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股到北交所 IPO應對「掏空式分紅」公司直接亮出紅牌

2023-12-12     皮海洲

原標題:從A股到北交所 IPO應對「掏空式分紅」公司直接亮出紅牌

繼福華化學被終止IPO之後,環亞科技、南高峰等也相繼終止了IPO進程。這類被終止IPO的公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提交IPO申請之前都進行過「突擊分紅」,甚至是「掏空式分紅」,然後這類公司又通過IPO來補血。

比如,南高峰,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到2022年上半年三年又一期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473萬、5596萬、2.29億和9240萬元,而現金分紅分別為7122萬、7122萬、2.37億和4200萬元。其中,2020年、2021年度的現金分紅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而這些分紅近9成流入了公司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腰包。根據招股書,程洋湜、程洪波和程浩為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三兄弟合計控制公司87.17%股權。

南高峰一邊進行著「掏空式分紅」,另一邊卻通過IPO來補血。該公司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擬募集資金14.17億元,將分別用於新增六氟磷酸鋰項目;新增電子級氫氟酸、氟化氫銨及配套無水氟化氫項目;研發與檢測中心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其中,補充流動資金的計劃是3億元。

南高峰「掏空式分紅」分掉了4個億,卻又要通過IPO融資將3億募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南高峰的「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這明顯是拿投資者當冤大頭,因此,該公司最終被終止上市實在是大快人心之舉。

不過,儘管福華化學、南高峰等公司被終止上市了,但「掏空式分紅」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而且這類公司仍然還走在IPO的路上,甚至還從A股蔓延到了北交所市場。

比如,在A股市場,鴻星科技仍然還在推進IPO進程。這家公司在上市前同樣是採取了分光公司凈利潤的極端分紅政策。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分別實施現金分紅20528.08萬元、22047.80萬元、5500.00萬元,累計分紅約4.81億元。而同期該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只有15290.22萬元、20732.22萬元及11609.06萬元。而鴻星科技作為一家家族制企業,家族控股超過88%,其極端分紅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大量流向了家族的荷包。此次IPO,公司擬募資12.14億元,其中2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又比如,錫華科技,在2022年2月25日進行過一次大手筆的現金分紅,分紅金額高達3.5億元。這一次分紅幾乎分光了近兩年的凈利潤。而該公司的招股書顯示,此次IPO,錫華科技計劃募集資金20.5億元,其中有5.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A股IPO公司的這種做法明顯蔓延到了北交所市場。比如,最近被北交所受理的緯誠科技,同樣也玩起了先大手筆分紅後再募資補流的「套路」。 該公司2022年出現了營收、凈利雙雙下滑,但當年依然大手筆分紅近三千萬元,分紅金額幾乎等同於當年凈利潤,而後又擬通過上市募資補充流動資金5500萬元。而從聞麗君、俞波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公司 83.57%股權的股權結構來看,近三千萬元的現金分紅其中絕大部分都進入了實控人夫婦的口袋。

IPO公司之所以流行先掏空式分紅,然後募資補充流動資金的做法,究其原因在於現行IPO制度的漏洞。根據現行規定,募資可以用於還債、補充流動資金的用途,因此部分企業利用這一規定,先持續大額分紅,再募資還債補流。但IPO公司的這種做法,不僅暴露出IPO公司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的行徑,而且還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進而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這種公司,IPO的動機明顯不純,因此有必要將其拒之於股市的大門之外。

所以,對於這種IPO前進行「掏空式分紅」的公司,應明確禁止其IPO,而不是有選擇性地禁止,有的公司「掏空式分紅」被終止了IPO,有的公司「掏空式分紅」又順利實現了IPO上市,這種做法不僅對那些被終止IPO的公司不公平,而且這會讓一些IPO公司心存幻想與僥倖,以為「掏空式分紅」並不妨礙公司IPO上市。如此一來,就會誤導IPO公司在「掏空式分紅」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只有明令禁止IPO公司進行「掏空式分紅」,才會讓IPO公司大手筆分紅後再募資補流的「套路」玩不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0405cd71ac16caf861cc17a73be74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