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介紹:雲南咖啡種植歷史與產區

2019-10-15   咖評

相信喜歡喝咖啡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雲南咖啡,過去,雲南的咖啡因為品質不好,大多是用來做速溶的,這也導致了雲南咖啡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然而近幾年的雲南咖啡就像是一匹黑馬一樣,慢慢的出現在精品咖啡的市場上。

一、雲南咖啡種植歷史

史可追溯到189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從境外將咖啡種帶進雲南,在一個叫做朱苦拉的地方成功種植了第一株咖啡樹時,他也許不會想到,百年之後咖啡成了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的一個亮點。

1930年後,著名僑領梁金山先生又將咖啡帶到蒲縹、羅明種植,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後在保山熱經所馬鍋晉專家的指導下,潞江等地開始大量種植咖啡,大規模種植歷史至今已近60年歷史。

年代中期,一度種植規模達4000公頃。至1997年末,全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800公頃。目前全省種植面積占全國面積的70%,產量占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產量來看,雲南咖啡已確立了中國國內的主導地位。

二、雲南咖啡分級制度

雖然雲南種植咖啡已有多年,但總體來說還是不夠成熟。其分級制度也是比較凌亂的。

1)國際常用分級標準:

按咖啡豆的大小,採用圓孔分級篩進行分級。國際慣行的小粒咖啡大小有10-20級,所用的數字是代表篩網孔徑為以該數字為分子,以64為分母的分數,單位是英寸。例如:14是指可以通過14/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生豆,19是指可以通過19/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生豆。(1英寸≈2.54厘米)

2)國內咖啡常用分級標準:

按篩孔6.5、6.0、5.5、5.0毫米分為五級。

一級:6.5毫米以上,顆粒飽滿完整。

二級:6.0-6.4毫米,飽滿,較勻齊。

三級:5.3-5.9毫米,較飽滿、稍欠勻齊。

四級:5.0-5.4毫米,有不完整米,完整占75%以上。

五級:5.0毫米以下,有不完整米,完整占30%以上。

三、雲南咖啡種植品種

鐵比卡(Typica):衣索比亞最古老的原生品種,產於衣索比亞及蘇丹的東南部,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鐵比卡。風味優雅,但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產果量少。牙買加藍山、蘇門答臘曼特寧、夏威夷可娜等優秀的莊園豆都屬於鐵比卡。鐵畢卡頂葉為紅銅色,稱紅頂咖啡,鐵畢卡屬於阿拉比卡。

卡蒂姆 (Catimor):1959年,葡萄牙人將巴西卡杜拉與提摩混血,培育出抗病力強的卡蒂姆/卡提摩,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種。

生長期

雲南小粒咖啡生長3——4年後會結果。

咖啡是一種段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開花現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種咖啡在雲南花期2——7月,盛花期3——5月。咖啡的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咖啡花壽命短,只有2——3天的時間。小粒種咖啡一般在清晨3——5時初開,5——7時盛開。

咖啡果實發育時間較長。小粒種咖啡果實成熟需8——10個月一般在當年的10——12月成熟。雨量對果實發育的影響較大,氣候條件直接影響果實的發育。

四、雲南咖啡處理法

這支豆子是水洗處理,篩選咖啡櫻桃——去除果肉——發酵——水洗——乾燥——脫殼。

咖農將採收的漿果以去果皮機將大部分的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再將帶殼豆導引至一個乾淨的水槽里,浸泡在水中進行發酵以徹底去除殘餘的果肉層,透過水洗處理,呈現明顯果酸、更乾淨口感。

五、雲南咖啡主要產區

雲南主要的咖啡種植區有臨滄、保山、德宏和普洱,這些地區生產的咖啡豆主要出口韓國,日本,越南,美國,香港,台灣和歐洲幾個國家。

臨滄

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北回歸線橫貫南部,東鄰普洱,北連大理,西接保山,西南與緬甸交界,因瀕臨瀾滄江得名,是祖國西南邊陲一顆璀璨的明珠。臨滄常年平均氣溫在 16.8℃—17.2℃之間,乾濕季明顯,日照充足。

德宏州

中國咖啡誕生地,該地區海拔1,000至1600米,占地2000公頃的咖啡種植園。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咖啡都是在這裡有機種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優質的咖啡之一。

普洱

咖啡之都,2012年,普洱種植面積為43,433公頃,咖啡收穫面積為18,000公頃,年產咖啡36,500噸,其中出口咖啡24,700噸。普洱咖啡行業有70家註冊企業,3萬戶家庭和約100萬人口。普洱茶被譽為「千年茶之城」,是中國重要的咖啡產區,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質量最好,也是國際咖啡業務的重要集散地。

保山

小粒咖啡是保山最為出名的咖啡,該咖啡在20世紀50年代末邁出了第一步,很快得到了倫敦的積極反饋,1980年的全國咖啡會議上公認其為「全國咖啡之冠」, 2010年12月,保山小粒咖啡獲得A級認證,並通過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局流程,被認為是反映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六、手沖參考

品名:花果山

咖啡產地:中國,雲南,保山

咖啡品種:Typica

生產海拔:1200M

質量等級:AA

處理方式:水洗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

杯測風味:入口豐富的果香,甜瓜,植物草本香氣,入口柔順,中段堅果,牛奶巧克力,尾段李子酸活潑明亮,兩頰生津,均衡感好,醇厚度中等body飽滿、溫度從熱到溫可以感受到酸甜的層次感,先甜後酸、杏桃、柑橘調的酸質、餘韻紅茶,些許紅糖。

建議手沖參數:

V60濾杯,水溫90度,小富士研磨4,水粉比接近1:15, 總時間2:00左右。

七、附錄:雲南咖啡結緣大事紀

第一階段: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簽訂條約結束了中法戰爭,並開放蒙自(紅河州蒙自縣)為通商口岸。1889年,蒙自海關開關,拉開了西南邊陲與外互通的序幕,頓時外商雲集,洋行接踵而至。

第二階段:1902年,一位中文名叫田得能的法國傳教士從越南將咖啡帶到雲南省大理賓川縣一個叫作朱苦拉的山村種植。時至今日,依然有那批咖啡繁衍的後代存活著,古老的咖啡樹林在晨露晚霞中訴說著百年的過往。

第三階段:1952年,雲南省農科院專家將80kg咖啡種子分發到保山潞江壩的農民手裡,數年後又大規模指導種植,這才有了此後滇緬公路沿線婆娑搖曳的咖啡樹。由於供應蘇聯的巨大需求,雲南的咖啡種植獲得了一次迅猛發展。

第四階段:1988年,雀巢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啟動咖啡種植項目等方法開始在雲南支持當地咖啡產業發展,雲南咖啡再次崛起。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農業部,專門指導、研究雲南咖啡的改良與種植,並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截至目前,不僅雀巢、麥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頭均在雲南從事咖啡業務,本土咖啡企業也逐漸發展壯大。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評 vdailycom 」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