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人,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但是后来秦王看到了韩非子的文章表示,一定要见到韩非子,一定要亲听韩非子的策论。
秦王对韩非子如此赏识,最终韩非子却惨死,这究竟是为什么?
秦王在见到韩非子之后,嬴政非常地高兴,给予了韩非子极高的礼遇,不管去哪都让韩非子跟随着,以便随时向他请教治国的学问。
而身为韩非子"同学"的李斯却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冷落。
韩非子才学过人,比他那要高出许多,这一点李斯是很明白的,现在秦王如此喜欢韩非子,若长此以往,恐怕自己的位子就要被韩非子替代了。
而这位深深热爱着自己祖国的韩非子,却偏偏要貌似觐见。
为了打消吞秦王吞并韩国的计划,韩非子曾经多次冒死进谏,并且向秦王呈上了《存韩》这篇文章。
就是这篇文章,虽然极具说服力,可嬴政是何等的人物呢,他一眼就看出了韩非子那点私心所在了,由此秦王嬴政对韩非子产生了不信任之感。
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李斯看出了秦王的心思。
于是赶忙插口道:"大王,韩国虽然弱小,却是处在秦国的心脏所在,虽然现在没有造成什么威胁,可一旦秦国出兵讨伐其他的国家,那这个心腹大患要是发作了,这后果是不堪设想啊。"
后来韩非子有参奏立了大功的姚贾,这让秦始皇更加不放心韩非子了。
李斯又趁热打铁地上了一份奏折,其中的奏折说道:
韩非子绝不可能帮助秦国灭掉自己的祖国韩国。既然不能重用,那一定也不能放他回国,这最好的办法嘛,莫过于把他杀了。
秦王觉得李斯说的十分在理,韩非子不会为了财富和权利抛弃自己的祖国和尊严。
可如果让他回到韩国,那对秦国来说无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嬴政终于做了一个决定,他把韩非子抓了起来,并且交给了李斯来发落。
公元前233年,一代奇才、一代思想大家韩非子,在狱中服下了李斯派人送来的毒药,终年47岁。
韩非子哪里能想到,最后自己会死在自己的老同学手里。真的是交友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