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到「令人髮指」的滷味該怎麼做?內附秘方

2023-04-04     紅廚

原標題:好吃到「令人髮指」的滷味該怎麼做?內附秘方

滷味小吃遍布全國,無論街頭巷尾還是飯桌宴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近年來,滷味市場也逐漸擴大,由休閒滷味獨大發展至休閒、佐餐和現撈熱鹵三分天下的局面。到底滷味有何魅力?現下什麼滷味最受歡迎?如何調製滷水?

題圖:攝圖網

作者:林栩瀚

編輯:長樂未央

今年2月,滷味巨頭周黑鴨發布盈利預警,其預期2022年凈利潤同比下滑超94%,不止周黑鴨,同為滷味三巨頭的絕味食品和煌上煌也相繼發布2022年的業績預告,凈利潤都出現斷崖式下降。

為何周黑鴨業績會下滑?難道是滷味不再受食客歡迎了嗎?其實不然。在周黑鴨等休閒滷味下滑的背後,是另外兩類滷味的悄然崛起:熱鹵以及佐餐滷味。

所謂熱鹵,即鹵熟後熱吃或者溫拌後食用的滷味。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有21家滷味企業發生25起融資事件,其中大部分都是主打鮮鹵、熱滷的滷味品牌,包括王小鹵、饞匪、盛香亭、鹵大媽等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所謂佐餐滷味,則與周黑鴨等休閒滷味相對應,其主打家庭佐餐的消費場景,產品更豐富多樣,口味也更齊全。例如紫燕百味雞、巴蜀王氏現撈、廖記棒棒雞等都屬於佐餐滷味。

中國人為何鍾情於滷菜?

滷菜是將食材處理後放入用各種香料製成的滷汁中,慢火煮熟而成的美味,既可以當作宴請賓客的佳肴,也可以是我們朋友聊天、日常煲劇時吃的零嘴。

作為中國人鍾情的美食之一,滷味在中國的發展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最早關於滷味的記載是在《周禮》中,其記載當時的人們盛行將鹽、香料、食物加水烹煮,這便是滷味最早的雛形。秦朝時,四川的百姓發現了井鹽,便開始用鹽、香料和花椒來製作滷水。到了唐代,因為文人們寫詩喜歡喝酒,便有了下酒菜的需求,所以也進一步推動了滷菜的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到了明朝時期,一些能調味的中藥材也被加入到滷水的製作中,因為吃滷味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慾,也變成了一種能防病、治病的美味食物。明清時期,中國的滷水材料和配方也基本固定,滷味的發展也逐漸成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滷味也在不斷的發展中演變出了多種做法,最為常見的是紅鹵、白鹵和糟鹵。

紅滷的色澤重,並且滷汁中添加了各類花椒和辣椒,使滷味具有麻辣鮮香的特點;與紅鹵相比,白鹵則重鹽,滷製出來的食物咸香可口;糟鹵則是用酒糟腌制而成,口感更加清爽。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辣鹵便屬於紅鹵,主要以麻辣口味為主。而這種辣鹵以四川地區最為常見,四川人喜歡在滷汁中常添加花椒、姜、辣椒等調料,鹵出來的菜品味道麻辣,香味層次感厚重。其代表產品有,麻辣兔頭、甜皮鴨、棒棒雞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次,湖北、湖南滷味也是紅鹵,但稍稍與川鹵有所區別,其口感是辣中帶甜。湖北的滷味講究醬香、入味,所以將食材煮過還要繼續泡在鹵湯里,直到所有味道都進入到食材里。我們常吃的鴨脖、鴨腳、雞爪、鹵藕等多是湖北滷味。其中,代表品牌便有周黑鴨、絕味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白鹵則多流行於廣東地區,其咸香的口感,備受老廣的喜歡。做法也十分講究,不同的滷水需配不同的滷料,滷雞、鹵鳳爪、滷牛肚所用的滷料配方都不一樣。代表產品有白切雞、獅頭鵝等。

圖片來源:攝圖網

糟鹵則是江浙人的最愛。製作糟滷菜的糟滷汁是用八角、桂皮、香葉、白蔻、茴香等香料放入酒糟中,經過發酵兩次後製成。再將各種食材浸泡在糟滷汁中,浸泡成糟滷菜。因為經過浸泡,所以糟滷菜吃起來味道也更加濃厚,代表產品有糟毛豆、糟雞、糟鵝、糟五花肉、糟牛肉等。

除此之外,西北臘汁也是一種滷味,在西北很受當地老百姓歡迎。

如此多的口味,如此多的菜式,讓國人很難不愛吃滷味。且不說它們色澤光亮,吃起來更是香醇味濃。

滷菜「好味」的秘密都在滷水里

眾所周知,滷味的製作並不像其他菜肴需要複雜的烹飪手法,最關鍵的是在滷水,我們就以目前紅火的佐餐滷味中最常見的川鹵為例,來看看其滷水的製作。

川滷的特點之一是食材豐富,不管是雞鴨等家禽,還是豬牛等家畜或者魷魚等水產,通通可以滷製,乃至於蓮藕、竹筍、海帶等蔬菜以及豆乾、腐竹等豆製品也可以入滷水打個滾後再吃。

而川鹵滷水的靈魂便是紅油,煉製紅油時要選用色澤紫紅、油潤光亮、椒肉肥厚的伏椒,經過火炕或者焙至酥脆之後剁碎放入盆中,加上燒熱的菜籽油攪拌均勻而成。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調製川滷的用料通常分為著色料、增香料、增鮮料三大類。

著色料就是用來給鹵品上色的原料,例如黃梔子、紅曲米、醬油、薑黃等等,另外也會炒糖色。糖色是川鹵中最常使用的著色物,可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黃梔子、紅曲米等一起使用。

炒糖色的技法分為水炒、油炒和水油混合炒三種,其中水炒出來的糖色質量效果最好,成品色澤金紅,口味純正,沒有苦味,略帶回甜。

增香料也就是香辛料,主要作用是祛異增香、保鮮防腐。其品種較多,除常見的八角、桂皮、香葉、白芷、白蔻等,現在一些西式的香辛料,比如香茅草、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等也常被應用到川鹵之中。

圖片來源:攝圖網

滷水的增鮮料,主要是指高湯。高湯通常是用豬大骨、雞骨架慢火長時間熬制而成,當然更高級的濃湯,則是用梅肉、老母雞、金華火腿等熬制而成。高湯在熬制的過程中,必須將所用肉類焯水再洗掉血污,並且用慢火熬制,這樣出來的湯色澤才不混濁,味道更鮮濃,用來調滷水後鹵出來的菜品也就更鮮美。

川菜師傅分享川鹵秘方

在這裡,小編也給各位大廚提供一個川滷的配方,供參考:

香料搭配:

基礎型川鹵:桂皮、草果、丁香、白芷、白蔻組合在一起。

麻辣型川鹵:在基礎型中加麻椒、辣椒、篳撥、胡椒、豆蔻、乾薑、良姜等即成。

濃香型川鹵:在基礎型香料配方中加香砂、肉蔻、豆蔻、辛夷、香葉,可滷製香腸、燒雞、滷雞等產品。

圖片來源:攝圖網

香辛料的作用和分類:

出香味:香葉,草果,丁香,桂皮,陳皮,砂仁,甘崧,靈草,香菜籽,千里香。

祛血腥異味:花椒,白芷,草蔻,山柰,良姜,篳撥,木香。

祛土腥味:紅蔻,白蔻,肉蔻,草蔻。

潤燥:甘草,羅漢果,積殼。

出回味:八角,小茴香,香茅草。

上色:紅梔子,黃梔子,紫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各香料在滷水中的用量規律:

良姜1-1.5克 八角0.6-1克 山柰0.6-1克

草果0.6-1克 白豆蔻0.6-1克 桂皮0.5-1克

花椒0.5-1克 香葉0.3-0.6克 小茴香0.3-0.6克

梔子0.3-0.6克 白鬍椒0.3-0.6克 甘草0.3-0.5克

陳皮0.3-0.5克 香茅草0.2-0.4克 丁香0.1-0.3克

羅漢果0.3-0.5克 肉蔻0.6-1克 孜然0.3-0.6克

百里香0.3-0.6克 白芷1-1.5克 砂仁0.6-1克

排草0.5-1克 靈草0.8-1.5克 甘菘0.5-1克

香菜籽0.6-1.2克 積殼0.3-0.5克 篳撥0.3-0.6克

紅蔻0.6-1克 木香0.3-0.6克

調製方法:在吊好的高湯中加入糖色、相應的香料包、鹽、味精即成滷水。每500克滷水約放香料總量以5~6克為宜。辣味依當地喜好調整。*(以上配方由川菜烹飪大師謝昌勇提供)

各位大廚在滷味製作方面有哪些心得和技法?店裡熱賣的滷味又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ef20d4d224ee96a557519925d6c5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