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八点半”冷思考:要突出特色,更要提高门槛

2020-04-08   名城苏州

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熊曙光)近日,关于提振苏州夜经济的“姑苏八点半”项目备受关注。在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杨昀看来,在一片欢呼叫好声中,需要冷静思考:夜经济如何谋篇布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各板块如何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招商引资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以来,苏州以古典园林为IP的旅游资源特点,形成了姑苏区固化的“观光旅游”模式,加上居民消费习惯、公共交通接驳等问题,苏州的夜生活一直不温不火。近年来,夜经济成为各大城市促销费政策的新亮点,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开放度和竞争力。杨昀认为,在全域旅游视域下,点亮苏州夜经济刻不容缓。

“首先,我觉得苏州已具备发展夜经济的市场基础,但有必要进行夜间消费意愿的市场调查,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杨昀说,伴随着苏州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就业落户,更多充满活力的新苏州人需要夜间社交休闲活动,消费潜力巨大,加上每年数以亿计的游客接待量,有效培育转化一部分为过夜游客,能够大力盘活夜间经济。

根据规划,姑苏区计划构筑“一极一环三板块多节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对此,杨昀认为要进行功能分区,突出各自的主题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比如,观前街包容度较高,符合都市青年人审美趣味,可以借鉴台湾、开封等地的夜市经验,打造碧凤坊美食文创市集等。平江路则更适合打造休闲文艺的氛围,不宜出现过于喧闹的店铺和业态,要营造游客参与的活动和体验。山塘街的夜晚过于拥挤,可以适当分流到邻近的阊门外民国一条街,形成苏州的酒吧街。

“这样以来三大板块有动有静,动静皆宜,让消费者各得其所,但是更要明确资质审核的门槛。”杨昀说,国内很多有名的历史街区都有惨痛的教训,比如桂林阳朔西街,从当年的网红沦为泯然于众的大众旅游街区,很多摊贩卖义乌小商品,高分贝的酒吧、各种市场乱象充斥其中。最后有品位的游客都不愿意去了,这样的夜经济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她建议,有关部门特别要谨慎取舍“招商引资”,明确资质审核的门槛,吸引更多有思想、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型”企业主入驻,营造精致古雅有情调的沉浸式苏式生活体验。

责编: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