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七大古都

2019-08-16   丹枫飞云

河北考古界人士将邢台商都、易县燕下都、平山县中山灵寿故城、赵国故城邯郸、临漳县邺故城称为河北省的“五大名都”。但在河北之外,这些“名都”就像内敛的河北人一般默默无闻。笔者在这里加上张北元上都、定州中山都,凑成河北版的七大古都,一一简要介绍如下:

一、元中都——张北

建都朝代或国家:元朝

建都时长:约51年

元中都位于河北张北县,处在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道上,元代曾与元大都(北京)并称,始建于元大德11年(1307年),至正18年(1358年),宫室被红巾军烧毁,只留下城墙遗迹。元中都是蒙元四都(和林、上都、大都、中都)之一,属于陪都性质。

二、燕下都——易县

建都国家:燕国

建都时长:约61年

易县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城东南2.5公里处,西倚太行山,南临易水,相较燕国都城蓟,燕下都的军事作用更为突出。学界一般认为:燕国从上都迁至下都,时间约在春秋晚期燕文公时(公元前554—前549年)、战国燕昭王时期(公元前335—前279年),是燕下都最繁荣的岁月,建都时长约61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方就位于此。

三、中山古都1——定州

建都朝代或国家:中山国、后燕

建都时长:约17年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时长约6年。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公元397年,北魏拓跋珪南下,大败后燕军后燕灭亡,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时长约11年。

四、中山古都2——平山灵寿故城

建都国家:中山国

建都时长:约61年

离燕下都约230公里的地方,有一处灵寿故城遗址,是中山国战国晚期都城,虽然名为“灵寿故城”,但其主体部分不在灵寿县,而是在平山县。灵寿故城发掘,逐步揭开中山古国的神秘面纱,1974年,河北文物工作者在平山县上三汲村一带,勘察了中山灵寿故城遗址。

五、赵国古都——邯郸

建都朝代或国家:赵国

建都时长:约158年

赵邯郸故城,是战国赵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分郭城与宫城两大部分。宫城即赵王城,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郭城即大北城,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地面遗存有铸箭炉、梳妆楼、插箭岭、王郎城等夯土墙。赵王城内有布局严整的龙台、将台等夯土台,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显示了战国时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六、六朝邺都——临漳

建都朝代或国家: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建都时长:约86年

临漳邺城,漳河畔“六朝古都”繁华落尽 位于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邺城遗址(并包括位于安阳的一部分),曾是曹魏(213-220)、后赵(335-351)、冉魏(350-352)、前燕(352-370)、东魏(534-550)、北齐(550-577)等6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最初,魏王曹操大规模营建该城,将其作为王城,曹丕称帝后仍以邺为“五都”之一,此后十六国的后赵、冉魏、前燕,以及北朝东魏、北齐均以邺城为都。

七、五朝古都(商都)——邢台

建都朝代或国家:商朝、西周邢国、战国赵国、秦末汉初常山国(赵国)、后赵

建都时长:约800年

邢台市具有3500余年悠久建城史,是先商之源、殷商之都、邢侯之国,是河北省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共有五个国家或朝代于此建都,被誉为“五朝古都”,其中商朝祖乙所迁邢都约136年,西周和春秋为邢国之都约500余年,战国时期为赵国信都约 133年,秦末汉初为常山国(赵国)国都10年,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后赵襄都18年,邢台为都约800年。此外这里还是战国初期赵襄子的采邑及北周赵王宇文招所封赵国之都。像祖乙迁邢、邢侯搏戎、胡服骑射、破釜沉舟、鹿死谁手等历史典故分别发生于邢台五次为国都时期。

商朝历史地图——邢都

西周邢国

后赵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