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到底有多少杀手锏,解密二战日本舰载机家族

2020-01-09   军史解密

如果把航空母舰比作“弓”,那么舰载机就是“箭”,作为航空母舰的“杀手锏”,舰载机担负着夺取和保持海洋制空权、制海权的重要使命。由于舰载机在起飞和工作中平台的特殊性,在军用飞机大家庭中,它从诞生到现在一直经历着不同寻常的历程。

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舰载机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舰载机家族中,日本海军舰载机群几乎与英美同时起步,伴随航母发展而演替,从早期委托设计到购买仿制,最终设计出近乎无敌的舰载攻击机、舰载战斗机和舰载爆击机,体现出日本人对装备发展明锐的嗅觉和极强的工匠能力。

日本航母

1912年,英国人将老旧的巡洋舰“竞技神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就在英国人完成水上飞机母舰的测试时,日本海军嗅到了航母的战斗力,没过多久就筹备成立海军航空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如何在大型军舰上使用飞机。当时日本海军也是走“水上飞机上舰”的道路,利用水上飞机实现早期海军航空兵的建设。

1913年日本海军也开始了“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改装工作,对一艘排水量为5000吨的“莱辛顿号”商船进行改装,前后桅杆都设置了简易机库,用来放置水上飞机,携机数量为4架。虽然水上飞机母舰在舰队决战中起不到进攻作用,但日本海军仍发展舰载侦察机、水上观测机,为后续航母的建造积累了丰富经验。

1918年,日本海军开始酝酿直接建造一艘真正的航母,而不是通过改装其他商船实现航母的建造。日本海军在八六舰队案中通过了新航母建造计划,这就是被认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直通甲板航母——“凤翔”号航母,排水量在1万吨左右,可携带舰载机20~24架。

“凤翔”号航母和10式舰载战斗机


随着“凤翔”号航母下水和着舰成功,日本海军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航母情结——赤城”号、“加贺”号、“龙骧”号、“苍龙”号、“瑞鹤”号、“大凤”号、“信浓”号等航母相继下水进入战斗序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一共开工建造了35艘各种型号的航母,如果算上未开工的,数量可达到45艘之多,可谓是冠绝全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航空母舰已成为海上最主要的突击兵力,美国、英国、日本等海军强国都推出了代表本国最高技术水平的“舰载杀手”,其中,美国有F4F“野猫”舰载战斗机、F6F“泼妇”舰载战斗机、SB2C“俯冲轰炸者”舰载战斗机、SBD“无畏”舰载攻击机、TBF“复仇者”舰载攻击;英国有“喷火”舰载战斗机、“萤火虫”舰载战斗机、“海燕”舰载战斗机、“梭鱼”舰载鱼雷机、“剑鱼”鱼雷轰炸机;日本有零式战斗机、97式攻击机、99式爆击机等……

日本海军舰载机群几乎与英美同时起步,从早期委托设计到购买仿制,最终设计出近乎无敌的舰载攻击机、舰载战斗机和舰载爆击机,组成了号称世界最强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

早期的日本海军舰载机代表当属10式舰载战斗机。该机由三菱重工生产,木质材料制造,首飞时间为1921年,制造数量很少。10式舰载战斗机的生产目的是配合日本第一艘正规航母“凤翔”号使用。但当时日本海军并不会自行制造舰载机,于是就委托英国工程师参与设计。

3式舰载战斗机和13式舰载攻击机是1930年左右日本较为重要的舰载机型。

3式舰载战斗机来自对10式舰载战斗机的改进升级,1927年首飞,堪称英国斗鸡式战斗机的日本版,该机采用金属制螺旋桨机翼设计和中岛寿二型风冷式发动机(450匹马力),大大提升了空战能力。

13式舰载攻击机的研发时间很早,制造商为三菱重工,首飞时间为1923年。但是三菱重工当时还没有成熟的舰载机研制技术,因此委托英国工程师研发,目的是获得一种舰载鱼雷攻击机,可进行水平轰炸。13式舰载攻击机为双翼布局,乘员为驾驶员、投弹手和机枪手3人制。使用水冷式发动机,总重量不到3吨,适合在舰载起降,双翼布局的升力系数比较理想。

3式舰载战斗机机头安装了2挺7.7毫米机枪,13式舰载攻击机机头和后部各有1挺7.7毫米机枪,机身下方携带500公斤级炸弹或者1枚鱼雷,基本可以满足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初创时期的对空、对舰打击。

1930年代初的舰载机更新换代非常快,几乎隔年就有一款新舰载机出现。于是,精明的日本人开始走上购买仿制——仿照美国P-12战斗机推出了90式舰载战斗机,该机为双翼局部,火力为前置2挺机枪,使用改进型中岛寿二型风冷式发动机,飞行速度超过300km/H,空重1吨。

与90式舰载战斗机同时期的还有89式舰载攻击机。1929年,三菱重工参照英国鱼雷攻击机设计出八九式舰载攻击机,前后各1挺7.7毫米机枪,外加800公斤炸弹或鱼雷,气动仍然使用双翼布局,但航程已经达到1700千米以上。

在舰载机向单翼发展的趋向势不可挡时,1934年,日本在90式舰载战斗机基础上推出了95式舰载战斗机,这是日本海军最后一款双翼战斗机,生产数量超过200架。

双翼的95式舰载战斗机推出没多久,三菱重工研制出日本第一款单翼全金属结构的战斗机——96式舰载战斗机,该机最快速度达440千米/时,最大起飞重量达1.8吨。获得飞行速度优势之后,96式舰载战斗机开始改进发动机、驾驶舱设计,进行局部优化。1938年,改进型的96式舰载战斗机4型号完成首飞,之后生产1000多架,日本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开始提升。

于此同时,日本第一种俯冲轰炸机——96式舰载爆击机也相继诞生,设计源自德国He-50俯冲轰炸机,使用双翼布局。96式舰载爆击机的生产数量仅为数百架,火力打击为1枚250公斤级炸弹和2枚30公斤级炸弹。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加贺”号等航母利用日本海军积累的舰载机群支援上海作战的日军,搭载了当时最新的96式舰载攻击机、96式舰载爆击机和96式舰载战斗机。此时,日本下一代单翼舰载机已经处于设计阶段,将作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主力使用,日本舰载机将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

1935年,日本海军要求获得一种可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30千米/时、可挂载800公斤级鱼雷进行4小时巡航的攻击机,三菱重工、中岛飞机公司分别推出了97式1号舰载攻击机和97式2号舰载攻击机。

九七式舰载攻击机此后成为日本航母的主力攻击机,其飞行速度快,达到350千米/时,航程超过2300千米,起飞重量超过4吨。从1941年偷袭珍珠港开始,97式舰载攻击机就跟随日本海军舰队四处征战,几乎参与了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所有重要战役——珍珠港事件中,出动143架97式舰载攻击机;珊瑚海海战中,航母舰队携带76架97式舰载攻击机,成功重创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中途岛海战中,日军4艘航母携带了近100架97式舰载攻击机,成功击沉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瓜岛战役中,日军用97式舰载攻击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在日本航母的标准攻击力量中,除了97式舰载攻击机,还有99式舰载爆击机——该机在德国He-70的基础上进行研发,采用下单翼设计,主翼两侧还有制动襟翼。1939年,日本海军开始采购99式舰载爆击机,最大飞行速度达430km/h,升限1万米,武器配置仍然是前后各1挺7.7毫米机枪,机腹和主翼下方吊挂炸弹。

99式舰载爆击机服役后,一同和97式舰载攻击机成为日本航母的流行配置,是日本航空舰队的主力打击武器。偷袭珍珠港战役中,第一波和第二波攻击机群中全部为99式舰载爆击机和97式舰载攻击机;中途岛战役中,日军第一波攻击机群中有36架99式舰载爆击机,另外36架为97式舰载攻击机。

99式舰载爆击机和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的另一个搭档就是著名的零式舰载战斗机。在设计之初,零式战斗机就被赋予了全能舰载机的特点,既能执行空对空拦截任务,也可以对地轰炸目标,还能担任侦察任务。多数日本航母都会携带一定数量的零式战斗机,总制造数量超过1万架,是日本产量最大的舰载战斗机。它由三菱重工设计,1939年4月首飞,是日本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代表了1940年代初日本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零式战斗机

在堀越二郎的精心设计下,零式战斗机神奇地兼顾了飞机的机动性和续航力,并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第一。譬如,首次采用超硬铝承力构造、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大视界座舱、可抛弃大型副油箱等等。零式战斗机的特点在于翼载较低,因此在低空低速环境下操控性好,有利于舰载起降和低空格斗。与同时代的美军舰载机相比,零式战斗机爬升率高的优势明显,可在被后方敌机咬住的逆势下重新夺取有利高度。

零式战斗机在中国战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使用零式战斗机也得心应手,偷袭珍珠港作战中没有遇到实质性的抵抗,即便是日本联合舰队惨败的中途岛海战中,零式战斗机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阻挡了美军多波次的攻击任务。然而,零式战斗机的弱点逐渐暴露——为了减轻重量,零式战斗机居然没有安装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动灭火装置,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再加上新采用的50岚铝合金中含有大量易燃的镁,一旦机体表面中弹,就非常容易着火,变成“空中打火机”,大量经验丰富的日军飞行员也因此葬身火海。

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中后期,1943年日本海军装备了“天山”舰载攻击和机和“彗星”舰载俯冲式轰炸机。“天山”舰载攻击机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期制造的单引擎三座舰载轰炸机,设计用来替代97式舰载机,最大航速481km/h,堪称当时最佳舰上鱼雷机。“彗星”俯冲轰炸机具有飞行速度快,控制灵敏,投弹准确率高等优点,参与了所罗门海战、马里亚纳海战以及莱特湾海战,击沉美军“普林斯顿”号轻型航母。

1944年5月,零式战斗机的后续机型“烈风”战斗机在首飞,主要针对美国海军F6F“泼妇”和F4U“海盗”舰载战斗机而设计,不过此时战争已接近尾声,仅生产了10架。

“烈风”战斗机

1944年后期,“流星”舰载攻击机进入日本海军,这是一种把舰爆机、舰攻机合二为一,兼具俯冲轰炸、水平投弹、鱼雷攻击功的海军舰载攻击机,时速高达566km/h,总体性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该机在测试完成后战争已基本结束。

二战结束前,日本在舰载机领域一直处在世界前列,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也被撤销,日本的航母产业停滞不前,但是日本的航母情节被传承了下来,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