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几个爬墙堵烟囱、打赌耍赖的熊孩子,却影响了一代人

2020-04-24     人民艺术家杂志

一个率真机灵、人小鬼大的孩子,性格倔强、淘气任性,摔跤输了要咬人,被小朋友奚落了就去堵人家的烟囱……拍摄于五十六年前的电影《小兵张嘎》的小主人公嘎子既叫人忍俊不禁又让人肃然起敬,至今仍令人难忘。那一幕幕经典片段如今还不时地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战争题材儿童片中的经典。

电影《小兵张嘎》海报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成长为小八路的嘎子

《小兵张嘎》的创作者是著名军旅作家徐光耀,为了驱散成人世界的纷争所带来的困顿与烦恼,徐光耀决定用创作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将创作的目光转向了天真活泼的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张嘎”。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一身泥巴的嘎子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偷偷看奶奶烙饼

当谈及是如何将“嘎子”的形象塑造得如此真实生动的时候,徐光耀回忆起来:

小时候,我很羡慕“嘎子”的性格,于是就很喜欢和有“嘎子”性格的孩子交朋友,渐渐地,我的脑海里就积累了很多“嘎人嘎事”。其实这个形象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我脑子里酝酿了多年。随着我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素材,“嘎子”的形象便在这种丰富的材料中日益生动起来。

视频加载中...

电影版《小兵张嘎》由著名导演崔嵬执导,于1963年发行后风靡南北。聪明勇敢的嘎子以及影片中其他几个儿童的形象,影响了整整一代小观众。

电影《小兵张嘎》工作人员合影照片

影片的成功在于保留了孩童天真童稚的气息,又“嘎”味十足,招人喜爱。其实儿童在表演中很可能因为过重的表演痕迹而变成“小大人”,张嘴就是成年人的口吻。崔嵬为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一反常规地取消了对词与排练,从进剧组的第二天起,就让演嘎子和胖墩的小演员都脱光膀子,赤脚和白洋淀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让演玉英的李小燕去划船。这让小演员们十分开心。在最初的十多天里,崔嵬始终不给小演员们排练,相反,他跟他们一起游泳,组织他们和当地孩子摔跤。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放松了心情,将生活中的真实一面展现在了银幕上。这些孩子不仅有英雄的一面,也有成长中的稚嫩,他们先是一群孩子,其次才是小革命者。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嘎子与胖墩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嘎气十足”的小兵张嘎

影片将张嘎的苦难和个体的成长,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成长作为电影表现的重点。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奶奶被抓时嘎子悲愤欲绝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终于见到偶像罗金宝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不肯把枪上交时的倔强

《小兵张嘎》完成了一个苦难儿童成长为革命小英雄的典型表述,将小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其中既有他的英雄行为,如打晕伪军,把油泼在自己衣服上点燃炮楼,端掉敌人的炮楼等,又有他年幼无知的幼稚、冒险与冲动的举动,如爬上人家屋顶堵烟囱,喜欢拿着小木枪比比划划,从俘虏身上缴到一支真枪后就洋洋得意等。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向小伙伴炫耀自己缴获的枪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把木枪送给胖墩

电影《小兵张嘎》剧照,嘎子正式成为了八路军小战士

嘎子在经历了一次次革命洗礼之后,终于成为了真正的小英雄,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孩子到革命战士的真正转变。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每一个时代的固有特性在儿童的天性中都能得到纯真的复活,从而产生永久的魅力。上述电影的表现画面,既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儿童成长的一种想象性狂欢,又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指向性,引导着儿童的成长。小兵张嘎恰恰就表达着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民族理想,具有引导当下儿童成长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M-S03EBnkjnB-0z5rx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