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識別陌生人惡意的搭話,是孩子自救,防患於未然的關鍵

2020-01-12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文|動歷盒袁老師(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已經完全進入冬季了,很快就要到年末了。我想年底大人們都很忙,孩子們放寒假了,爸爸媽媽可能無暇顧及孩子,孩子也極有可能一個人在街頭玩。年底卻是街頭犯罪和交通事故多發期,請務必要留意寒假孩子的安全。

瞄準小孩子誘拐犯罪,很多都是從搭話開始的。因此,在家裡要告訴孩子,如何應對陌生人的搭話。

但是也常有別人的善意的搭話,所以不能一概地說「搭話=可疑人員」,孩子們必須警戒的搭話是怎麼樣的呢?

給大家介紹一下惡意搭話的特徵是防患於未然的關鍵。

可疑人員向孩子搭話有四種常見模式

可疑人員一般都是以喜迎孩子興趣為目的搭話。因為強行把小孩子帶走會引起大騷動,所以為了誘惑小孩子跟來的這種模式最常見。

根據全國的警察局公開發表的可疑人員的情報,試著把實際發生的搭話誘拐案例進行分類。

模式一:尋求幫助

例:「車站在哪裡?」「能夠幫我找下貓嗎?」「告訴我下某某店在哪吧,我不太清楚,可以上車帶我去嗎?」

模式二:用小孩子喜歡的東西來引誘他們

例:「去給你買個玩具要一起嗎?」「過來給你貼貼紙!」「過來看小白兔!」

模式三:假裝很緊急

例:「你媽媽發生交通事故了,帶你去醫院看看吧。」「你媽媽在等你,快上車!」

模式四:引誘到大人的世界裡

例:「好可愛,讓我拍張照吧!」「帶你去見明星,去嗎?」

除這些之外還能常見到「過來過來!」「喂!」這類的沒什麼意義的搭話。但是是讓孩子停下腳步,靠近的搭話模式。

把這些具體的搭話模式告訴孩子吧,讓他們有能力真的遇到可疑的搭話時,能夠驚覺是危險的,能夠防止孩子受到傷害。

判斷「這是可疑的人?」的要點

需要警戒陌生人的像「一起去做什麼!」「什麼在哪裡?」這樣的要求具體回答的搭話。

並且像「去什麼地方吧!」「做什麼吧!」這些催促小孩的搭話可能也是惡意的,需要充分注意。

像這樣被搭話時,孩子要果斷地拒絕說「不要!」「不知道!」。

由於近來的搭話非常巧妙,對於孩子來說可能無法及時做出判斷。裝作是警察故意找茬,讓小孩子難以判斷,然後說「一起過來吧!」這樣的搭話也很常見。

但是不管被誰搭話,要教會孩子絕不能跟過去。教孩子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對陌生人說「我去問下媽媽(爸爸)」,然後立馬離開。

當孩子不果斷拒絕,而是曖昧的態度時,會正中壞人下懷。

要教孩子不僅僅是靠搭話的內容來判斷危險程度,還要注意陌生人的行徑和前後情況,並且儘量不要獨自一個人行動。

年底人販子猖狂,媽媽們很容易中招,孩子辨別惡意搭話秘訣快收藏!

我是動歷盒袁老師,動歷盒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擁有家庭教育類版權245項,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於將家庭教育方法產品化、課程化、工具化。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進入我原創家庭教育和育兒產品小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BoOnm8B8wMrh2Lifg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