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支球队在体系改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因为这本身调试运行找问题,之后再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切尔西,联赛首轮兰帕德尝试新战术,结果0-4惨败;超级杯进行调整后,切尔西与利物浦平分秋色,只是遗憾地倒在点球大战。所以,鲁能在转型期发挥失常甚至输球是难以避免的,并不是天塌地陷,没必要如丧考妣般地呜呼哀哉。
目前鲁能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但想要说明白并不难,只需透过一人的表现,即可将问题捋清楚,这个人就是费莱尼。这并非是说费莱尼有问题,虽然武汉扳平比分的进球,与费莱尼在后场被抢断有直接关系,但在最近两场比赛中,比利时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只不过,鲁能整个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非常直观地反映到了他的身上。
费莱尼不算技术型中场,在传控体系中,他并不是核心点。但是在鲁能的体系转型中,费莱尼却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在与华夏幸福的比赛中,费莱尼在15分钟左右被安排到前场,甚至站在中锋位置充当佩莱的角色。可是费莱尼位置的前提也削弱了中场的防守硬度,华夏幸福所发动的威胁反击中,大部分都看不到费莱尼在中后场防守的影子。
在与武汉的比赛中,李霄鹏对于费莱尼的使用明显克制了很多,比利时人很少出现在锋线位置,但即便如此,费莱尼仍然尽可能地寻找向前的机会支援进攻。而在由攻转守的落位过程中,费莱尼的位置难免靠前,这就给鲁能的中后场防守再次带来影响。
上图这次防守站位,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在干扰武汉推进进攻的过程中,莫伊塞斯和费莱尼的位置过于靠前,段刘愚和陈哲超与第一道防线的距离又太远,这种松散的站位,让仅剩蒿俊闵一人的后腰位置显得十分单薄,刘洋只能补到中场保护禁区;二是费莱尼并不适合在前场跟着对手来回跑动,在跑动中,他的左侧完全让给了宋志伟,等于将左路的空当暴露出来。
武汉右后卫明天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仔细观察一下明天在右路的几次高光表现,费莱尼均没有在后腰位置上防守,比如武汉打进第二粒入球之前,费莱尼便站在较为靠前的位置,而武汉一个埃弗拉,就吸引了鲁能三名防守球员,从而让左路形成了弱侧:
如果费莱尼能够站在后腰位置上防守,那么比利时人较大的防守面积,则能保障鲁能的防守宽度,对手想要发动有威胁的边路进攻并不容易。
可以说,费莱尼在前压与后撤之间的难以取舍,是鲁能当前体系中存在问题的直观体现,只要找到这种难以取舍的原因,即是鲁能的问题所在。
费莱尼的位置,不宜过于向前。这不仅关系到中后场的防守问题,比如对华夏幸福的3个进球,费莱尼最初都是停留在中后场,与队友一同推进进攻,之后才是稳步地压到对方禁区。这说明,但凡进攻顺畅,也不会把费莱尼推到前场;而只要费莱尼跑到锋线位置,也就说明鲁能的进攻遇到问题了,需要借助费莱尼这个高点,用简单直接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关于费莱尼位置的问题,李霄鹏不会不知道,尽管在曼联时期,费莱尼曾多次被穆里尼奥派到前锋线,但大都是临近比赛最后时刻的放手一搏。比赛中将费莱尼推到锋线,是迫于进攻难以打开局面之下的无奈之举。
与华夏幸福的比赛,鲁能的进攻也一度遇到问题,在赛后文章中,我结合数据分析,是刘彬彬抱紧边路活动,游离于体系之外造成。而陈哲超上场后,立即改变了左路的局面,鲁能的左中右三路串联在一起,打出了进攻宽度,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本场比赛,李霄鹏将陈哲超放到首发位置,但陈哲超并未发挥出上一场比赛的作用,鲁能的左路依旧没有打开局面。
上图是两场比赛鲁能左路触球位置的分布,与华夏幸福比赛存在的问题,与武汉的上半场再次出现。不过,左路打不开局面,不只是陈哲超的原因,因为鲁能整个进攻都打不开局面。整个上半场,鲁能的射门次数仅有3次,其中格德斯触球只有15次,没有1次射门机会。这些数据说明,鲁能上半场的进攻遇到了很大问题。而且由于费莱尼的前移,使得鲁能的左路成为弱侧,给对手留出了一条进攻通道。
与华夏幸福的比赛,鲁能进攻也曾遇到问题,但当时的问题出在横向连接,在纵向进攻上并无什么麻烦,比如那场比赛的上半场,格德斯触球24次,射门3次,全队射门更是达到12次。与武汉的比赛,鲁能的进攻问题则是出在纵向,开场后面对武汉在中场的积极逼抢连续出现失误,便是纵深方向缺乏出球点的表现。
鲁能的问题,与欧洲超级杯上的利物浦很相似,上半场担任中锋的马内,触球同样15次,与格德斯一模一样,场上的存在感很低。而克洛普的解决方案是把菲尔米诺换上场,增加了前场支点,之后利物浦对切尔西禁区的攻击便顺畅起来,2个进球都是菲尔米诺助攻马内打进。
这就是进攻支点的作用,虽然支点球员未必能对球门产生直接威胁,但对手必然会将扩张的防线再收缩回来,使得其他进攻球员获得空间。下半场,李霄鹏用佩莱下陈哲超,鲁能的场上局面立即发生改观,几个对比便能看出其中效果。
下半场刚刚开始,莫伊塞斯和费莱尼前压,创造了两次不错的机会,但中场防守也因此更加空虚,蒿俊闵无奈之下,还吃到一张黄牌。
而佩莱上场后,莫伊塞斯的位置大幅后撤,后场的两脚精准长传给武汉球门制造了威胁。
这两次长传,虽然找的不是佩莱,但也足以看出佩莱的牵制作用。佩莱向前,莫伊塞斯向后,两人合力将纵向进攻距离拉伸,解决了上半场的进攻问题。此外,鲁能的左路进攻也因为佩莱的上场而得到改善,上半场很难压过半场助攻的刘洋,由于纵向进攻打开局面,也开始频繁压到前场助攻。
除了助攻,左路防守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佩莱上场前,华夏幸福6次突破,3次出现在左路,而佩莱上场后,华夏幸福全队仅1次突破。佩莱上场后的30分钟,鲁能的射门次数是5次,接近射门总数的半数,武汉在中场的积极逼抢也被压了回去,鲁能的中场推进也顺畅起来。可惜的是鲁能球员没能抓住机会改写比分,但球队遇到的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鲁能最近两场比赛,最大的问题在于进攻威胁性的不足,由此带来了压迫力度的衰减,以至于牺牲防守硬度让费莱尼前移到锋线。而威胁性不足的原因,有横向,也有纵向。如果费莱尼的位置能够彻底固定,而不是在前后之间如此难以取舍,那么也就意味着,鲁能的体系改造基本完成。
通过最近两场比赛,鲁能在横向和纵向上的问题均已找出,希望李指导能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尽快拿出解决方案,为足协杯对阵上港的比赛做好准备,力争跨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