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弄得自己最后一败涂地,无可挽回?诸多疑点为鸿门宴凭空制造出了诸多不解之谜,诸多不解之谜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啊,怎么会有项羽这样的笨蛋,让煮熟的鸭子扑楞楞一飞冲天。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鸿门宴前,项伯为什么要告密?鸿门宴中,项伯为什么要挺身而出保护刘邦?项伯真的是贪小利忘大义的千古罪人吗?
任何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会看到其中的巨大风险。因为此时的刘邦,有两点不可杀:
第一,对于反秦阵营来说,刘邦有大功,杀刘邦有政治风险。
刘邦是奉命西征,并且赢得了推翻秦朝暴政的首功,按照约定,即使刘邦称王也是理所应当,任何人都不应该说三道四。结果刘邦低调行事,并没有称王,政治上毫无瑕疵。此时,项羽贸然下令进攻刘邦无疑同室操戈,将楚怀王的约定变成了一纸空文,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第二,刘邦对于稳定关中极有价值,杀刘邦无民心基础。
秦王朝统治土崩瓦解,此时关中地区处于权力真空期,关中人心思定、人心思稳、人心思安,而这一切在刘邦的约法三章里似乎都得到了承诺,因此,先入关的刘邦在关中人心中无异于无冕之王。此时,如果有人加害刘邦,很难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和信赖。更何况项羽还欠了关中地区20万条生命。
因此,我们再回头来思考范增的建议,其实完全是头脑发热的结果,刘邦绝不是案上鱼肉,可以让项羽随意宰割。
但是,巨大的风险项羽看不到,项羽被范增的花言巧语蒙蔽了眼睛,只等明天就去砍刘邦的狗头,全然不顾身边危机四伏。怎么办?怎么办?项伯狂躁得汗流不止。大难临头了,危机到来了,项氏的反秦大业马上就要玩完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项伯的自救,他不能眼见项氏家族的伟业毁于一旦。
按照这样的条件来思考,在刘邦的大营里,只有张良一个人可以担此重任。第一,他和项伯曾是生死之交,救过项伯的命;第二,张良在刘邦阵营里有相当的分量,对刘邦能说得上话。
因此,哪有什么内奸和叛变,哪有什么卖主求荣和一时糊涂,这完全是项伯对项羽的最大关爱和帮助,是项伯对项氏反秦事业的最大贡献和付出。几千年的骂名即将滚滚而来,但项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忠若"奸"!只是后人读史不精,误把项伯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