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所思 | 花布染织技艺——霍连文

2019-10-09     青资讯



蓝印花布脸谱

霍连文,河北省“魏县花布染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6月,创办“魏县土纺土织印花布收藏馆”;2010年7月,出版专著《魏县织染》。霍连文从十五岁开始学习染布手艺,06年至今一直专注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他说:“从小就看村里的年长手艺人做,十几岁就拿着自己做好的成品去集上卖钱,坚持这么多年,其实是很小时候的梦想,小时候的情结难以割舍。”霍连文在当地文化馆工作,他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是他的责任。他表示,很感谢国家从政策上的支持与关注,因为有这些支持,在发展上,减少了很多困难。


他说:“以前的手艺人,年龄也大了,眼睛也花了,还有一些工艺所用材料,都找不到了。特别是彩印花布,大家对它的了解是不多的,追溯历史,比起扎染、蜡染,彩印花布还是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对于彩印花布的继承和发展,他也有独特的见解。他说:“首先是保护,我在家里收藏了上万件传统的旧花布,我将花样保存下来,做成模板,希望能保存得更久一些。


霍连文老师收藏的花布镂空雕版和传统民间花布


其次是,发展,它是一个传统的技艺,在款式、图案上,年轻人是不太中意的,还有,这些花布做出来怎么用,不能依然做成包袱什么的,我现在把它做成装饰画,做成人们现在所需要的东西,把它的样式改变成现在人们喜欢的样式。”他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年轻的孩子们来听课,他很开心。



土布印花布艺老虎---“魏州虎”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包括手工蓝印花布与手工彩印花布技艺两种。魏州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




蓝印花布凤凰来仪 

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魏州蓝印花布广泛普及于明,鼎盛于清至上世纪80年代。据调查,到1980年全县印染作坊60多家,进行蓝印与彩印花布生产和加工。

现今,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集旧花布作品2600多件,花样达800多种,其中有明、清时代蓝印花布作品100多件;清代彩印花布作品10多件,其中,平安牡丹、凤凰牡丹和石榴寿桃图等,保存完整、色彩鲜艳、造型完美、图案清新、堪称艺术珍品。



古老的《富贵图》漏印版

手工蓝印花布技艺工艺程序:

一、镂刻花版,在版纸上勾画出花样图案,用刻刀进行雕刻。雕刻中又分刻面,刻线和刻点的手法。刻面,主要采用断刀的手法,来表现大块图案;刻线,要刻得流畅、通顺。刻点,一般用自制的工具舂子来舂。花版雕刻完后,经刷桐油加固,分类保存。



传统土布印花木刻雕版



古老的木刻土布印花版


二、印防染浆,用大豆面和石灰按比例加水调制成糊状,把刻好的花版放在白布上就可以进行刮浆印花了,刮浆时要注意用力均匀,接版时要把布和花版放在边沿,这样才能使版面匀称相接。

三、染色,在热水锅内加入染料搅拌均匀,然后,将印有防染浆的布匹浸入染锅内,给没有灰浆的部分染上蓝色,印有灰浆的部分留有原先的白静。四、刮灰,是把染色后的防染浆刮掉,用清水淘洗后,一件喜庆、典雅、简洁华贵,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蓝印花布便问世了。

蓝印花布富贵花开


手工彩印花布旧时用于床围、婴幼儿褥单和包袱皮等,此技艺起源何时何地无文字记载,据所收集的印花版和布样作品,多数为明清时期图案。


彩印花布--《富贵平安》

手工彩印花布主要工艺程序:

一、镂刻花版,工序与蓝印花版相同。

二、染底色,根据需要,把备好的白布染成黄、粉红、淡绿、淡兰等色。

三、印花,先印粉红或大红色,再印深红色,然后印绿色,最后印紫色。

四、蒸洗,印好晾干后的花布经高温熏蒸而使色彩加固,再用清水漂洗完成。民间彩印花布色彩鲜艳、明快、喜庆、大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彩印花布《狮子滚绣球》


魏县花布染织技艺,是古代花布印染技艺的活化石,是邯郸地区、又是全省、全国优秀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遗存,发掘抢救、保护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对于研究我国印染史都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土布印花---招财进宝娃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它需要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发展。如今,魏县花布染织的花布已经能够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可印染不同风格甚至新潮的花样,印染的材料也得以拓展。

“保护”一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作为一种传统,离不开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但它也同样需要加入现代的元素和经营理念,让非遗之花常开。

霍连文老师彩印花布作品:



正如霍连文所说:“彩印花布技术的题裁由当初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逐渐走向多元化,表达了广大人名美好的生活追求。他说:“彩印的创新就是将不同风格艺术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霍连文老师的新尝试:




让非遗走进您的生活

文章来源:不言堂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V9ps20BMH2_cNUgUw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