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前的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演员自带服装,现场直播,观众互动,竟然都是因为没钱

2020-01-07     人民艺术家杂志

说到过年,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美好的记忆,而这其中最有仪式感的,恐怕就是每年除夕夜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了。尽管近年来,央视春晚的表演越发平淡,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一家人还是会坐在电视机前,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

与现在斥资千万、场面宏大的春晚相比,37年前,在不到600平米的演播厅里,在不到200位观众面前,仅仅60多人便撑起了中国第一场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那是一场非常简陋甚至有些“土味”的晚会。

整场晚会几乎没有什么花费,场地布景现成,主持人和嘉宾服装自带,没有焰火也没有专业灯光,唯一的一笔花费便是猜谜奖品——1000本蓝色笔记本,共500元。晚会主持业余,节奏松散,节目比例失调,仅有的几台摄像机还经常失焦。

第一届央视春晚非常简陋

但就是这样一场并不完美的晚会,却成为惨痛岁月后第一次全国性的文艺狂欢,开启了3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先河。

“就现场直播!同意马季、姜昆上!”

1982年11月的一个下午,时任央视文艺部歌舞组导演的黄一鹤被叫到台长办公室,得知要举办一次迎春晚会。台长的要求也很简单——尽力办好,要有新意,能够吸引观众。

第一届春晚总导演黄一鹤

黄一鹤出来后,便组织团队开会。会上有人提议,请观众参与晚会活动,进行电话点播和有奖猜谜。但要有互动,就必须现场直播。

央视1958年开播之初,所有的节目都是直播的,但随着特殊时期的几次直播意外和停播事故,复播之后,连《新闻联播》都是录像播出。恢复直播,这个决定非同小可。黄一鹤当即向上级请示,第二天一早,台长回复:“就现场直播!”

其实,同意恢复直播,台长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为没有钱做录像了!当时录像机技术刚起步,一个磁头就要3万美元,要保障日常节目的录像播出,实在是没有钱弄晚会了。”

前央视台长王枫(左一)

得知提议被批准,导演组更加期待大展拳脚,办一场让观众满意的晚会,因此对于主持阵容的选择也更加慎重。

多年的《新闻联播》录播习惯,使得播音员风格稳重却不善临场应变,晚会直播对于他们来说压力不小,导演组想到了更擅长临场发挥、活跃气氛的相声演员。

相声演员擅长临场发挥(从左至右:姜昆、赵炎、马季)

当“马季、姜昆加入主持阵容”的消息一传出,央视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相声演员当主持人不够庄重”,“相声演员格调不高,不仅会使晚会流于庸俗,弄不好还会出政治问题”,“马季太俗,姜昆太嫩”……

但出于整体考虑,导演组还是力排众议,让马季和姜昆挑大梁,并找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兼导演王景愚以及著名演员刘晓庆,组成了春晚历史上第一套主持阵容。

春晚主持阵容(从左到右: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1983年2月12日20点,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正式拉开帷幕,四位主持人同台亮相。

李谷一争分夺秒献唱

晚会第一个节目就是李谷一的独唱《拜年歌》。整场晚会中,李谷一一共演唱了9首歌曲,创下了“春晚演唱歌曲最多歌手”的纪录,直到现在仍没有人能超越。

李谷一共演唱9首歌曲

然而,能邀请到李谷一参加春晚,节目团队可是费了大功夫。

大年初一当天,李谷一所在的中央乐团要在深圳剧院有一场面向港澳地区的大型表演,李谷一作为招牌演员,必须到场。

那时深圳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机场,去深圳必须过两条河和边防安检,参加完春晚演出,在一天之内马上赶到深圳演出几乎不可能。

李谷一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歌手

节目组与中央乐团的领导开了两天的电话会议,但乐团始终不愿意放人。李谷一是当时全国最火的歌星,这场别开生面的春晚直播,要想成功,李谷一必不可少。

最后,节目组求到了公安部。公安部决定,等李谷一春晚的表演一结束,马上由央视派专车将她送到首都机场,乘坐上午8点多的飞机飞往广州白云机场,到广州后,再由广东公安厅的专车护送,一路免检过边防,直达深圳剧院,以确保中央乐团在当天晚上的演出。

无实物“吃鸡”征服观众

当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刚刚开始展露头角,马季、姜昆、赵炎等人的相声顶起了半边天,而王景愚的哑剧《吃鸡》和严顺开的戏剧小品算是最早的央视小品的雏形。

哑剧《吃鸡》是一部“历史悠久”的作品,早在1963年的元旦晚会和之后央视举办的“笑的晚会”上便表演过。

王景愚表演哑剧《吃鸡》

作品的灵感源于王景愚的一次吃鸡经历,有一年他在广州吃罐焖鸡,鸡肉不太烂,吃起来非常费劲,于是他便创作出了这个小品。

据说,1963年演出的时候,坐在台下的周总理和陈老总曾经笑得眼泪直流。但是,随后的特殊岁月里,这部没有主题的哑剧小品,因为“无缘无故地笑”,被评判为“笑里藏刀”,王景愚也因此多次受到批判。

所以,当导演组邀请王景愚在十几年后重新表演这部作品时,王景愚仍然心有余悸。

鸡肉不烂,吃起来费劲

姜昆拿自己因《如此照相》被批判的经历安慰王景愚,马季也苦口婆心地开导:“十几年时间,老百姓都没怎么乐,为什么这几年相声这么受欢迎?就是大家需要欢乐嘛。咱们搞晚会胆子要大点儿,让大伙儿乐了就好。”王景愚还是没有松口。

直到导演组找到台长,获得了台长的亲笔批示,王景愚才放下了思想负担。

王景愚肢体动作夸张搞笑

春晚当天对于这个小品的串场也很有趣。晚会期间,姜昆不停地在喊着肚子饿,走来走去找零食。

斯琴高娃和严顺开表演《逛厂甸》时,斯琴高娃看中了王景愚手里端着的烧鸡,嚷着要买,王景愚不卖,两人正吵着呢,没想到姜昆把烧鸡偷到了手。

王景愚丢了烧鸡,气冲冲地去找马季评理,马季刚要说话,嘴里便被姜昆塞了一块鸡肉。马季一改要“主持公道”的态度,回过头批评王景愚:“没有鸡你就不能表演了?老演员嘛,就来个无实物表演嘛!”

王景愚、姜昆找马季评理

就这样,王景愚“无奈之下”进行了一番无实物表演,“歪打正着”红遍了大江南北。

《乡恋》解禁,晚会推向高潮

本届春晚的一大特色便是与观众互动。为此,节目组特意准备了四台电话,随时接听观众来电。

晚会开始不久,负责电话记录的小姑娘就端着一盘子的点播条送进了导演间,总导演黄一鹤随手打开一看,几乎都是点播《乡恋》。

几户人家凑到一起看春晚

这首诞生于1979年的歌曲,随着电视剧《三峡传说》的热播在群众中红极一时,却受到文艺界的点名批评,成为“禁歌”。如果在春晚舞台上公然演唱这首歌曲,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黄一鹤不敢擅自决定,暗示小姑娘去找坐在观众席的时任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吴冷西看后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把盘子放到了面前的桌上。没过多久,小姑娘又送来一盘点播条,吴冷西一看,还是点《乡恋》。

等到一连四五盘送来,吴冷西实在坐不住了。他在过道里走来走去,即便身为广电部部长,他也没有权利将这样一首歌在春晚上解禁。可面对这么多点播条,如果不唱,又会把观众激怒。

末了,吴冷西拿出手帕擦了把汗,走进导演间,沉默了一会后跺了跺脚:“黄一鹤,播!”

李谷一演唱观众点播歌曲

节目组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兴奋,由于事先根本没有想过能表演这首歌曲,黄一鹤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家里有《乡恋》磁带的技术人员,托人家跑回家去拿。

当时演播现场的人并不知道这些事,李谷一不知道要唱《乡恋》,现场的观众也不知道。二十多分钟后,主持人姜昆走上舞台,点了一大堆热心观众的名字,然后说道:“他们点播《乡恋》,大家欢迎她唱一下好不好?”

站在姜昆身边的李谷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伴奏声音一出,李谷一眼含热泪,怀着自己的深情,再一次唱起了这首使她遭受了无数委屈的《乡恋》。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她满怀感慨,说自己当时心里只有三个字——“解禁了”。

李谷一深情演唱《乡恋》

《乡恋》无疑是这场晚会带给大家最大的惊喜,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2月13日0点30分,总时长四个半小时的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落下了帷幕,总导演黄一鹤早已满头大汗,连贴身的秋衣都湿透了。

第一届春晚演播室现场观众

这场晚会,开创了太多“第一次”,“吃鸡”和“乡恋”成为街头巷尾邻里街坊谈论的热门话题,刘晓庆的一身红衣,引领了中国女性的穿衣风潮,金鸡、百花双料影后斯琴高娃竟然在舞台上伴舞……一切一切都在向观众证明,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

“晓庆衫”引领时尚风潮

晚会结束后,中央台收到了大量观众来信,评价央视是“人民自己的好电视台”。导演黄一鹤哭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也哭了,他们顶着巨大压力策划的活动,终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没有比这更高的嘉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3SFgm8BMH2_cNUgFav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