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胜结束欧预赛!意大利能否实现“文艺复兴”,要看这一环节

2019-11-20   飞猫视角

欧预赛小组赛最后一轮,意大利坐镇主场狂胜来访的亚美尼亚,以十场全胜的完美战绩结束预赛征程。自从曼奇尼接手球队后,意大利面貌一新,若日尼奥等新一代国脚们发挥出色,一扫以往从预赛到小组赛都磕磕绊绊的慢热毛病,众多意大利球迷甚至将本次欧预赛称为“文艺复兴”。此番面对弱旅亚美尼亚,曼奇尼和弟子们没有任何放松,在欧洲杯开始之前,他们要利用所有的比赛进一步打磨球队的战术体系,以更为稳定的姿态迎接明年欧洲杯的到来。

若日尼奥已成中场核心,3.5后卫重出江湖

本赛季,在兰帕德的指点下,若日尼奥在切尔西的发挥十分出色,俨然成了英超联赛中最优秀的中场指挥官之一。良好的状态也让若日尼奥成为意大利国家队的组织核心,意大利在11月的两场比赛,若日尼奥是托纳利以外唯一打满全部比赛时间的球员,可见其在曼奇尼心中的位置。

对阵波黑与亚美尼亚的比赛,曼奇尼都排出了433的阵型,中场由若日尼奥拖后,巴雷拉和托纳利担任中前卫。这种中场站位,很容易让人想起切尔西上个月的战术体系,不过曼奇尼并不是照搬兰帕德的思路,在进攻中,意大利实际上仍是传统的三中卫体系。

上图是意大利对阵波黑时的进攻推进阵型,在对阵亚美尼亚的比赛中也使用了同样的站位,担任左边后卫的是若日尼奥的俱乐部队友埃莫森,但埃莫森的位置十分靠前,实际上就是个边翼卫,而右路的弗洛伦齐则收缩到中路,与博努奇和阿切尔比组成了三中卫。老一点儿的球迷可能对这种站位非常熟悉,没错,曼奇尼的这套打法与意大利经典的3.5后卫非常接近。

从传统来讲,有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的确很难改变;从战术角度来讲,这种站位上的变化也给若日尼奥赢得了中场呼吸权。埃莫森在左路的深度压上,为托纳利扯出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让布雷西亚核心可以像在俱乐部中那样在前场进行串联。托纳利的前压,从纵向上吸引了对手的防守注意力,减少了对若日尼奥的压制力度。

同时,右路的费洛伦齐向中路收缩后,让巴雷拉可以压到前场,与贝尔纳代斯基合力压制对方的肋部防线。另外,队长博努奇也在后场为若日尼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阵波黑时,他传球110次,成功率92%,其中17次长传的数据远远超过队友,有效保证了球队进攻推进过程中的传递连续性。通过这种横、纵两个方向的撕扯,给若日尼奥争得了大片拿球空间,让球队的战术体系运转得十分流畅。

缺乏战术支点,影响进攻质量

客场赢下波黑的过程让球迷们非常满意,球队在攻防两端以及节奏控制方面都表现出一支强队应有的水准,但是球队还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进攻支点。在比赛中,贝洛蒂虽然有进球和助攻入账,但拿球次数仅有28次,只获得两次射门机会,比两名边锋少了一半还多,可见意大利中后场与中锋位置的衔接还存在不足。

意大利三个进球的方式也体现了这一点。一个是角球后的二次进攻,一个是前场逼抢迫使对手出现失误,贝洛蒂的进球则是意大利最擅长的防守反击,三个进球没有一个是在阵地进攻中打进。如果放在正赛阶段,这种攻坚手段的缺乏会给球队的进攻带来很大影响,毕竟在正赛阶段,参赛队的实力和防守硬度,都不是预赛对手可比的,想要走得更远,必须得解决攻坚能力不足的问题。

缺少进攻支点,对中场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们来看一张触球位置的对比:

左边这张图是今年欧洲超级杯上若日尼奥的触球位置,与此相比,若日尼奥在对阵波黑时的拿球位置比较靠后,就连左边锋因西涅也经常回撤到后场来拿球,其活动范围甚至与左翼卫埃莫森差不多。

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前场缺少进攻支点的原因。由于贝洛蒂在前场陷入到对方的重围之中,难与中后场直接连线,造成锋线对波黑后卫线的压制力不足,从而导致对手的整体防线向前扩展。所以中前场球员不得不先回撤拿球,确保后场运转顺畅,再层层递进发动进攻。

而且,缺少进攻支点所影响到的不仅是球队的攻坚能力,还削弱了球队攻防转换的速度。上一届欧洲杯,孔蒂能够率领一支草根球队连克比利时、西班牙,与德国大战120分钟,中锋佩莱的作用非常重要。佩莱在球队发动反击时所起到的桥头堡作用,让意大利能够在后防线投入更多的兵力,保证了战术体系的稳定性。如果缺少这样一个角色,势必会影响到球队的攻守平衡。

狂胜亚美尼亚,因莫比莱撑起前场进攻

从这一点考虑,便能理解曼奇尼在对阵亚美尼亚时的排兵布阵,以及为何不考虑“养生、人品”等因素,摁着对手狂轰滥炸。在意大利的首发阵容中,队长博努奇以及三中场全部披挂上阵,这是意大利中后场的主力框架;在锋线,曼奇尼派上了拉齐奥中锋因莫比莱出任单箭头,而身高达到190的扎尼奥洛出现在右边锋的位置。

前场两大高点坐镇,让意大利打出地面传控之余,还可以通过长传球冲击对手的防线,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开场后仅4分钟,因莫比莱便利用背身拿球能力在中路做轴,策应队友在前场完成快速转移,打出一次极有威胁的进攻。

全胜结束欧预赛!意大利能否实现“文艺复兴”,要看这一环节

从这次进攻中,能够看出曼奇尼交代给因莫比莱的任务,那就是在对方的防守腹地多打出一些背身拿球的内容,帮助球队顺利完成前场的传递、转移。从这次进攻开始,意大利的进攻便再也没停下来,因莫比莱在3分钟后利用任意球二次进攻的机会头槌破门,随即又送出一次助攻,让意大利队在不到10分钟的时候便以2-0领先。

除了在对方的防守腹地背身拿球策应,在球队的反击中,因莫比莱的接应、传递也很积极。以上图这次反击为例,在球队推进反击时,因莫比莱先是回撤接应传球,吸引了对手的两名防守队员,给托纳利腾出拿球空间,左路的基耶萨随即前插到因莫比莱留出的空位,而左路的巴雷拉则顶到锋线,为基耶萨牵制住对方的后卫。虽然这次进攻没能打成,但意大利球员的传球、跑位线路十分清晰,其中因莫比莱的回撤策应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增加了因莫比莱这样一个前场支点的角色,意大利队无论是快速反击还是阵地进攻都能打出威胁极大的攻势,他们的危险进攻次数达到58次,比上一场增长了27次;射门次数23次,比上一场增长9次。由此可见,在曼奇尼的战术体系里,增加一个进攻支点,能让整体的进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当然,对于意大利来说,亚美尼亚这个对手实力实在有限,而且在早已出局的情况下,是否有足够的战意也是个问题,所以,因莫比莱能否支撑起意大利的前场进攻,还需要强度更高的比赛来检验。希望曼奇尼和这支年轻的意大利队能够延续现在的良好势头,在明年的欧洲杯上真正实现“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