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寒冬到来之前,对鸡舍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维修,堵死墙壁裂缝,更换门窗玻璃,预备好过冬使用的薄膜、草帘子,半开放式鸡舍应及时拆除凉棚,安好封装塑料薄膜的支架。同时还要搞好供暖设施的准备与安装,特别是使用燃煤炉取暖和使用火炕育雏的养鸡场,一定要重视检查烟道和烟囱,发现漏烟、漏气时,及早封堵、更换或进行改造。规模化养鸡场还要备足常用的药物,添购必要的青绿多汁饲料。
二:调整日粮配方
冬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鸡体消耗能量较多,适当提高鸡饲料的能量水平,一般可高出正常标准的5%~10%,除提高能量饲料的比例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动物油脂,如果条件许可,也可在蛋鸡饮水中添加适量红糖。
经过漫长产蛋期和炎热夏天的考验,冬季产蛋鸡体力疲乏、体质下降,此时应多喂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保证尚未换羽的鸡继续产蛋,促进已换羽的鸡迅速长全羽毛,尽早恢复产蛋力。
在鸡饲料中加入速补21,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00毫克,或添加小苏打,用量为饲料量的0.10%~0.15%,不仅可以提高鸡的产蛋率,还能增加蛋壳厚度,防止因蛋壳破损而造成经济损失。为补充维生素,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胡萝卜或青萝卜,萝卜可切碎,临用前搅拌在饲料中。
强效鱼肝油搭配使用,生产性能提高显著。
三:合理调整群体
及时淘汰老鸡群中的低产鸡和新鸡群中的瘦弱鸡。应将已经换羽完毕的母鸡分出,形成新的群体,重点保留冠髯鲜红、耻骨间距大、肛门湿润松弛、腹部柔软有弹性的母鸡。
但平养鸡群在进行群体调整时,放入新鸡会破坏原来的安定格局,常发生争斗,因此,调整鸡群时要控制好群体数量,一般以100~200只为宜,合群后还要认真观察,及时制止啄斗现象,对于有争斗强烈的母鸡和已经被啄伤的母鸡,应单独进行笼养。
四:注意补充光照
为维持产蛋鸡正常的产蛋曲线,对产蛋鸡应适度补充光照。每天可开灯2次,第一次在凌晨4:00~5:00开灯,照至天亮后关灯,第二次在天黑时开灯,照至晚上8:00~9:00时关灯,雨雪天气光线不足时,白天也可开灯补充光照,要保证蛋鸡的光照时间每天都稳定在16小时
五:搞好环境消毒
冬季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因此,环境消毒、用具消毒、饮水消毒同样十分重要。封闭式鸡舍每周仍须进行1次带鸡空气消毒,可用0.5%强力消毒灵喷雾,舍外环境可使用10%~20%石灰水粉刷消毒,或使用3%~4%烧碱喷雾消毒。
鸡舍内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器具,可用0.01%菌毒清或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溶液浸泡消毒。打扫粪便用的车辆、扫帚、铁锨等用具,也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六:做好防疫工作和预防程序
疫病预防的主要原则是搞好环境消毒、及早进行免疫接种,要对照免疫接种计划表、免疫接种记录表和秋冬季鸡常发病免疫程序,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和分析,对超过免疫保护期的鸡群、没有接种的鸡群、免疫效果不好的鸡只,都应根据当地疫情实际,及时补种疫苗,以便堵死防疫漏洞,保证鸡群安全度过冬季。
七:重视观察粪
粪便的形态特点,十分典型地反应着鸡群的健康状况,冬季管理鸡群一定要重视观察粪便的形状和颜色,从中找出发病的原因。雏鸡排白色糊状、有腥臭味的粪便,且肛门周围的绒毛上常粘着白色或石灰样粪便,或粪便结块堵塞肛门,证明患有白痢病。
鸡患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时,粪便呈白色,有时呈糊状并粘于肛门周围;患马立克氏病、伤寒、新城疫、霍乱等疫病时,粪便多呈绿色;鸡患感冒、肠炎病时,粪便外面常包着黏液性外膜,并带有血迹,患球虫病时,粪便也带有明显的血红色。鸡患白血病、大肠杆菌病、曲霉菌病或饲料及药物中毒时,多呈腹泻状;鸡患蛔虫、绦虫等寄生虫病时,常伴有下痢,排出带血的黏液,有恶臭味,并有时排出虫体。
八:及时隔离鸡病
在重视观察鸡群的粪便状况,及时挑出粪便异常鸡的同时,每天投料、喂水、拣蛋时,还要仔细观察鸡群的神态、食欲与饮欲,若发现鸡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也应及时挑出,做好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冬季鸡群最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观察鸡群时,不要忽略了对呼吸方式、呼吸动作的观察和鉴别。若确诊鸡只患传染性疾病,应迅速隔离观察和治疗,并对原有鸡群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对病鸡污染的地面、垫料、水槽、料槽以及舍内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以上图片就是育雏期常见疾病的预防程序,很多农户在养鸡的时候,都认为不需要过多的管理,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现在转季寒冷潮湿,很多养鸡因温度不稳定可能会出现甩鼻、咳嗽、呼噜、张口伸脖子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病,为了预防这些疾病,养殖户们一定要掌握好以上的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您有更多养殖问题,可以关注,私信我,一次咨询终生免费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