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好吃的水果接二連三地上市,但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橘子啦~酸酸甜甜,富含維C,一個橘子相當於5味藥,秋天必須來幾個!
橘子的5大好處
01
潤腸通便
橘子含水量高,而且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對幫助消化有一定的功效。吃橘子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從而排便通暢。
02
美容養顏
橘子有美容養顏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形成,還能使皮膚變得更加水嫩。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的維C需求。
03
開胃醒腦
橘子富含檸檬酸,有助於開胃消食、生津止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速度,維持腸道健康,同時還有消除疲勞的作用。
04
降低膽固醇
研究證實,吃柑橘可以加速膽固醇轉化,降低沉積在動脈血管中的膽固醇。
05
保護心血管
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吃橘子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橘子的5大好處
別看橘子個頭不大,但它卻集五種藥材於一身,正確使用的話,真有不俗的療效。「由外向內」地向你做個介紹:
第1味:
陳皮
陳皮即橘子乾燥成熟的外皮,陳者為佳。有句俗語,「陳皮宜五臟,統治百病」。
陳皮性溫、味辛苦,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
除了做藥,煲湯時放點陳皮,也有改善湯味,去油解膩的效果。
但是,橘子皮並不等於陳皮,不能把橘子皮當做陳皮直接泡水。有兩個原因:
鮮橘子皮沒有陳皮的功效,裡頭倒還含有很多揮髮油,刺激性較高,吃完後反而會刺激腸胃。
有些果農在摘下橘子後,要先用保鮮劑浸泡後再上市,以防止細菌侵入。這對橘子的果肉沒有影響,但橘子皮中殘留的保鮮劑很難用清水洗掉,若直接用熱水泡飲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為了健康,日常若要用橘皮養生,請去正規藥店購買「陳皮」。
第2味:
橘紅
橘紅是把橘皮內層的白色部分去掉之後剩餘的表皮,即所謂的「陳皮去白」。橘紅的氣味芳香,首要功效為化痰止咳,是中老年人久咳或哮喘的首選藥。
第3味:
橘絡
剝開橘皮後,會看到橘子上有一層白白的筋絡,那就是橘絡了。
中醫認為,橘絡味苦、甘平,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的功效。在臨床上,橘絡可用於緩解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以及輔助治療「老慢支」、冠心病等慢病。在平時把橘絡泡水喝或用於煮粥都是不錯的養生食療法。
第4味:
橘核
吃橘子時,大部分人都會把橘核吐掉,其實,小小的橘核也是一種對肝腎有益的中藥材。
此外,因為橘核既能驅寒,又能止痛,因此也可以幫助女生緩解痛經,用法是用橘核泡茶。
第5味:
橘葉
橘子的「寶貝」之處除了存在於它的果實,其實連葉子也有。中醫認為,橘葉性平,可疏肝行氣,化痰散結,可用於治療「胸脅疼痛、乳房脹痛、乳腺增生、肺癰、乳癰」等疾病。
關於吃橘子常見困惑
1. 咳嗽時該吃橘子還是橙子?
天一冷,咳嗽有痰的人就多了起來,在此時,很多長輩就會說「吃幾個橘子吧,化痰又止咳」。
不過,這是不對的。橘子果肉本身不能止咳化痰,能止咳的是「橘紅」和「橘絡」,藥店裡有賣的中成藥「橘紅顆粒」就是用於清肺、化痰、止咳的。
在中醫里,橘子是一種「性溫」的水果,多吃會燥熱生火,令人肺燥,起痰生瘡。所以,如果是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還兼有喉嚨腫痛、痰色發黃的症狀,橘子吃多了不但不能化痰,反而還生痰。
但橙子就不一樣了,它在中醫里是偏涼性的,若患的是風熱感冒,則可以吃點清熱的橙子輔助舒緩。
總之,感冒咳嗽時要辯證地吃橘子,若是風寒感冒,建議吃些「橘紅」。若是風熱感冒就不要吃橘子,但可以吃點橙子。已經有「上火」症狀的人也應避免吃橘子。
2. 吃多了橘子會「上火」?
其實,這是因為甜橘子的含糖量較高,但有些人對糖的吸收功能較差,吃多了後,高濃度的糖會使喉嚨細胞中的體液滲出,從而引起喉嚨不適。
而且,口腔中的細菌喜歡在高糖分的環境下繁殖,若再加上吃完橘子後沒有及時清潔口腔,這樣就容易出現牙齦發炎的情況,感覺像是「上火」了。
橘子中含有不少檸檬酸等果酸類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口腔和胃黏膜,尤其是在空腹時食用更易出現胃部不適。
所以,一天吃1~3個橘子才是比較適宜的量,而在服藥時、飯前或空腹時就不要大量吃橘子,以免影響藥效和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