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编辑:徐无鬼
记得中学时读过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那时起,对阳春面就有着一种良好印象,因为那面里有着亲情团结奋斗与抗争,后来,对阳春面品味多了,发现阳春面不只是简单面食,里面蕴涵着的汁味竟然是上海滋味。
阳春面旧称光面或清汤光面,是上海风味特色小吃之一,与生煎馒头五香豆一样格式在上海人心中。上海阳春面讲究汤料,一大碗面,葱翠清汤青青白白,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如美女秀发一样惹眼养眼。最早汤料也的确是清水打底,后来,经过改进,使用清汤做底汤,才由清水变清汤。早年,阳春面叫光面,没有浇头,是下里巴人之食,因为光面读音不吉,“光”有失去之意,此面在当时上海滩仅售十文,上海市井隐语中十为阳春,后来聪慧之士便给这面改名阳春,便有了阳春面一名。
吃面
美食作家邵宛澍在《梅玺阁菜话》里对阳春面这样写到:“不但用的是高汤,有着各式物件的精华,透着一份清香,透着一份醇鲜,同有着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着一份矜持的怀旧,透着一份自赏的孤芳。”读毕,味道不知不觉意想而出,细碎葱花和骨汤鲜味就是阳春面的魅力所在,那细长如丝面条里似乎裹着上海开埠以来许多平民生活简单的写真与缩影,在高汤氤氲热气飘逸中,多少往事尽在其中。阳春面,延伸了许多上海人的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一个暗记,以至于离别上海多年的老上海,回沪后非要痛快吃一大碗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感觉。
咸菜萝卜辣酱
如今阳春面大多配些浇头,也是花样百出,从低档咸菜萝卜辣酱到中档烤肉熏鱼酱排,还有高档黄鱼海鲜蟹黄等,可谓随心所欲了;碎菇虾皮紫菜也溜进阳春面,重重香味,将面味更上一码,让人齿颊留香流连难忘。尽管面含浇头多味多香,一旦吃起来,面是面,菜是菜,感觉两者根本就勿搭界。
在上海小居期间,莫过于喜欢那简朴清爽荤素盖浇皆有的阳春面,弥漫于鼻腔嘴里香气,让人记忆浮荡;丝丝白面,在心中简单地平添出缕缕美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