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不是昏君

2020-05-14   狐狸先森几点钟

原标题:宋徽宗是不是昏君

说起宋徽宗,我们都知道那是个有名的昏君,因为他只顾享乐,不理朝政,才发生了靖康之变,都城汴梁被金兵攻占,北宋因此亡了国。

这个形象,一直是历史灌输给我们的,很多历史电视剧呈现的宋徽宗,也是吃喝玩乐的主。

尤其是水浒传里,宋徽宗不仅自己昏,身边的一群大臣还奸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作为亡国之君,地真不好洗,哪怕你像崇祯那样兢兢业业,国没了就是没了,做啥都是错的。

历史,并不都是非黑即白,今天我们就理性地唠唠,宋徽宗的皇帝活干得咋样。

01

宋徽宗刚登上皇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新党和旧党之间的党争。

当时的党争已经恶化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严重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

所以,宋徽宗第一件事,就是要结束党争。

这里说下这党争的由来。

这得从王安石变法说起。

公元1069年,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和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变法。

当时参与王安石变法的官员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官员就被称作“旧党”。

这场变法在客观上扰乱了北宋的政治生态。

在王安石变法以前,虽然也有政治斗争,但斗争中有一条共识,那就是不管哪一派上台,都不能搞打击报复,要容忍反对派的批评。

但王安石却破坏了这个规矩。

王安石是御赐的拗相公,谁和我意见相左,我就弄谁。

这当然不是王安石的道德问题,而是王安石出于所谓大义的考量——我的变法是为了富国民强,谁挡我,谁就于国于民不利,所以我代表国家和人民消灭你。

新法出台以后,司马光等人表示反对,王安石就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把反对派统统赶出京城。

这种行为打破了先前的共识,所以当旧党上台后,新党就又被统统赶出京城,两派互相争斗,乐此不疲。

至此,新党和旧党之间的党争就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02

1100年,18岁的赵佶继位,即宋徽宗。

新皇帝决心终结新旧两党的党争,他的想法是在两党之间搞平衡,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即位第二年,把年号改为“建中靖国”,意思是在两党中保持中立,联合两党,恢复国家的安定团结。

但树大根深的旧党可不听皇帝的,在朝堂上依旧不遗余力地攻击新党。

宋徽宗被旧党弄得不胜其烦,意识到联合政府的想法并不现实。

这样宋徽宗就面临着一个选择,选哪一派共治天下。

旧党和新党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区别:

旧党比较看重道德,喜欢说一些大话、空话;

新党却比较看重具体的行政事务。

旧党喜欢批评皇帝;

新党却相对比较听皇帝的话。

旧党和新党之间的这种区别背后有着很深的背景。

旧党的家族大多在乡村拥有大片土地,属于既得利益集团而新党依靠王安石变法的机会才得以上位,属于政治新秀。

为什么旧党那么不待见新党?

那就是因为新党的改革触动的不仅是旧党在朝廷的利益,还动了旧党家族在民间的财路,你说旧党能不跟你死磕么。

宋神宗在位时,旧党中有一位元老名叫文彦博,宋神宗有一次对他说:新法对士大夫或许是有些不利,但对于百姓又有什么不利呢?

文彦博理直气壮地说:你是和我们这些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不是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啊!

言下之意是说,你要是得罪了士大夫,那你的皇位是坐不稳的。

把两党的背景摸清了,只要宋徽宗不傻,都会选新党做自己的合伙人。

03

重用新党,成了宋徽宗的既定政策。

首先是更改年号。刚才说到,宋徽宗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这个年号其实只用了一年,随后就改成了“崇宁”。

这个年号是有讲究的,宋神宗的年号是“熙宁”,崇宁的意思就是推崇宋神宗的政策。

换句话说,就是推崇王安石的新法。

宋徽宗改变策略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任命蔡京当宰相。

当时的宰相是旧党的人,宋徽宗决心与旧党决裂,选一个新党的人当宰相,他选择了蔡京。

为什么是蔡京?

蔡京给我们的印象并不好,《水浒传》里的蔡京,那可是奸臣的代表。

其实,真实的蔡京要比这复杂得多,他在行政管理方面很有才能,尤其擅长理财。

刚刚当上宰相,他就着手改善国家财政,在浙江杭州和福建明州地区设置了市舶司,对贸易船只收取关税。

他还重新丈量了土地,并收取土地税。

蔡京担任宰相的第二年,宋朝政府就消灭了财政赤字。

在行政能力方面,蔡京还是杠杠的。

同时,蔡京还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制度,比如他建立了“居养院”,收留60岁以上无人赡养的老人,以及孤儿、残疾人等等。

他还建立了“安济坊”,专门治疗没钱看病的人。

说白了,就是福利院加免费医疗,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而这福利社会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可以说以蔡京为首的内阁,还是做到了用之于民、用之于民。

按这样说,蔡京是大大的一代名相了。

非也,作为新党,蔡京利用相权对旧党也是极力打压,排斥异己这顶帽子,蔡京是摘不掉的。

04

上面提到,宋徽宗的治国能力,还是不错的嘛。

先搞联合政府,想消除两党之争,后来发现不行,马上调整政策,启用有才能的蔡京为相,财政消除了赤字,也建立了一个福利社会。

宋徽宗也没说不理朝政啊。

你可能说了,宋徽宗玩物丧志这事,没法洗吧。

宋徽宗非常热爱园林艺术,为了建园林而搜罗的“花石纲”,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江南的方腊起义,起因就是花石纲让当地农民不堪重负,只能起来造反。

还有宋徽宗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也是非常痴迷。

宋徽宗曾经编过一套书法作品的收藏目录,叫作《宣和书谱》,里面收录了很多皇帝的书法作品,比如唐太宗、唐玄宗以及宋太宗、宋真宗。

宋徽宗还称赞唐太宗和唐玄宗在当时资助了一大批书法家,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他并不认为皇帝和书法家这两种身份有什么冲突,相反,皇帝推动书法的进步,这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恰恰是一个皇帝负责任的表现。

公元1104年,宋徽宗下令在学校教育里面增加“画学”这个科目,专门培养画家。

他还在京城汴梁举行绘画考试,考中了就可以录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官员。

如果把他的这种做法放到人类历史当中去看,我们可以看到背后更大的意义。

在欧洲中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们也曾对艺术进行大力扶持,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受到过这个家族的赞助。

美第奇家族还把一座郊区别墅改造为培养年轻艺术家的学校,米开朗基罗就是在这所学校度过了他的早期艺术生涯。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孵化器。

宋徽宗的做法和美第奇家族非常相似,中国的艺术也确实在宋代达到了高峰,一些学者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如果北宋不亡,宋徽宗建的园林里养着的那些天才艺术家们,会不会带动中国的文艺复兴呢?

这些园林书画,到底是宋徽宗的玩物丧志,还是高瞻远瞩呢?

历史没有如果,没有给宋徽宗申辩的机会。

05

靖康之难后,宋朝的老百姓和大臣,其实并没有归罪徽宗和钦宗不然南宋中兴四将就不会打着“迎回二圣”的旗号,要是这两位皇帝不得人心,你打他俩的旗号,谁给你卖命?

可见,宋徽宗的昏君的形象,其实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形成的。

在《历史上一度开放的中国,是如何走向内在的》这篇文章里,我们提到了,南宋初年,旧党得势,因为江山是在新党执政时丢了,新党也没脸去争,所以朝廷上出现了批斗新党的热潮。

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就被打成了奸臣佞吏。

旧党在南宋秉持的思想是程朱理学,理学的特点就是保守,而启用新党的宋徽宗,自然不被他们待见。

加上传统儒家一向将节俭视为美德,作为皇帝更应该带头节俭。

而宋徽宗大兴土木建园林、搞书画艺术,在传统儒家看来就是浪费钱财不务正业的做法,旧党得势后,当然也会批判一番。

写于元朝的《宋史》,里面专门设了一个《奸臣列传》,把蔡京也列了进去。

《宋史》还把宋徽宗也写成一个无可救药的昏君,给他的评语是:宋徽宗什么事都做得好,就是不会做皇帝。

宋徽宗就这样被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甚至到了明代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还把宋徽宗列成了反面典型。

他编写了一本叫《帝鉴图说》的教科书,供只有十岁的万历皇帝阅读。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古代帝王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宋徽宗痴迷道教、艺术,耽误国事,警告小皇帝不要学他。

张居正的这本书很受欢迎,曾经多次修订,这使宋徽宗的形象进一步固定了下来。

于是,我们心目中的宋徽宗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

在新党代表人物蔡京的带领下,国家的财政和民生都得到明显改善。

但旧党得势后,掀起了批判新党的浪潮,而作为新党的支持者,宋徽宗也不会得到什么好话。

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则直接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于是,他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被扣上玩物丧志的帽子。

而宋徽宗的一切成就,都毁于“靖康之难”,没有这场战事,后世对他的评价,可能会截然相反。

而这场改变宋徽宗命运和导致北宋灭亡的战事,是怎么发生的?

明天我们来聊聊汴梁之围。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