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彭程:上任盛趣遊戲總裁4個月,先做確定的事,好飯不怕晚

2024-07-29     遊戲日報

「我是在這裡成長起來的,能有機會回來掌管這家公司,不給錢我也願意」,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遊戲日報見到了時隔14年「回歸」盛趣的彭程。

彭程目前任職盛趣遊戲總裁。

這位遊戲圈子裡的傳奇人物曾先後在盛大網絡(現已更名盛趣遊戲)、巨人網絡和第七大道帶隊做產品,一手帶過的遊戲有《泡泡堂》《傳奇》《征途》《虛榮》等。

過去的4個多月,彭程一直未對外發聲。借著這次ChinaJoy的機會,遊戲日報和彭程聊起了他這段時間都在做什麼,未來準備怎麼帶這家老牌大廠再啟征程。

01 「先做確定的事」

梳理企業結構流程後,彭程推進的第一件事是明確盛趣當下業務方向。

彭程認為盛趣本身擁有很好的根基,公司可以去嘗試更多機會,但不能丟掉基本面,必須先讓公司「吃飽飯」,有餘力再去「娛樂」(指外延探索)。

什麼是盛趣的基本面?一方面是已有的優質端游和手游線產品,需要做好服務積極靠攏長線運營,另一方面是IP資產,彭程舉了個例子,傳奇IP都做出了幾家上市公司,盛趣也應該好好來研究這件事,梳理清楚怎麼用好傳奇IP。

還有一個基本面是發行。「盛趣是靠發行起家,但目前發行線基本沒了,原本做發行的那群人都去轉到了做研發,這屬於能力和工作安排不匹配」。彭程表示必須得把發行線做起來,不能依賴代理,這不只是要讓員工做擅長的事,也是為真正了解用戶,避免閉門造車。

第二件事是人才向集中化調整,具體路徑為弱化大中台,拆分員工轉到「一線」。

彭程向遊戲日報解釋了原因,中台戰略是在靠攏流水線標準化,這樣的結構會導致真正的精英向中台聚集,但遊戲並不適合流水線開發,它更偏向藝術性,這幾年行業發展也能看到大中台收效甚微,各大公司都在開始反思和陸續調整。

「別人眼裡可能覺得我們是在退步,但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在彭程看來,人才遠離一線後,項目的戰鬥力和成功率肯定是會降低的,至於到底對不對,交給結果來論證。

還有件比較長線的事情,那就是重塑企業文化。

「盛趣一直是家很有人情味的企業」,彭程說他回來時發現不少「以前的同事」,只是年齡的變化不免會導致缺少創業時的激情,彭程希望重新把熱血調動起來,不是說讓老員工做一些不熟悉的領域,這些人可以去做老盤子,他們有經驗且與玩家也是同齡人,會做得更好。而員工疊代則服務於新用戶,尋求更多年輕化的產品製作人。

這將是一個較為耗費時間精力的調整過程,彭程坦誠當下離自己的預期還有段距離,但確實和之前已經有了明顯變化,「大家更積極了,在更用心做好市場」。

說到短期內的公司發展策略,彭程總結為做確定的事,包括方向上的確定,即開發好傳奇、傳世、龍之谷等自有IP;產品上的確定,即做用戶喜歡、貼近用戶需求的遊戲;以及收益上的確定,即用自身長板保證基本面都在漲,等做完這些之後再考慮外圍的東西。

「老的沒保住就去做新的,不是在運營公司,而是在賭博」,彭程表示盛趣肯定要在一些新機會上進行投入,比如小遊戲,但「好飯不怕晚」。

02 「我覺得未來MMO一定不是盛趣遊戲的主要方向」

公司發展策略之外,遊戲日報也和彭程交流了接下來盛趣具體的產品規劃,而他的第一個回答就出乎了我們的意料——儘管大家印象中盛趣身上的MMO標籤很重,但彭程覺得MMO一定不是盛趣未來的主要方向,因為它是高度存量市場。

「MMO盤子看著很大,但背後是大量老IP承接了用戶,這其實是私域流量,很難在更多產品中傳遞轉移。如果只放在年輕用戶中看,傳統MMO就成了小眾市場」。

彭程補充到,目前盛趣並沒有立項重度MMO的打算,未來或許會立項龍之谷、傳奇永恆這種號召力的強IP延伸MMO產品,但不會考慮去做那些沒基礎的新型開放世界MMO,「我覺得沒什麼意義,投入非常大、風險很大且成功率很低」。

當然,反過來講,存量格局也會讓盛趣在已有良性生態的MMO產品上投入更多。

談到另一個核心標籤傳奇IP,彭程表示盛趣正在逐步對市場進行收攏。

過去因為版權的問題,傳奇市場一直都是泛濫狀態,直接影響就是盛趣的利益被更多廠商瓜分了,彭程覺得也不算「毫無所得」,至少IP延續了下來做出了巨大的盤子,且產業鏈相當完整。所以在版權問題解決後,盛趣就可以吃「更多的蛋糕」了。

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時間。目前盛趣主要在和傳奇市場上的「大廠」一起調整,比如與愷英、貪玩、三九互娛等都有合資公司誕生。彭程稱未來盛趣也會給中小發行者一些扶持政策,雖然目前還沒有開始,但將會是後續的重點規劃。

根據彭程的描述,遊戲日報發現盛趣並沒有打亂傳奇市場的生態循環、自己通吃IP用戶盤子的打算。從開發層面來講,盛趣更多在打造「官服」概念,做法更加正統更有老味道,這是盛趣最擅長的,而外部產品在彭程的比喻中是類似同人漫畫,更百花齊放。

彭程還舉了個例子,回到盛趣後他帶隊做了《傳奇新百區》,現在每天都要排隊,傳奇工作室的收入也翻了一倍,這就是盛趣自身選擇的方向,也有巨大潛力。

再說說新品。

彭程提到了盛趣開發的《飢困荒野》,這款遊戲是交給騰訊代理發行,今年3月份全平台預約數已經超過1000萬,據彭程透露,盛趣在《飢困荒野》投入非常大,之前測試數據一直表現優異,而且它也處在相對藍海的品類賽道(SOC),盛趣很願意持續投入。

另一款預計在下半年面向市場的組隊冒險放置RPG手游《雲海之下》將是盛趣自發。

手遊行業現階段追求的是品效合一,既要有品宣能力做口碑,又要有運營買量能力做熱度流量。彭程表示前者是盛趣從端游時代開始就很擅長的,而後者盛趣其實也具備,子公司始終在做買量、直播的業務,只是過去和盛趣並不聯動。

彭程打算在接下來在《雲海之下》這款產品發行上採用復合式打法,穿針引線讓公司擅長的環節搭配起來,為產品保駕護航。

03 「帶盛趣遊戲重回一線」

這個月彭程剛剛過完42歲的生日。

已進入不惑階段的彭程表示更懂克制了。他說自己本身性子比較急,渴望做任何事情付出就馬上有回報,比如做遊戲或者做功能,有了決策就立竿見影,但如今他覺得做遊戲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情,於是身處這個行業的他開始慢慢改變。

但激情並未被年齡磨滅。14年後再回盛趣,彭程說他的目標是帶盛趣重回一線。

「盛趣過去一段的成績並不理想,我覺得要敢於正視這個問題」,在彭程看來,只有知道不好、承認不好,才會去想為什麼不好,然後才能做出向好的調整。這幾個月產品戰略、架構和文化的改革,都是為了盛趣在未來能帶給玩家更優秀好玩的產品。

彭程對集團也有業績承諾,不可避免會帶來壓力,不過他認為並不是越激進越容易出結果,相反按照現在穩健的方式去做,反而能更好地完成目標。

這些年的成長中,彭程對行業的理解亦在不斷沉澱。他告訴遊戲日報必須得明白遊戲本質還是遊戲,所以要貼近用戶、了解用戶、更好地服務用戶。他眼中遊戲公司已屬於「服務行業」,對應地盛趣的客服部門重要性也被提升了。產品質量、運營手段、售後服務,都要拉起來。

採訪過程中,遊戲日報感受到了一位產品線出身大神的自信與敏銳,也看到了他在遊戲行業近20年渾厚積累中成就的「鋒芒內藏」。

彭程帶隊的盛趣遊戲,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期待新的盛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f93e57b3d7a2044091e05eff8a68d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