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驿站,一条千年古道。他们是如何经岁月,渡寒暑,亘古守候在那里呢!
在河北省怀来县偏西北方向,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有一座古城,叫鸡鸣驿。它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邮驿建筑群,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这座历史留下来的方城重镇,在中国古代邮驿史上曾是个大型驿站,它在明、清两代对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通信等方面都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使之独驿成城。
鸡鸣驿占地220000平方米,平面近方形,城墙周长1891.8米。城墙表层是砖砌的,里层是夯土。墙体底宽8-11米,上宽3-5米,高11米,城墙四周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东西各开一城门,建有城楼,城外有烟墩。城内的五条道路纵横交错,将城区分成大小不等的十二个区域。城内建筑分布有序,驿署区在城中心,西北区有马号,东北区为驿仓,城南的傍城有驿道东西向通过。城内还有古代遗留的商店和民居。
鸡鸣驿所处的驿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以“上谷干道”闻名于世。鸡鸣驿始建于辽金,元代形成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站赤”(驿站)和“急递铺”,负责军政消息的传递。当时的鸡鸣驿还不是京西第一驿,只不过为“行营”而已。
北城墙中部筑玉皇阁楼,南城墙中部筑寿星阁楼,两座阁楼遥相呼应。城下的东、西马道为驿马进入的通道,城南的“南宫道”即是当年驿卒传令干道。
贺家大院
驿站里最有名的“贺家大院”曾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难留宿的地方。至今二进院的山墙上还留有刻砖"鸿禧接福"四个楷书大字,作为慈禧太后在此居住的记念。原来的五进连环院,已经变成各自独立的院落。五六百年的时间,给这个驿站古城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泰山庙
来鸡鸣驿,不能不看泰山庙的壁画。建于清朝顺治8年的泰山庙,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殿内壁画仍旧清晰可见,富于层次感的绘画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绝,诙谐独特的三句半式说明文字堪称绝品。国家下拨的50万保护资金已经到位,正用于修缮泰山庙、文昌宫。泰山庙的泰山奶奶是送子菩萨,过去这里香火旺盛,村民常找泰山奶奶祈子。虽然正在修缮中,殿内看到几个布制的娃娃。据说,这是用来祈子的。
鸡鸣山庙会
邮驿事业的发展,给鸡鸣驿的各项建设都带来了契机,经济、文化繁荣,商贾云集,庙宇辉煌,公馆宏伟。在明清两代,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三个集日,更是满街摊贩,大唱庙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如今,鸡鸣驿邮驿任务早已经完成,但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九的鸡鸣山庙会和腊月大集却传承至今,成为整个鸡鸣驿乡以及周围乡镇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过去农历四月十三--十八,这里都举行隆重的鸡鸣山庙会,十五是最热闹的一天,常有京津、晋、蒙等地的善男信女专门到此逛庙敬香,祈求平安。腊月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是年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此交易。鸡鸣驿村居民生活已有很大改变,每逢农历初十、十六都是集日,不过交易地点已从原来驿城头道街迁到鸡鸣驿城西门外的"集市大街"上。
鸡鸣驿城还有许许多多你、我或者他不曾知道,不曾见识的美丽传说,动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挖掘吧!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