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四位封王的河北人

2019-10-18   丹枫飞云

元朝时期汉族人能封王的屈指可数,其中籍贯今河北省的就有四位,虽然是追封,依然难能可贵,其中武将三位、文臣一位,并且还有一对父子档。

这三位武将分别获得武将最高等级的谥号“忠武”,历史上仅诸葛亮、尉迟恭、郭子仪、岳飞、常遇春等寥寥数人获得此谥号。

这一位文臣获得了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文贞),历史上仅仅魏征、宋璟、范仲淹、曾国藩等寥寥数人获此谥号。

1、镇阳王(追封)——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累赠太尉、太师,谥号“忠武”,追封为镇阳王。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省廊坊市)人。史天泽为史秉直第三子,元太祖八年(1213年)秋,铁木真麾下骁将木华黎进至河北,史秉直率数千人到涿州(今河北涿县)迎降。木华黎令史秉直仍统率其族众,屯驻霸州(今河北霸县),并以其子史天倪为万户,史天泽则任帐前总领。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汗马功劳,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主要功绩:镇压反蒙义军,攻伐金朝,破武仙破蔡州、伐南击宋等。

2、常山王(追封)——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作为大元帝国的总设计师,在蒙元初期政坛,在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刘秉忠早年习儒学,后入道教,转拜虚照禅师为师出家邢州天宁寺为僧,法号子聪,被海云禅师推荐入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与军政要务。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元初著名的宰相和一代成宪,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在元初文坛占有一定的地位,又精通易经和奇门遁甲,对堪舆学贡献很大。是佛教刘太保宗创始人和道教奇门遁甲六丁神祠开坛阐教大宗师,同时又被奉为儒家先贤。虽位极人臣,但宅居素食、淡泊一生。

刘秉忠随元世祖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即位,拜为光禄大夫、太保,领导中书省政事。元世祖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国号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的由来。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至元十一年八月,刘秉忠安然端坐无病而卒,年五十九岁。

至元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主要功绩:劝诫皇帝爱民戒杀、以汉法治理天下,规划建立大都、上都,议改蒙古为元朝,设计元朝体制朝仪官制等。

刘秉忠画像

北京卢沟桥边的刘秉忠墓

3、汝南王(追封)——张柔

张柔(1190年~1268年),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时将领,字德刚,涿州定兴(今保定市定兴县)人,金末元初时期中国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

初任金国的定兴县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兴府事。太祖十三年(1218年)与蒙古军战于狼牙岭,兵败被俘,降于蒙古。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是一位勇敢善战的将军。归顺蒙古后即为蒙古前驱,首下雄州、易州、安州、保州,然后驻兵满城,以其做为进一步发展的据点。

太宗四年(1232年),奉调伐金,随速不台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太宗十四年(1234年),张柔入觐窝阔台汗,升万户,兼管军民,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宪宗九年(1259年)从忽必烈攻鄂州。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诏班师。中统二年,受封为安肃公。至元四年进封蔡国公,第二年(1268年)去世。元初汉人勋臣中,张柔与史天泽一样,都被称为“拔都”(英雄)。后赠太师,谥武康。延祐五年(1318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主要事迹:建保州城(今保定),伐金,汴京(开封)之战。伐南宋,鄂州(武汉)之战,等等。

3、淮阳王(追封)——张弘范

张弘范(1238—1280年),元初大将,张柔第九子,字仲畴,今保定市定兴县人。张弘范是汉人,其父张柔在蒙古进攻金国时投降蒙古,成为蒙古汉军大将。张弘范1274年参加围攻襄阳之战,献计断宋军粮道。后作为元军先锋,随伯颜攻宋,是忽必烈灭宋之战的主要指挥者。 献策乘南宋新败的混乱局面,长驱急攻灭宋。1278年,张弘范率军进攻闽广。打败文天祥军,在五坡岭俘虏文天祥。 1279年,在崖山以500艘战船歼灭张世杰宋军战船千艘,灭亡南宋。有意思的是崖山之战的对手张世杰是涿州人,正好也是张弘范的河北老乡。

官居江东道宣慰使,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月十日病死,时年四十三岁。元世祖赠予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予谥武烈。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9年),加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予谥献武。

主要功绩:灭宋,献计策长驱急攻灭宋,参加襄阳之战,崖山之战等,俘虏文天祥,战败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