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民歌手朱之文因为家门被踹,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1年成名以来,这位农民歌手便争议不断。在朱之文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的两面性。一方面朱之文因为在农村生活四十多年,他身上处处洋溢着一个农民的醇厚和质朴。一方面他却进入了和农村生活截然不同的娱乐圈,成为了一位拥有顶级流量的另类明星。而他身上的乡土气息,很难让大众将娱乐和他联系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2011年时,当朱之文身披绿大衣,凭借着以假乱真的演唱了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而名声大噪。从此娱乐圈多了一位“大衣哥”,农民中出了一位偶像朱之文。
朱之文最早成名是因为参加了山东卫视的选秀节目《我是大明星》,在这个节目中,朱之文凭借一件绿大衣亮相,而随后他浑厚的歌声,彻底征服了观众。在成名之前,朱之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而这一年朱之文已经42岁。在农村的很多地方,42岁已经成为爷爷了,而这一年朱之文的命运却刚刚迎来转机。凭借这次“大衣亮相”,朱之文先是成为了网络红人,之所以很快成为网络焦点,是因为朱之文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以及他深厚的音乐造诣。
能够把音乐作品演绎得如此传神的朱之文,其实并没有学过一天音乐专业课,不仅如此,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朱之文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便辍学了。为了生活,朱之文和很多普通的农民一样,一边在家帮助家人干农活,一边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但是这个过程中,朱之文一直没有放弃音乐梦想,他在地摊买来和音乐相关的书籍,自学了很多音乐知识,凭借这些知识,以及天生的好嗓子,朱之文慢慢练就了唱歌这一才艺。
但是为了生活在务农和务工之间奔波的朱之文,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凭借唱歌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成名之前,朱之文根深蒂固的以为,自己会和大部分父老乡亲一样,守着这片土地,“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
后来忽然成名的朱之文,意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个过程他不仅仅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且他还忽然有了很多钱。这个突然的变化,让朱之文的人生多了无限个可能。一时间网络上也传出了很多关于他的虚假新闻,有的说朱之文离婚了,有的说朱之文在县城买了房子。后来在做客一些节目时,朱之文对这些传言进行了一一回应。并表示“出名不出轨”。而且在出名之后,朱之文并没有离开他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甚至他的饮食、衣着习惯,也并没有非常大的改变。虽然平日要参加不少文艺活动,但是他一旦有时间便回到农村老家,过起和以前没有变化的农村生活。
成名后的朱之文依然渴望过着曾经简单的生活,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找回从前的感觉了。古人有句话,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朱之文的成名,正应了这句话,出名后的朱之文,有钱了。但是他也迅速被很多人“盯”上了,特别是村里的老乡们。在朱之文成名早期的采访视频中,朱之文和村里人的矛盾,因为他的成名而日渐激化。很多村民认为朱之文出名了,应该给村里做贡献。虽然朱之文也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但是村里人依然不满足,希望在朱之文处得到更多。
面对这一切,朱之文的想法很朴实,他觉得自己虽然出名了,但是也是一个正常人,也有正常人的情感。虽然他不拒绝别人借钱,但是在感情上他渴望得到认同。他曾举例说明,有人借过6、7次钱,但是却一次不还。而如果朱之文一旦拒绝借钱,对方就会和朱之文划清界限,这种现象让朱之文无法理解,因为朱之文自己曾经也很穷,他也经受过生活的挫折和苦难。所以朱之文很明白没钱时物质上匮乏的尴尬,但是他却不知道,有些人思想上也是贫瘠的,他借出的钱可以帮助他们物质上的匮乏,却无法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贫瘠。
在这样的境遇里,朱之文依然尽力的为周边的人做些实事,做些力所能及,能够惠及大众的事情。比如这次疫情期间,朱之文就在第一时间向武汉捐献了20万现金,随后他又向家乡捐出了20万现金。有人说朱之文在“作秀”,但是相比于很多只会动动嘴皮子的人,朱之文的这场“秀”做得很实在。换言之,朱之文现在已经是一名娱乐明星,他将自己做的好事拿来宣传,以换取一定的热度,本身也很正常,只要他所代表的价值观是正面的,是向上的,又有多少不可以呢?
而前几日,朱之文家门更是在众人的起哄声中被踹开,这次事件又将朱之文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他的议论又开始变得沸沸扬扬。有的人对朱之文表示同情和支持,有些人则认为是朱之文在借机炒作,而更有人质疑朱之文的生活环境竟然如此“恶劣”,他为什么不选择离开老家呢?在众人的质疑声中,朱之文四个字“故土难离”回应了为什么不离开老家。
很多年轻的网友会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朱之文,其实他们没有想过,朱之文成名时已经42岁了,人到中年,他早已经习惯了农村的生活。而在他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出名成为明星,他自然也没有设计过自己成为明星之后的生活,所以他唱歌,出名,仅仅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困境,并不是努力要成为一个明星。在这样的心态支持下,朱之文主观上并不想离开农村老家。
而且在内心的深处,朱之文是一名原生态农民,他只想本本分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他在成名后,更多的是被舆论推着走,而不是在引领着舆论走。所以朱之文经常会无意中陷入一些莫须有的舆论中,也不足为奇,毕竟他自己不懂得如何驾驭舆论。但是在朱之文成名之后,很多人却希望借助朱之文的名气,做些宣传。更有一些综艺节目,通过朱之文接受采访时所表现出的憨厚,来增加收视率。
这些并不是朱之文自己刻意为之,而是很多人对朱之文的评判标准改变了,人们想看这个网络“名人”的笑话。其实朱之文变了吗?用他自己的话说,朱之文从来没有变过,而改变的,只是周围人看待朱之文的眼光和标准。所以农村老家人的眼中,朱之文已经不是曾经的“之文”了,而在大众的眼中,朱之文也早已不是那个土土的“大衣哥”了。但是朱之文还是那个为了生活奋斗的中年男人,他仅仅是在一次关乎命运的赌注中,赢了上帝的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