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了21年,鄭淵潔一敗塗地

2023-04-26     視覺志

原標題:鬥了21年,鄭淵潔一敗塗地

你的童年,是在哪一天結束的?

如果問我,我可能會回答4月18日。

上周二,4月18日,鄭淵潔在微博發布了一封告別書,他宣布:「(我)寫出的作品包括已經寫出的長篇小說等永遠不再發表」。

圖源:微博@鄭淵潔

鄭淵潔所主編的《童話大王》,也在2022年1月正式停刊。

圖源:微博@鄭淵潔

圖源:網絡

「噩耗」接連不斷,而「毀童年」的真正原因,鄭淵潔也一併公開——他寫作的四十多年裡,所創造的作品被反覆、大量侵權。

鄭淵潔對大眾的意義,自不必多說。

即便你不曾讀過他的書,也聽過那些家喻戶曉的名字: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

圖源:網絡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名字被利用、濫用,鄭淵潔才會以「壯士斷腕」的方式,停止展現他們童話般的一生。

今天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希望這篇文章能為你帶來一些思考。

維權鬥士鄭淵潔

在告別書中,鄭淵潔說明了自己不再發表作品的原因。

他創造的知名角色,被種類繁多的商家註冊成了710個商標。

你大概也在街頭看到過「鹵西西」之類的小食店面,聽說過以「舒克」為名的各類商品。鹵腌食品、畜類人工授精、內衣、燃氣閥門、餐飲店、鼠糧等行業,都有人蹭過鄭淵潔的熱度。

圖源:網絡

從2002年起,鄭淵潔就開始維權,與惡意註冊商標的商家做鬥爭。

但21年過去,他只維權成功了37個商標,其中,最長的一個商標維權案,前後跨度竟有19年。

鄭淵潔今年已經68歲,身份也從寫童話的叔叔成了「鄭爺爺」。而商標維權費時、費錢、費力, 他自認沒有精力再戰。

圖源:網絡

「從今天起,我告別商標維權,不再對侵犯我原創的知名文學角色在先權益的673個侵權商標維權。我每天依然寫作,但寫出的作品包括已經寫出的長篇小說等永遠不再發表,因為發表了將面對商標侵權而難以維權成功。」

鄭淵潔,認輸了。

事實上,鄭淵潔的作品從走紅起就開始了「被侵權的一生」。

除了商標侵權外,最令人熟知的就是盜版侵權。

要說鄭淵潔「養活」了百千家盜版書商,是絕不誇張的。

他的作品暢銷近四十年,校門口的地攤、拐角的書店、某寶的網店,都有其盜版的痕跡。

圖源:網絡

那些低至二折、三折的標價,薄到透字的紙張,粗燥的印刷和油墨,無一例外,均為盜印。

圖源:網絡

面對盜版,鄭淵潔的態度也很強硬,他稱自己「眼裡揉不得沙子」,見到盜刷盜印,就想追責到底,因為,「作品是作家的孩子,面對孩子可能遇到的風險,任何監護人都不會掉以輕心,都會採取萬無一失的措施。」

鄭淵潔打擊盜版的行動,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至今已有30餘年。

2011年,鄭淵潔曾找人「臥底」到印刷廠當清潔工,獲取印刷廠的盜印證據。在掌握到確鑿消息後,鄭淵潔便帶著助理凌晨出發,連夜趕到印刷廠「維權」。

在警察的處理下,印刷廠被行政處罰,鄭淵潔用行動捍衛了「孩子」的生命。

2018年,鄭淵潔還曾一舉搗毀「億元盜版王國」。起因,是他在網上買書時發現某網店的《皮皮魯總動員》價格低至4.9折。低價必有鬼,他在這家店先後買了十幾本書,發現了店家正版書、盜版書混賣的證據,後他向相關部門舉報,查出這家店專盜暢銷書,余華、路遙等知名作家都曾被其侵權,涉案金額高達億元。

圖源:澎湃新聞

鄭淵潔以一己之力,維護了多位作家的權益,也打響了國內反盜版第一槍。

2011年,鄭淵潔被新聞出版總署、版權局和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授予「反盜版形象大使」稱號。但是,盜版並沒有消失。

圖源:網絡

隨手打開某APP,你仍能看到有人在用低到離譜的價格,在販賣所謂「清倉」書籍。

圖源:網絡

可以說,鄭淵潔從走紅起,就沒有一刻掌握過自己的作品。

因為,每時每刻,都有人在侵犯他的知識版權。

他的離場,是各類侵權行為持續多年造成的惡果。

我很遺憾。

盜版,屢禁不止

國外有一句諺語,叫「房間裡的大象」。

意思是,我們的「房間」里明明就有一頭巨大的「象」正在佇立,但我們繞開它、忽視它,照常生活與工作。

盜版,正如「房間裡的大象」一般,是在我國顯著存在,卻被人刻意迴避的問題。

提起盜版,大家的態度總是很曖昧——誰都知道它不好,但是它看起來並沒有傷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甚至,有人會主動購買盜版,以享受低廉的「文化消費」。

但事實並非如此。

盜版對他人的傷害,從未被看見。

「毒繪本」,便是盜版直接傷害兒童的證明。

盜刷盜印的兒童書籍,錯別字連篇、剪裁不規範都是常有的事。且它們大多使用劣質油墨,原料中的苯、鉛等金屬元素含量極易超標,對愛咬書的嬰童而言,這些書無異於「毒藥」。

圖源:網絡

此外,盜版不需要經過複雜的內容審批流程,其文字可能會出現導向問題、邪教滲透等,形成新的「精神毒藥」。

為了牟利,盜版書商無所不用其極。

你以為,他們賺的只是差價嗎?

江西警方曾剿滅過某犯罪團伙,他們的工作就是將盜版法律法規書以政府部門的名義高價售賣給民營企業和小老闆。

這裡的高價,指的是翻百倍的溢價。

一套書,能被他們賣到1980元。

如果對方收到書後不付款,「話務員」會冒充討債公司恐嚇對方,甚至僱傭「討債人」進行威脅。

在這裡,盜版書是犯罪工具,是威脅手段,也是讓上百家企業被詐騙的直接證據。

當然,盜版書傷害最大的,還是作者本人。

所有知名作家,都逃不過書被盜印的命運。

莫言獲諾獎的那年,批發市場全是粗製濫造的《蛙》和《豐乳肥臀》。

圖源:網絡

圖源:北京日報

劉震雲曾在作協大會上無奈表示,「每一本書出的時候,盜版是一定有的」「很多時候我都分不清遞上來讓簽名的是正版書還是盜版書」。

去年,著名網文作家唐家三少、愛潛水的烏賊、烽火戲諸侯等552人聯名發布倡議書,直指搜尋引擎與應用市場侵權,要求保護網絡文學版權。

圖源:微博@唐家三少

網文的盜版,比紙質書的盜版來得更為直接。

你隨手在百度上搜索某篇想看的作品,就能免費獲取全文。

知名作家,因為有了一定的收入保障,尚且不會因此無法生存。

但那些初出茅廬的新作家、充滿創意的青年寫作者,可能會因為失去未來、失去希望。

網文作家「我會修空調」的作品曾被盜版書商侵權發布,他在以自己為原型的小說中寫了那段時間的心路歷程——他央求盜版方隔三天再更新最新章節,如果不行,隔一天也可以;他被收入影響,甚至想過自殺。

好在,他的新書火爆,為他維持了基本的收入。

但,還有多少個創作者,在還沒被看見時,就被盜版打擊得走投無路、銷聲匿跡?

我不敢想。

一邊是活不下去的作家,另一邊則是賺得盆滿缽滿的盜版書商。

這種用他人勞動成果發家致富的行為,是絕對的偷竊。

我說得更直白一點吧——

盜刷盜印,是偷竊知識。

而購買行為,是一種文化銷贓。

劣幣驅逐良幣

有人以為,盜版的側刀只倒向他人,不會傷害到自己。

錯了。

這把刀,自始至終就懸在每個人的頭上。

創作是一件需要成本的事,對原創者來說,消耗大量精力完成一件作品,理應獲得應有的收益。

盜版分走的這部分收益,會變成壓垮創作者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沒有人會做看不見回報的事。

久而久之,創作者的熱情逐漸降低,我們看到的好作品也越來越少。

其次,即便不說收益的影 響,維權對創作者而言也是一路艱難險阻。

人、錢、精力,哪一方沒到位,都沒法維權成功。

好不容易打贏官司,對方的賠償款可能連版權收入的邊兒都夠不上。

當一個創作者被迫在非創作的事件中投入大量時間,其產出也會自然降低。

所以,現在的文化產業失去活力,很難說是不是與盜版泛濫有關。

而我們每個人,都要平等地承擔缺乏知識帶來的惡果。

至少,我們和我們的後代都不會再看到鄭淵潔的新作品,也很難再直接感受他筆下傳遞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圖源:網絡

沒有皮皮魯和魯西西的童年,何談快樂?

看不到《童話大王》的孩子,又將如何成長?

盜版影響的不僅是書籍文化產業,音樂界、影視界,都有盜版竄行的身影。

地攤上,周杰倫和林俊傑的盜版CD,屢見不鮮。

圖源:網絡

電影院裡,盜錄、盜攝的行為,屢禁不止。

前些日子的《灌籃高手》,由於觀眾攝屏行為太多,不得不官方發布通知,懇求大家不要再拍攝。

圖源:微博@電影灌籃高手

在創作者如此弱勢的情況下,我真心不希望再看到類似的話:

「盜版讓我們花更少的錢,看更好的作品,不是造福大眾麼?」

「花錢買正版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瞎子。」

真正尊重知識的人,會理解版權的重要性。

大部分熱衷於消費盜版的人,不過是想要一個「不花錢就能看」的消遣產品——你以為,某種產品沒有盜版,他們就會去看正版麼?

所有侵權行為造成的危害,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劣幣驅逐良幣。

這是對整體創作環境的傷害,也是對當下及未來的文化環境的傷害。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此刻做起。

如果你曾經支持過盜版,請儘量停止侵權行為,不要幫助盜版商牟利。

同時,若有條件,可以適當購買正版,抵消損害。

如果你是堅定的正版支持者,希望你能保持你的態度,呼籲、強調,讓正確的觀點被更多人看見。

作為普通人,我們需要記住:

我們為侵權行為助的每一份力,都有可能傷害到無法溫飽的創作者。

我們為盜版花的每一分錢,都有可能使一個優秀的創作者失去信心,從此銷聲匿跡。

今天是鄭淵潔,明天就可能是你最愛的作家、歌手或導演。

侵權的本質,是一種文化造假和知識欺騙。

我們之所以熱愛某位創作者,是因為他們的作品給我們力量、帶給我們希望。

如果連這些作品都可以被偽造、被更改,那麼,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如果連知識都不再尊重,我們的下一代,又能擁有怎樣的未來?

在今天,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轉發文章、點擊「在看」,讓我們直面這頭「房間裡的大象」吧。

支持正版,拒絕盜版。

尊重知識,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鄭淵潔實名舉報的盜版圖書案開庭,涉案總定價近億元》;

2、齊魯壹點,《唐家三少等522名網絡作家反盜版,呼籲清理侵權App》。

26 / Apr / 2023

策劃:視覺志

編輯:林曉風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15ea4b7ea544cb7795bc1e64d7522d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