,像子女教育金、贍養老人、房貸之類的,都別忘了填。
如果去年個人看病花的錢多,也可以算一下,如果醫保範圍內個人自付超過1.5萬的部分,也可以退稅。
再細心點的朋友還發現,居然買商業保險也能退稅。
今天我們具體的來跟大家說一說,保險退稅的問題。
先說結論:
我們通常購買的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人壽險和年金險、教育金保險等等,都沒有辦法退稅。
目前能退稅的保險只有三種:稅優健康險、稅延養老保險、企業年金。
大家在填報稅前扣除項時,在其它扣除項目中,會看到有商業健康險、年金、稅延養老保險等扣除信息。
有很多買了商業保險的朋友來問文文大保貝兒:
商業健康險的費用也可以在稅前扣除嗎?
為什麼說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可以有最多200元/月,限額2400元/年的稅收優惠?
我的保單的稅優識別碼在哪?
……
保險確實可以抵稅,但不是所有的商業保險都可以進行稅前扣除。
目前,市面上能享受退稅政策的保險只有3種:
稅優健康險、稅延養老保險、企業年金。
(1)稅優型健康險
稅優健康險,是一款由政府主導、保險公司承保的、能夠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的健康型醫療保險。
它每年固定繳納的保費為2400元(支持月繳),保費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支付醫療保障的風險保費,剩餘部分會進入萬能帳戶按照一定利息產生收益。
因此,稅優健康險,是一款一年期的「醫療險+萬能險」的組合。
稅優健康險的優點:
1、可以帶病投保,沒有等待期,而且沒有免賠額,0元起賠,社保目錄內100%,社保目錄外80%報銷。
2、保證續保,可續保到退休後或65歲,最高75歲。
3、投保稅優健康險後,個稅起征點會上漲200元,達到抵扣個稅的效果。
稅優健康險的不足:
1、報銷額度低:健康體投保,1年最多報銷20萬,終身最多80萬;帶病體投保,1年最多4萬,終身最多15萬。
2、續保年齡有限制:稅優健康險,一般只能續保到法定退休年齡,個別公司可以續保到75歲。
稅優健康險能抵扣多少個人所得稅呢?
在購買稅優健康險後,可以在當年(月)計稅時,按照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標準,對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予以稅前扣除。
通俗點來說就是,沒有購買稅優健康險的個人稅收起征點為5000元/月,購買了的起徵稅為5200元/月。
如果月收入5000-8000元,每年可以抵扣72元個稅;
如果月收入8000-17000元,每年可以抵扣240元個稅;
如果月收入超過85000元,那麼每年可以抵扣1080元。
收入越高,抵扣的個稅也就越多。
舉個例子:
如果隔壁老王每月工資為5199元,這個工資本來是要交稅的,但是由於購買了稅優健康險,那麼按照5200元/月的起徵稅,就不用納稅了。
稅優健康險雖然可以抵扣個稅,但其實數目並不大,哪怕是月入一萬,一年也就抵扣200多的個稅。
稅優健康險的真正意義在於保障,而不是節稅。
稅優健康險多是由公司以團體名義投保,個人可購買的較少,保單上會顯示稅優識別碼進行抵扣。
(2)稅延養老險
稅延養老險即「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是指我們交的保費可以在稅前扣除,在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再交稅。
這類型養老險目前還在試點,沒有全國推行,目前只有上海、福建(含廈門)和蘇州工業園區可以買。
劃重點:
稅延養老險的模式是對買稅延養老險的錢,在一定限額內,允許稅前扣除,也就是當期暫不收稅。
但當期不收,不等於以後不收。
什麼時候收呢?等到領養老金的時候再收。
延遲納稅的好處是本金多點,再加上時間效應,複利效果更大。
稅延養老險的「稅前購買限額」是稅前收入的6%或1000元,選最低的進行扣除。
簡單來說,就是工資收入在16666元以下的,按6%進行繳納保費;
工資收入在16666元以上的,最多每年可交保費12000元。
這部分錢是稅前扣除的,等到了個人開始領取養老金時,25%的部分予以免稅,75%的部分按照10%的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你的綜合所得個稅稅率在10%及以上,那麼,買稅延養老保險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稅延養老保險有一定的節稅效果,更適合較高收入群體,特別適合沒有財務規劃的人,強制儲蓄、專款專用、保障養老。
(3)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不是個人可以參與的,完全依仗你的單位。
早些年,一些大企業、事業單位,都是作為福利給員工來集體辦理的,但近些年,因為各種原因,規模基本上沒有再繼續擴大。
所以,它的覆蓋範圍仍然十分有限。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繳付的年金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資計稅基數的4%標準內的部分,暫從個人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舉個例子:
隔壁老王在某企業上班,企業給大家交了企業年金。
2021年按上年個人月平均工資(10000元)4%的標準,每月繳納企業年金,即:10000*4%=400(元)。
那麼,在計算2021年度綜合所得個稅時,隔壁老王個人按月繳納的400元企業年金,在計算個稅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時,會全額扣除。
如果擁有企業年金,個人是不需要主動申請扣稅的,會自動顯示抵扣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