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一个人,从小没接受过教育,童年随父登台演出,13岁名声大振,轰动开封,从此后唱了一辈子主角,无人能替。她脾气火爆,曾怒而挥刀,差点砍伤自己的女儿;她捐钱、捐拖拉机,还捐了一架战斗机。邓小平用激将法助她入党,习仲勋交代儿媳特意看望她。她就是一代“豫剧皇后”——“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拿起刀向女儿砍去的戏痴
说起常香玉,可能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她唱过的戏。那句选自豫剧《花木兰》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相信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说不定一开口还能跟着唱出来。这部《花木兰》就是由常香玉的丈夫陈宪章编剧,常香玉本人亲自演出的经典豫剧剧目。
常香玉《花木兰》扮相
常香玉一生秉持“戏比天大”的原则做人、唱戏,甚至把唱戏融入到了个人生活当中。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是常香玉夫妇二人公认的天生唱戏的料,好嗓子、好模样、好扮相,还有一定的天赋,但没想到的是,常如玉始终不愿跟母亲学唱戏。
常香玉全家福
有一次,常香玉演出后回到家,又提起了常如玉不愿意学唱戏的事情,并且她当时言辞有些激烈,这让常如玉听来觉得非常刺耳。于是,一向被母亲严加管教的常如玉那天一反常态,竟和母亲顶了几句嘴。这让常香玉大为震怒,冲到厨房拿起菜刀就向常如玉砍去。陈宪章赶忙拉住愤怒的常香玉,并且大喊着让常如玉快跑。常如玉见状连忙跑走,数天没有回家。
常香玉小女儿常如玉
后来,常香玉和女儿常如玉因此很久没有说过话。常如玉到了美国之后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也同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既充满了期望又有些严厉。此时,常如玉才明白了当年母亲的良苦用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年在异国他乡生活的经历,常如玉愈发能够理解到母亲所做的事业是多么伟大。她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
常香玉和孙女“小香玉”
正当母亲需要把常派唱法传承下去时,常如玉毅然丢下国外的一切回到母亲身边,年近五十岁的常如玉,在母亲的陪伴和教导之下,终于开始学戏了。
战斗机以她的名字来命名
在我国抗美援朝的军队战斗机当中,有一架是以常香玉的“香玉剧团”命名的,这是因为,这架战斗机正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全国巡演180多场,耗时半年多的时间才攒到钱买下来并捐献给志愿军的。
“香玉剧社”号战斗机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满腔爱国情怀的常香玉萌生了捐献飞机的念头,这个想法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丈夫陈宪章的支持。当年,一架战斗机价值旧币15亿元,在当时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许多人知道了常香玉捐飞机的想法,认为这完全是她的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向来敢作敢为的常香玉却真的做成了。
“常香玉号”战斗机
1951年8月3日,常香玉和丈夫带领香玉剧社的全体演职人员踏上了这条捐献义演的漫漫长路。他们不畏严寒酷暑,天天都在赶路,也天天都在演戏。
半年的时间,她和她的香玉剧社连续演出180场,走过万余里的路,终于实现了她的想法。他们筹集的义款除了够买一架战斗机之外,还余出不少。常香玉把这笔钱一分不差地都汇给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看着为了这件事一直陪伴她奔波劳苦的丈夫时,常香玉再也没忍住,扶着门框大哭起来。
常香玉赴朝慰问演出
后来,这架战斗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常香玉和她的剧团的光荣举动也被载入史册。
被国母探望的“人民艺术家”
捐献战斗机一事不仅让常香玉收获了来自中国人民和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感谢,也让她收获了与习仲勋的友谊。当年,在常香玉提出捐献战斗机一事时,作为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就曾大力支持并帮助常香玉,也因常香玉此举而对她大为欣赏。后来,两人渐渐成为了好友。
习仲勋曾向毛主席推荐常香玉
1990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举行了建台40周年的大型庆典,在邀请的著名艺术家当中,习仲勋的儿媳彭丽媛在列。在彭丽媛离京赴豫前,习仲勋特意交代儿媳演出后一定去看望他的老朋友常香玉。尽管当时彭丽媛的工作十分繁忙,时间也格外紧张,但她还是挤出时间,带了些礼物来到常香玉家中看望,并转达了习仲勋对常香玉一家的关切。常香玉和习仲勋的这份友谊长达四十余年,深厚而真诚,久久绵延。
“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2004年6月,常香玉因重病不治结束了她的“艺术人生”,7月,她被国务院追授“人民艺术家”称号,她的经典唱段至今还被不断传唱,她也为我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