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邯郸竟然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08-29     邯郸发布

你对邯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吗?

了解多少?

答不出来?

没关系

你们不问我也会说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那些不依靠物质或物质载体无法涵盖的文化遗产,比如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其内容十分丰富。

冀南皮影

“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它们戏造型古朴、雕绘结合,造型体制简练。对白幽默风趣,表演通俗易懂,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遗憾的是,现在冀南皮影戏却面临着几乎失传的境地”

杨氏太极拳

“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磁州窑烧制技艺

“磁州窑烧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

女娲祭典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生日。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到三月十八日,为娲皇宫庙会。庙会期间,汉族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百余人,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

河北鼓吹乐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汉族器乐曲种之一。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武安平调落子

“武安平调落子是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的总称,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是河北省武安市独有的两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经常在一起演出,习惯上合称武安平调落子。”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武安傩戏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傩舞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武安傩戏与2016年申遗成功。”

曲周龙灯

“曲周龙灯,源远流长,有千年历史。1982年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确认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在京展出并收藏。1989年再次由曲周县文化馆制作新龙一条,送京收藏。”

鸡泽梨花大鼓

“鸡泽梨花大鼓早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现改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梨花大鼓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梨花大鼓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以板式梨花腔为主,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其他还有:【永年抬花桌】【冀南四股弦戏】(馆陶县、魏县、肥乡县)【高开区东填池赛戏】【豫剧桑派】【梅花拳】【武安东通乐赛戏】【涉县赛戏】【永年西调】【磁县坠子】【大名草编】【邯山区彩布拧台】【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肥乡县传统棉纺织技艺】【峰峰矿区苇子灯阵】等,都是邯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邯郸文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gLU52wBJleJMoPMb5NZ.html