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最为珍贵

2019-11-02   中国乡村美文

童年里的家乡美如画(散文)

上星期,我回了一次老家,正时值中午,我被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惊诧了!村子里高高低低、新旧不一、样式各异的民房都毫无生气地矗立着!座座宅院关门闭户,偶有几位从田中归来的老人也尽是牵羊带狗、背篓挑担、伛偻前行、疲惫不堪!村中的空地杂草丛生,遍地荆棘……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的心里好生纳闷:这是我童年里的家乡吗?我记忆中的家乡全然不是这个样子!

四十年前,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的家乡是很美很美的!满眼碧翠,溪流潺潺,桃红柳绿,芦苇依依…… 家乡那美丽的容颜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我家住在村中间。三间主房、两间偏房、一间厨房、一个不大的石墙院落,却生活着我二爹、四爹和我们三户人家包括我爷奶(奶奶跟着二爹和四爹;爷爷跟着大爹和我们,住在我家)一共十四口人,且家家都有牲畜、一家一个茅房!挤是挤了点,但是很快活!谁家来客了或者改善生活了,总会做顿好饭,烙点馍或炒点菜什么的,总不忘给其它两家也端上一点儿,让孩子们也都尝个鲜!几家的孩子一起玩,纵然也有打闹的时候,但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快乐!是兴奋!是那忍俊不禁地笑!

我家门前那时候有个大水塘,塘内常年清水涟涟,有小鱼、小虾之类,更有蛙声日夜不绝于耳!塘边的几棵大柳树、大梨树,还有枣树、椿树和家槐树把整个水塘遮蔽得严严实实!夏天这里最为清凉,是村子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每天中午,大人们都会来到这里乘凉、谈话、午睡,小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水塘的外面是个大竹园,我家的屋后也是一个大竹园!每逢大人们让我们小孩子放羊的时候,我们总会先按倒几棵竹子,用石头压住顶部让羊吃竹叶,然后就一股脑儿地蹿进竹园里撇竹笋、捉虫子、寻鸡蛋……

村中现在最为凄凉的那一块和新公路旁的后山坡上那时可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西边是桃园,东边是梨园,梨园外面依然还是桃园!春天里,这里是家乡最美的地方!梨花白,桃花红,新发的叶子美得像一块块柔软的玉!麦黄梢的时候,一些桃子和梨子便能吃了!像“五月尖儿”桃,农历四月间便有个把个已早早红了尖儿,“香蕉”梨是一长到指头肚儿大小便会有香甜味的!这些常常会引得小孩子们不住地到桃园和梨园里转悠!真正到了桃子或梨子快要成熟的时候,村里是会派专人看管的!那一树树的红桃子,还有那疙瘩连锤的梨儿,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到了下桃子或下梨的时候,只要队长在村中喊几声:“今儿摘桃儿啦——”或“今儿摘梨啦——”全村的男女老少们便都会拿着夹竿、挎着篮子笑盈盈地走向桃园或梨园!男女老少齐动手,一晌过去便下完了!摘下来的桃子或梨先堆成几大堆,然后按户按人均分,家家户户都要分上几篮子,拿回家里放开吃!吃不完也可送亲戚,还可拿到街上卖!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和我哥总会被母亲安排送完这家送那家!我们哥俩也曾有过一次卖桃的经历,至今想来还记忆犹新!

村子的西边曾是一条淙淙溪流,绕过村前的一块田地后向南流去!上游是女人们洗衣服、洗菜、淘粮食和孩子们洗澡玩耍的地方。岸边垂柳依依,水中鱼虾成群!若是在傍晚的时候走在岸边,一不小心还会踩到乌龟!溪流打折流向南面的那一段,上游是稻田,下游是芦苇丛!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在稻田旁的小水凹中逮鱼、逮虾,然后拿回家里喂小猫、小狗,有时也会炒着吃!我也曾和村中的几个小伙伴一起顺着芦苇丛中的水流踩乌龟,摸螺蛳……一摸就是几个钟头,一直能向前走上一里多!那种执着,那种惬意,那种全然不顾的享受真是无以能比!

那时候,村子中间有块蒜地!蒜地与稻田之间的大块田地种的是蔬菜,一半萝卜,一半白菜!村子东边种着麻和高梁!全是那么一大块一大块的,很是迷人壮观!

小时候,小伙伴们也常常会用麻做扎鞭、用高梁秆做眼镜、还会用竹子做弓箭和枪,然后带到一起比响、追打家畜和鸟类!有时也会在麻地或高梁地里藏猫猫,在打麦场里打斗、做游戏!那时候,村子里同龄的孩子差不多有几十个,无论在哪儿玩都是一大群一大群的!同是玩耍,可花样却多种多样,那时候,我们的开心与快乐真是无法形容!

童年是我们一个人最为珍贵的记忆!我的童年是开心的!童年里的家乡也是迷人的!然而,时值今日,四十年过去了,一切却变得如此陌生,如此让人心凉!桃园没了,梨园没了,竹园没了,菜地没了,溪流、稻田、垂柳、芦苇,还有那麻和高梁也全没了!村子里儿时的欢乐没了,就连人也少了许多……一切都显得那么死寂、那么乏味、那么无趣!这一变化,着实让人惊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内心呼喊:“我的美丽的家乡啊!你去了哪里了?”

童年里的家乡啊,美丽如画,让我好生怀念!

审阅:赵通

作者通过重回故里的所见所闻,忆起童年的乡村生活细节与片段。这篇貌似平淡的文章,却处处彰显作者眷恋昔日家乡的心动情结。

作者:窑工,原名李明庆,河南省内乡县人

编辑:赵一


投稿邮箱:zxm789654@126.com(原创首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